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丽娟

湖南省炎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炎陵 4125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6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33例)在A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就组间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疗效方面,B组患者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效率81.25%(P<0.05);在SAS、SDS评分方面,护理后,B组患者得分较A组患者得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这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生存质量具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理干预;护理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心内科最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同时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病程迁延漫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稳定、降低病死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33例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干预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6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协会修订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及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符合标准的入选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67岁到78岁不等,平均年龄(71.3±4.3)岁;患者病程长短4到13年不等,平均病程(6.1±2.5)年;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心功能分级为II级的有23例、为III级的有42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2例、B组33例,组间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A组3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的监测及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自主护理水平等。在此基础上对B组33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迁延难愈,患者心理会出现进展、恐惧、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同时老年患者的社会行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依赖心会增强,部分患者甚至会消极的对待病情及治疗,这均会严重影响治疗的进展[2]。因此心理干预护理的实施应做到针对性,具体措施如下:○1接诊患者时,护理人员应主动、耐心、和善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尽快的熟悉就医环境,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及紧张感。○2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从而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对尽早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3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医环境,通过聊天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患者的诉求。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的治愈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是家庭的期望,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支持,从而在心理上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5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经常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问题,及时的帮助患者消除负面的心理情绪,从而有效的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要学会尊重患者的意见及隐私,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1.3疗效评定:参照相关文献,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如下分级,其中在一般体力活动后心率维持稳定,各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II级以上者记为显效;将心率有所下降但在一般体力活动后仍存在上升,各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I级以上者记为有效;将各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心功能改善不足I级者记为无效[4]。此外,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其中焦虑评分标准以50分为诊断标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抑郁评分正常上限为41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状态越好。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方面:B组患者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效率81.25%(P<0.05),详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精神状态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患者心理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存质量[5]。心理干预护理是现代医疗模式下的产物,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次我院对3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了心理干预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SAS、SDS得分情况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且治疗有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的负面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的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利娅,秦银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28-129.

[2]吴小平.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1):71-72.

[3]曹蓓.心理护理对8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92-693.

[4]刘敏.心理干预对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114-115.

[5]吕蓉,孙路路,安涛,等.心力衰竭患者生活治疗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2):71-73.

论文作者:张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