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调查论文_王蕾

支气管哮喘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调查论文_王蕾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 610041)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院5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582例哮喘病人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对病人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2例哮喘病人当中56例确诊医院感染,感染率9.62%;常见革兰阳性菌是肺炎链球菌,占比16.07%,革兰阴性菌主要是流感嗜血菌,占比23.21%,卡他莫拉菌占比16.07%,大肠埃希菌占比14.29%;男性与女性在各病原菌检出率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65岁病人各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9,P<0.05)。结论 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大肠埃希菌经属于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哮喘病人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即为细菌感染,在治疗中应尽可能控制院内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医院感染;病原菌;调查

Investigation on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hospit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56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our hospital.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82 asth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Results:among 582 cases of asthma,56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nosocomial infection,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9.62%. Common gram-positive bacteria wer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accounting for 16.07%,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mainly influenza haemophilic bacteria,accounting for 23.21%,catarrh was 16.07% and escherichia coli 14.29%.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various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mong patients aged 65 years with BBB 0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7.519,P < 0.05). Conclusion:haemophilus influenzae,streptococcus pneumoniae,catarrra and escherichia coli are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he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are bacterial infection.

Keywords:bronchial asthma;Hospital infection;Pathogenic bacteria;survey

支气管儿哮喘即哮喘,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哮喘患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因此有效防治哮喘也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哮喘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诸多研究报导均指出细菌感染是引发患者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哮喘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报道中指出由于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炎症对T细胞辅助所产生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均可能引发患者气道反应,进而诱发哮喘。也有报道指出细菌当中所含的大量脂多糖可增进黏膜树突状细胞大量产生,该物质在病人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针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82例作为研究样本,包括男性316例,女性266例;患者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61.3±0.4)岁。

1.2方法

对病人口咽部与鼻咽部的分泌物进行彻底清理,以一次性的无菌吸痰管缓慢置于病人下气道,进行痰液采集并立即送检,以M-H琼脂对痰液进行培养。药敏纸片与培养皿均来自Oxoid公司,依据细菌检验方法实施菌株分离及鉴定。检验仪器为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针对可疑菌落进行分纯并实施涂片染色,在显微镜辅助下进行详细观察,对革兰阴性菌实施氧化酶实验,对革兰阳性菌实施触酶实验。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以( )来进行表示,行t检验,采用率以%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分布结果

本次研究中发现的56株病原菌,其中包括革兰阳性菌13株,占比为23.21%,[包括肺炎链球菌9株(16.07%)、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3.57%)、表皮葡萄球菌1株(1.79%)、肠球菌属1株(1.79%)];革兰阴性菌41株,占比为73.21%,[包括流感嗜血菌13株(23.21%)、卡他莫拉菌9株(16.07%)、大肠埃希菌8株(14.29%)、肺炎克雷伯菌6株(10.71%)、阴沟肠杆菌3株(5.36%)、铜绿假单胞菌1株(1.79%)、鲍氏不动杆菌1株(1.79%)];真菌2株,占比为3.57%,[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1.79%)、克柔假丝酵母菌1株(1.79%)

2.2病原菌分布同患者年龄、性别的相互关系

本组56例感染患者当中,包括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65岁者26例,年龄<65岁者30例。

年龄≥65岁者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占比分别为%(11/13)、%(14/41)、100.00%(2/2);而年龄<65岁者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占比分别为%(2/13)、%(27/41)、0.00%(0/2)。患者在年龄组的细菌占比比较中均有显著差异(χ2=7.519,P<0.05)。

31例男性患者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占比分别为%(8/13)、%(22/41)、50.00%(1/2);而25例女性患者在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占比分别为%(5/13)、%(19/41)、50.00%(1/2)。在性别比细菌占比对比中,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关于细菌感染与哮喘疾病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广受医学界的关注,诸多研究均指出细菌内毒素能够引发患者气道反应并诱发哮喘。其中的机制可能在于内毒素可对患者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产生较大的刺激性作用,能够增强其具有的通透性,除此之外细菌当中的酯多糖成分可发挥抗原性作用,对机体形成刺激并出现免疫应答,因此打破了原本的免疫细胞亚型平衡,因此引发哮喘。在二十世纪有研究中指出,呼吸道系统细菌感染和支气管哮喘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然而多数学者对于该结论并不支持。现阶段国内外医学学者对于呼吸道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哮喘具体病因机制尚未获得完全一致性结论,然而能够肯定的是患者呼吸系统的细菌感染不仅是感染源,同时也是过敏原,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特异性抗体,能够长时间依附在病人呼吸道黏膜中,并同之后所入侵的相关过敏原产生过敏性反应,进而诱发支气管哮喘疾病[2]。除此之外,当呼吸系统感染细菌后也可对气道内上皮细胞组织产生损害作用,再加上原本上皮细胞具有的较强通透性促进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因此容易诱发哮喘疾病发作。也有学者指出除了细菌感染以外,肺原衣原体感染也可引发哮喘疾病的产生。有报道中指出哮喘病人在医院内出现细菌感染是引起哮喘疾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与病人神经调节机制密切相关。研究者指出当细菌感染后将促使病人细胞粘膜上皮产生损伤,当病人的感觉受体暴露之后非常容易受到刺激,进而引发咳嗽及痉挛,而气道出现的高反应更容易诱发哮喘疾病。

本次研究中582例哮喘病人当中56例被确诊属于医院感染病人的感染率达到9.62%,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哮喘病人医院感染的最重要病原菌。在革兰阴性菌当中主要有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卡他莫拉菌,在检出患者中多数均为年龄超过65岁以上者。但流感嗜血菌、卡他莫拉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则均以年龄<65岁病人为主。在性别比较中,患者的病原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和毛伟等[3]人所报道的研究结果类似,因此可推断哮喘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即为细菌感染。

诸多研究报导均表明由于细菌感染可能诱发T细胞亚型Th1、Th2两者的表达失衡。也有研究中对老年病人支气管病原菌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中指出哮喘病人的病因机制在于病原菌生态平衡环境被打破,而该结论也被有关动物实验所证实。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指出,患者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哮喘疾病,其主要原因可能同细菌分泌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密切相关。研究中认为细菌所分泌的大量热休克蛋白将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误差,更容易诱发哮喘疾病的产生。而该结论也被之后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所证实。除此之外,美国研究中心的临床研究中指出,肺炎衣原体以及支原体属也与哮喘疾病的诱发有密切相关性,然而该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有报道中指出病人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以及气管切开等均属于哮喘病人出现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由于病人住院时间较长,也表明其病情程度较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接触医疗设备,因此也增加了病人暴露于各类病原微生物的时间,因此也就增加了病人医院感染风险。而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治疗将会对病人原本的气道生理功能产生破坏性作用,导致下呼吸道与外界环境接触,这也为病原菌进入到病人肺部及支气管提供了可能,因此容易诱发感染。

综上所述,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大肠埃希菌经属于病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哮喘病人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即为细菌感染,在进行平喘治疗基础上应考虑尽可能控制与避免院内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毛伟. 支气管哮喘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3788-3790.

[2]陶鸿杰,王玮,肖丽娜等. 哮喘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06):855-858.

[3]毛伟,崔恩海,张炜.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668-5670.

论文作者:王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支气管哮喘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调查论文_王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