家庭合作培养儿童在生活中照顾自己的能力_生活自理能力论文

家庭合作培养儿童在生活中照顾自己的能力_生活自理能力论文

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能力论文,家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往往因自己工作忙,长辈愿意帮助,于是把对孩子的教育就交给了幼儿园和长辈;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错过了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机,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另外,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分析了家长的情况以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家园配合教育的措施。

下面,我们将我园在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从洗手,穿脱衣服、系鞋带,收放玩具几方面,向大家做一下介绍。

洗手

一、目标(幼儿应达到的水平)

小班:在教师的帮助下,将袖子卷起,会自己冲湿手,打肥皂,搓左右手,知道把肥皂沫冲干净后要用毛巾擦手。

中班:自己将袖子上推,冲湿手,打肥皂,知道分手心、手背、手指洗,将肥皂冲净后轻甩三下,用毛巾擦手。

大班:能将袖子卷好,有顺序、正确地洗手,能保持盥洗室地面无水渍。

二、家园配合教育方法

(一)幼儿园方面

1.运用讲故事、看录像等方法,让幼儿了解有关卫生常识。

2.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如大班幼儿洗手的步骤为:将左右袖子卷起,双手冲湿后,抹肥皂进行搓洗(分手心、手背、手指和手腕),冲净肥皂,轻甩三下,摘下毛巾把手擦净,再将袖子放下(若餐前洗手,袖子由值日生帮助放下)。

3.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尽快掌握洗手的方法。

(二)家庭方面

1.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来洗手。这样,可把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洗手方法在家中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让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适合小中班)

2.运用游戏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搓泡沫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搓泡沫,看谁把泡沫变黑或变多。(适合小中班)再如,游戏“脸盆里的水变黑了”或“小手变白了”等,可以使孩子主动去洗手。当然,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讨论“为什么脸盆的水变黑了”,使孩子由感到有趣逐渐过渡到自觉地去做。

3.巧设提问,检查指导。如,当妈妈领着孩子进家门时,可以问孩子:“进家的第一件事应先干什么?”若孩子回答“洗手”时,家长应及时鼓励,使孩子进一步增强洗手的意识,养成进家后第一件事要洗手的好习惯。此种方法适合各年龄班。

4.亲亲孩子的小手,给予鼓励。每当孩子饭前、便后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主动洗手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亲一亲孩子的小手,说一句鼓励的话,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穿脱衣服、系鞋带

一、目标(幼儿应达到的水平)

小班:有主动穿脱衣服、系鞋带的意识,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初步学会叠衣裤的方法。

中班:初步学会系鞋带的方法,会穿系带鞋;能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能分清衣裤的前后、反正,掌握正确的叠衣方法,并会整齐地摆放。

大班:能独立、有序、迅速地穿脱衣服,会翻衣领、整理衣裤,掌握正确的叠衣方法,会整齐、有序地摆放;会正确的系鞋带方法,能将鞋带系得紧,不拖地。

二、家园配合教育方法

(一)幼儿园方面

1.为了让幼儿较快地掌握正确的穿衣、系鞋带方法,教师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边念儿歌,边随着儿歌所说的步骤穿脱衣服、系鞋带,既容易掌握,又轻松有趣。

2.教师利用活动区为幼儿开设服装店、娃娃家、扣子游戏区等区域,让幼儿在玩中练习,巩固穿脱衣服、系鞋带的方法。

(二)家庭方面

1.我和爸爸、妈妈来比赛。家长可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的积极性。开始时,家长可故意放慢一些速度,或给孩子适当的帮助,让孩子有成功感。(适合小中班)当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求,如衣服穿叠时间长短,是否整齐等。但这种活动不宜天天搞,以免使幼儿失去新鲜感。

2.做妈妈的小帮手。在家中,当家长洗衣服的时候,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如洗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刷刷自己的小鞋等。衣服晾干了,让孩子帮着收放整齐,对于中班的孩子,可要求他们将自己的衣物叠放整齐即可,大班幼儿则要求他们按物品进行分类叠放。

3.日常生活中加强练习。家长可利用孩子每晚在家的睡前时间,教育孩子将脱下的衣服叠放整齐,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平时乱放衣物的孩子,家长应给予提示,如“宝宝,脱下的衣服应该怎么办?”当然,家长的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4.布置我的小屋。每逢过节,家长可和孩子一起装饰孩子的小屋。打扫房间,把衣服、物品收放整齐后,家长可以将准备好的各色彩纸,剪成孩子喜欢的形状(五星、三角、菱形等),然后,和孩子一起用细细的丝带将它们每个之间以系带的方式连接成串,任意挂在房间里。这样,孩子既可感受到过节的气氛,又练习了系带的方法。(小班幼儿可以由家长给画好后自己剪,中大班幼儿则可自己画自己剪。)

收放物品

一、目标(幼儿应达到的水平)

小班:能将玩完的物品放入筐中,认识物品的标志,不乱扔乱放。

中班:能按标志进行分类、收放物品,摆放整齐。

大班:能将自己所玩物品按类进行收放,并能帮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家园配合教育方法

(一)幼儿园方面

1.贴标记。在培养幼儿收放物品时,为了让幼儿记住物品的具体摆放位置,便于幼儿有意识地收放,教师将能代表物品的图卡制好后,组织幼儿认识、熟悉,并在该物品的摆放位置上贴好标志,以便幼儿将物品用后送回原处。

2.开办“小喇叭广播”节目。针对培养幼儿收放玩具这一目标,教师除利用故事、情景讲述、歌曲等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外,还采用鼓励、表扬、渲染等方法,将幼儿好的行为及时在园内进行宣传,办起了“小喇叭广播”节目。利用每晚餐前5分钟时间,由教师、家长定时投稿,进行广播,大大强化了幼儿“用后的物品要收放好”的良好行为习惯。

3.日常的要求与检查(略)。

(二)家庭方面

1.送玩具回家。每当幼儿在家中玩完玩具,家长应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问题:“你把玩具都送回它们各自的家了么?如果是,他们会很高兴地谢谢你。”这也是对幼儿能按类收放物品的一种激励。(适合小中班)

2.我帮妈妈收碗筷。每天吃完饭洗碗时,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请幼儿一起来做,让孩子把洗过的筷子按一个方向摆好,放入筷笼或其它固定的位置,把盘子、碗按大小顺序摞在一起收入柜中。(适合大班幼儿)

3.变魔术。孩子在家玩完玩具后,家长不要总帮忙收拾。开始时,可指导孩子或与孩子一起收放,让孩子学会收放物品的方法。以后,则可用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练习收放物品的积极性。如妈妈说:“我们来变个魔术吧。妈妈把门关上(或蒙上眼睛),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的屋子变干净了,玩具物品都摆整齐了。”当幼儿能按要求收放整齐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4.摄下孩子的身影。家长利用在家时间,让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帮家长摆碗筷、擦桌子、扫地、整理书柜等。家长可用摄像机将其摄下,拿到幼儿园中,让班里的小朋友看看,也可作为孩子成长的资料,长大后送给他们留作纪念。(适合中大班)

5.给“小喇叭”投稿。当孩子在家主动做事,并将自己玩具收放整齐时,家长不妨抽出5分钟的时间, 写封鼓励信给园里的“小喇叭广播”站。

标签:;  ;  ;  ;  ;  

家庭合作培养儿童在生活中照顾自己的能力_生活自理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