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行政区的社会环境与特区大学生的成长_大学生论文

特别行政区的社会环境与特区大学生的成长_大学生论文

特区社会环境和特区大学生的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区论文,社会环境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从市场经济、开放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了海南特区社会环境对特区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具有多元性、阶段性、双重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

[关键词] 海南特区 社会环境 大学生

在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要。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的高等学校,如何适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开创特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社会环境对高等学校及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范围越来越广阔。研究这种新情况,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特点和新路子,从而为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南是我国开放度最广、改革力度最大、而营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早的经济特区。其社会环境既有与内地各省区相同之处又有独特的地方。下面我们从海南特区的市场环境、开放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来探讨其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一、海南特区市场经济的影响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因此,经济环境变化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和冲击及引起的振荡是不言而喻的。海南建省办特区五年来,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大力度的改革。1988年9月1日,中共海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所通过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应是围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市场经济这个中心,尽快建立海南商品经济新秩序”,“建设大特区,就是要实现市场经济,自觉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一切经济,都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在当时具有相当理论勇气和胆识。它确立了海南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对海南特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海南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特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特区市场经济的建立促使学生改变观念。这主要就是以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植在现实的土地上,从而更加关注自己的专业选择、课程结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这种转变虽带有某种功利主义的色彩,但其从僵化的教条的、纯理性的模式向现实生活的转化却是一种进步成熟的表现。

2、海南的大学生学会了用改革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社会变革的现实,切身体验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在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中作出的新的调整,增强自身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从而跳出个人利益的圈子,站到全局利益的高度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早在几年前,海南大学就取消了毕业生由国家计划分配的办法,改由学生按照专业特点与人才市场的需要进行自主择业。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自强自立是极有益处的。

3、促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强化了优胜、劣汰的观念。建省之初,海南特区曾出现过“十万人才过海峡”的人才竞争的壮观局面,这种人才资源的配置也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必然规律;同时,对高效益、高报酬的追求也必然要求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使大学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竞争的巨大压力,并产生就业危机感;许多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内无动力,外无压力”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于是大多数学生从进校第一天起就十分关心人才市场竞争的规则和聘用的标准与条件,并按照这种条件去塑造自我。

4、竞争必须要有实力,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一种实力的较量。特区大学生从海南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有无实力,这是关系到自己能否在市场中获得最佳位置的关键因素。许多学生逐渐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真正的实力,不再把眼光仅仅盯在课堂学习和考试中,不满足于一张文凭,而是立足于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良好的动手能力。于是,特区大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应付参加社会实践”的状况,积极要求“参加社会实践”,并把在实践中获得真才实学当作自己今后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同时要求学校加快专业改造步伐,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尽快增强自己的实力。

5、由于特区市场经济的一些负影响使部分学生在价值追求上出现了重功利、重金钱、讲实惠、讲条件,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学习时实用至上,择业时金钱至上,政治观经济化,理想观实用化。部分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办事铺张浪费,缺乏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外,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不良行为对学生腐蚀严重,许多学生身上存在着理性认识和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学会拉关系走后门,运用一些不正当行为来达到个人的目的。同时,拜金主义的思想、享乐主义思想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少数学生中滋长,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二、海南特区开放环境的影响

海南建省办特区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要求海南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发挥政策优势,加快海南的开发建设。1990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海南时强调,要通过对外开放,把海南的开发建设搞得更好,使海南的经济发展得更快些。1991年春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视察海南时指出:海南的优势是开放,海南工作的重点是开放,各项工作,包括深化改革,都要围绕开放来进行。建省以来,海南省委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把开放作为海南工作的主题,以开放促开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海南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学术讲坛,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窗口。近几年间,先后有20多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举行,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后三次在海南举行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中国留美、留英经济学者协会、香港亚太21世纪学会也相继在海南举行“中国走向市场经济进程中的理论与现实国际研讨会”;海南大学也先后举办“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中国文化发展走向国际研讨会”、“海南学国际研讨会”、“《四库全书》国际研讨会”等;海南大学每年都邀请海外学者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1993年就有20余次,有5000人次出席了报告会;1993年11月在海南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吸引了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海外海南人的代表出席大会,我校有1000多名师生直接参加了大会的接待服务工作和大会组织的活动,全校师生与大会代表有着广泛的自由的接触和交流。

海南的这种开放体制和环境,对特区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1.开放的环境使特区大学生形成了开放的思想观念、开阔的心胸和开阔的视野。海南几年来的对外开放,给特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条件和机会,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社会环境,使得海南社会过去那种固步自封、僵化保守的心态逐渐被打破;开放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人才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等逐步内化为特区大学生的新型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开阔的胸怀去拥抱世界,去吸纳外界有利于自己健康成才的各种素养,使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开放环境使大学生逐步树立一种开放利益观,即把他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只有满足了他人的利益,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特区大学生不再局限于封闭的利益观来考虑自己的成才与发展问题,开始懂得把个人的利益和发展与集体及社会的利益和发展联系起来,跳出那种“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思维模式,以全局的眼光看待社会变革,关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开放的环境使特区大学生有机会和条件多渠道地获取有关国内外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信息,使他们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知识、人才的价值,并把这种注意力与海南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而在特区环境下,海南的大学生没有把出国留学作为自己实现成才目标的唯一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出现的出国热在海南几乎没有出现。同学们关注的是自己的知识、能力,从而不断地调适思想、学习和行为,并使之达到社会的要求。

4.开放的环境把大学生带入社会,引向世界,于是他们在思考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大学生面对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风貌,在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应取的态度。这种思考与几年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再与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怀疑联系在一起,而与学习吸取别人的好经验为我所用联系在一起。二是认识社会。海南特区经济,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又出现的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大学生在深入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根治的措施和对策。从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三、海南特区文化环境的影响

海南的文化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从历史进程看又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解放以前的很长时期,海南文化是黎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以及南洋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体。中原文化随着大陆移民很早就进入海南,南洋文化也借助于海外华侨很早就传入海南。解放以后,随着大批地方干部的培养使用,农垦、军垦的扩大及公路网的形成,上述文化逐步走向新的融合。八十年代后,随着海南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陆的中原文化、海外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大量涌入海南,使得海南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现在,海南正在形成新型的现代文化。

从总体看,海南文化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1)海南文化是开放型、包容型的多元文化,即它是黎族文化、中原文化、苗族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港台文化等的集合,具有综合性多元文化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岛内外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必然会加速和扩展。(2)海南文化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的特点。海南文化首先是数千年来居住在海南的黎、汉、苗诸民族创造的文化,这是海南文化建设发展的主体和基础,它主导着海南人的观念和行为,如语言特点和饮食习惯等。海南文化的未来走向必定是在保持其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基础上向多元化发展。海南文化是社会主义的大特区文化,它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性,又有作为经济特区的海南文化的个性。

海南特区的文化环境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接近,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品德修养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1.开放型的海南文化环境使特区大学生不再固守原有的传统民族文化模式,而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各种类型文化的挑战,塑造开放的进取的文化观、不再单纯地受一种文化源的影响。比如在内地青少年中,出现了狂热的“追星族”的时候,特区大学生不为所动,仍然保持自己在文化上的广泛选择性。这种在文化结构上主张相互吸收、百花齐放的观点,是海南大学生文化观的主流。

2.多元的海南文化环境培养了大学生在多种文化样式中正确认识、辨别、判断、选择的能力。许多同学都认为对待外来文化要加以批判、鉴别,然后再吸收其养份。在文化消费上,主张量力而行,适度消费。在文化类型上,许多学生反对消遣性、刺激性的文化活动,认为开放性、现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应成为海南特区文化的主体因素。

3.在特区多元文化环境中,部分大学生的文化选择亦出现浅层化、通俗化的趋向。他们偏重于欣赏流行、通俗歌曲、港台影视、言情小说书刊等,缺乏对高层次文化,如严肃音乐、传统戏曲、理论书刊、政论影视等严肃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一些落后腐朽封建迷信的文化因素也沉渣浮起,国外消极的文化影响源也涌入国门,从而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并妥善地加以解决。

四、海南特区人际环境的影响

人际环境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它一经形成便对个体的生活、工作、成才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就海南特区而言,这种人际环境有着多元化的特点。

就海南本岛来看,海南的人际环境是在黎、苗、回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它既有中原汉族博大、宽广的人际交往特点,又有黎族等少数民族那种重感情、重传统、重地域、重宗族、重血缘的人际交往特点。

就海南与内地的交往看,建省办特区以来,内地各界人士纷纷涌过海峡,其在海南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形成了内地人与海南人之间特定的人际交往关系,即和谐相处,共苦共荣,共同建设海南,发展海南,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人际交往关系。

就海南与海外的交往关系看,一则海南有200万华侨,二则改革开放又使海南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海南在已有的与海外的天然联系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从而形成了多重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利于海南的开发建设,又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海南的人际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它对特区大学生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在人际观上,特区大学生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建立了一种容纳他人的开放人际观,他们能平等地、友善地与他人相处,不排挤外来人员,是在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营造自我发展和成才的天地。

2.在人际行为上,特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步建立一种互助互利互惠的人际交往模式,即愿意向对方提供帮助,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希望交往双方都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3.在人际团体上,特区大学生重家乡观念、地域观念、宗族观念和血缘观念。由于深受海南传统地域血缘关系的影响,特区大学生以地域、宗族关系建立的非正式组织数量众多,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同乡会、同学会、校友会、联谊会等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他们举行各种活动以联络感情,交流信息,互相帮助。这类组织如果正确引导,组织得当,纪律严明,则会成为学校正式组织的有益补充,促进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相反,如果不加引导,任其发展,则有可能成为滋事生非、聚众械斗、破坏纪律、涣散正式组织的消极的有害群体。

五、结论

我们认为,特区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特征。

1.海南特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多元性。海南特区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的多元特点使得学生有机会和条件接收来自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多元信息,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人生体验,增强了对社会的广泛适应性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比较深刻的辨别和批判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是极为有利的。当然,在种种多元影响源中,也使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呈现多元的特点,同时,不可避免地使学生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少数学生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减缓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海南特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多数海南的学生正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从而使自己的发展显示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如在政治观上,海南开放之初,由于其落后的现实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强烈对比,引起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学习无动力,生活无信心;海南进一步开放后,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使学生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现在,海南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又使学生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主动地学习,勤奋实践,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3.海南特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海南特区市场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对学生的正面积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成为主导的方面。但是,由于市场、文化环境等的初期性和不完善性,其对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行为方式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决不可低估,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才与发展。这种双重影响效应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从而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在充分发挥特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要注意克服消极、腐朽、末落的东西对学生的侵蚀。

4.海南特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不平衡性。海南特区与其他特区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海南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十分明显的特区。其沿海与中部山区、汉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和中部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这种二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使得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之间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有着较大的差别,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不同地区学生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特别是改革涉及到学生眼前利益(如大学收费制改革)的时候,学生对改革的认同感便出现差异,需要做很多的思想工作;三是不同地区学生道德行为不一致,如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往往受社会分配不公和高薪家庭同学高消费的影响而心理失衡,导致思想行为上出现新的问题。这种不平衡性使得部分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出现偏差,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思想上的失落,价值观的错位和理想的淡化。这是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总之,海南特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协调社会目标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最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标签:;  ;  ;  ;  ;  ;  ;  

特别行政区的社会环境与特区大学生的成长_大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