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的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熵权评价_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基于主成分的熵权双基点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点论文,高技术论文,成分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8)03-0068-05

一 引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竞争中的核心比较优势,即核心的比较生产力[1]。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丰富,从不同角度存在多种不同的界定。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技术观,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企业异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二是知识观,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学习是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企业学习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三是组织观,认为企业组织的协调能力、整合能力和灵活性是企业竞争优势最为关键的因素。库姆斯是该观点的代表。四是文化观,认为企业中难以完全仿效的有价值的组织文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不同的界定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和测度的概念基础和学术基础,但同时也使得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问题变得较为复杂。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就是发掘出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键因素,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做铺垫。

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众多,代表性的如主成分法[2]、模糊法[3]、AHP法[4,5]、TOPSIS法[6]、向量夹角法[1]等等,这些方法或由于存在主观赋权,或存在判别规则单一等缺陷,难以在实际评价应用中形成一个统一的、广泛认可的评价模型。因此,深入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问题,无论对于从实践角度深入认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内在因素,还是从方法论上选择适合的、更能区分核心竞争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模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主成分分析消除信息相关性基础上,通过构建加权正交标准化系数矩阵,结合熵权这一客观赋权方法,运用双基点评价方法,对长沙高新区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二 基于主成分的熵权双基点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一)高科技企业界定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界定,高技术企业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从事高新技术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3)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

(二)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要涉及到经典经济学理论中成本、价格等理性因素,还涉及到理念、价值观、文化等非理性因素。但是在现行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中,多将所有企业同等对待。而不同的产业,其产业规模、产品特点、技术进步、市场结构、竞争程度、进入壁垒等都会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形成,只有在准确把握这些特点基础上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为企业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本文从财务效果和运用能力、市场占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于主成分的熵权双基点评价模型

(1)指标标准化处理

对于m个评价指标n个被评价对象的(m,n)评价问题,采用极差变换来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指标(效益型指标):

(1)

对于逆指标(成本型指标):

(2)基于熵权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根据来源于客观的信息,通过分析各指标间的联系程度及指标所提信息量来客观地决定指标的权重,尽量消除各指标权重计算的人为干扰,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目前核心竞争力评价中常用专家调查法、两两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存在的主观赋权带来的偏差[7]。具体步骤参考文献[8]:

步骤1:对于m个评价指标n个被评价对象的(m,n)评价问题,第i个评价指标的熵定义为

(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正交向量的确定

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涉及众多指标,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会造成评价信息的相互重叠、相互干扰,难以有效、客观地分析各评价向量的相对地位,尤其是会对熵权计算造成较大误差。因此,考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指标值进行正交变换,过滤掉指标间的重复信息,来增加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4)双基点评价方法

在综合评价的众多方法中,例如主成分法、因子法、加权和法、TOPSIS法、夹角度量法、层次分析法等各有优劣。本文选用双基点方法进行评价,其原因在于该方法有二次比较的优势,即在相对贴近度无法区分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欧氏距离进行排序,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方法在综合评分相等情况下,缺乏进一步区分的缺点。双基点方法的步骤参考文献[8]:

步骤2:计算各方案分别与理想点的欧氏距离

三 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一)标准化指标数据

根据科技部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界定,以长沙高新区的9家符合上述特征的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样本的可得性和可比性,以2006年末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资料由长沙市高新区管委会统计局提供。运用式(1)和(2)的极差变换法对长沙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进行标准化变换。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2所示。

(二)指标权向量的确定

在运用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变换后,指标数据出现0值,运用对数计算熵权时就会出现无法计算的问题,对于这一情况,引入无穷小量对标准化为0的系数进行处理,即将标准化系数转换为进行处理,其中ε为无穷小量。

计算所获得的熵和熵权值分别为:

H=[0.7627,0.8626,0.8542,0.5701,0.7531,0.7658,0.8549,0.9382,0.9204,0.9191,0.8696,0.8049]

w=[0.1117,0.0647,0.0686,0.2024,0.1162,0.1102,0.0683,0.0291,0.0375,0.0381,0.0614,0.0918]

注:资料来源于长沙高新区管委会统计局。运用式(1)和(2)极差变换法,对测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加权标准化系数矩阵Y为: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正交向量的确定

依据主成分正交变换的原理,计算获得的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加权标准化正交系数矩阵Z为:

(四)双基点评价方法

理想点x[+][0.00,0.00,0.00,0.01,0.02,0.01,0.01,0.03,0.03,0.08,0.09,0.22]

负理想点x[-]=[0.00,0.00,0.00,-0.01,-0.01,-0.02,-0.02,-0.04,-0.04,-0.04,-0.07,0.04]

各方案分别与理想点的欧氏距离:

S=[0.21733,0.21073,0.21902,0.10241,0.22527,0.20826,0.21109,0.21425,0.20317]

各方案分别与理想点的相对贴近度:

C=[0.98799,0.98242,0.98737,0.95583,0.98343,0.9704,0.98437,0.98402,0.95835]

表3 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排序

企业1

企业2 企业3

企业4

企业5

企业6 企业7

企业8

企业9

(E1)(E2)

(E3)(E4)(E5)(E6) (E7)(E8)(E9)

贴近度排序9

4 8

1

5

3 7

6

2

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前三家企业(企业4、6、9)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其在传统的财务效果和运营能力指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而在市场占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并未表现出较排序在后三位的企业具有显著优势,可能与市场占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三类指标的滞后性存在关联。对于此三类指标的滞后性如何在未来影响(正向或逆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将是未来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 结论

本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加权正交标准化系数矩阵,结合熵权这一客观赋权方法,运用双基点评价方法,对长沙高新区中的九家典型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其在传统的财务效果和运营能力指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而在市场占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并未表现出较排序靠后企业具有显著优势,可能和市场占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三类指标的滞后性存在关联。此外,运用基于主成分的熵权双基点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能够克服指标相关性以及主观赋权所造成的信息误差,同时具有在相对贴近度无法区分竞争优势的情况下,选用欧氏距离进行排序的二次区分的评价优势。

标签:;  

基于主成分的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熵权评价_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