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论文_严士玲

严士玲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总结优质护理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心理评估;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75-02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逐渐升高。消化不良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多易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易反复发作,且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影响的因素有胃容受性改变、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动力紊乱等[1]。常见症状有餐后不适,上腹不适或疼痛,恶心,反酸。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以及进行护理,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本文主要分析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取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2.2±4.3)岁。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68~85岁,平均(73.2±4.7)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5岁;②患者同意本次研究;③患者无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④患者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十二指肠溃疡;②患者肝、胆等功能异常;③患者伴有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晰;④患者进行过腹部手术;⑤患者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⑥患者对此次研究不知情;⑦患者患有糖尿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消化内科护理常规,包括基础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用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各项护理内容予以优化,展开优质护理:(1)优质心理护理:病人的情绪以及心理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病人遇到角色转变,往往很难适应,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接触,向患者宣讲疾病以及治疗方法,让患者加深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尽早适应住院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2)优质饮食护理:饮食是五脏六腑得以濡养的源泉,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中医向来重视食疗,药物配合饮食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在饮食护理中,应注意饮食禁忌,不食生冷瓜果,辛辣刺激的食物,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退化,尤其是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退,因此,患者更应注意合理饮食,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注意食物种类的多样化,避免长期单一食用一类食物,注意对患者饮食的粗细搭配以及干稀搭配,指导患者多食用话梅、山楂等开胃食物,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荤素搭配,少食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让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3)对患者进行专业服药指导: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药学知识的普及成为大众的迫切要求。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有无不良反应,如失眠、腹泻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报告医师处理,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告诉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禁忌症、服药的时间、疗程、起效时间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合理储存药物以及用药方案。(3)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生活指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指导患者合理使用安眠药,注意劳逸结合,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1.3 观察指标[2]

心理评估方法:使用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况,采用SDS评分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①没有或很少时间;②少部分时间;③相当多时间;④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使用SAS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4级评分,与SDS4级评分相同。焦虑总分低于50分为正常,50~60为轻度,61~70是中度,70以上为重度焦虑。观察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护理前对照组SAS评分为(56.23±5.12)分,SDS评分为(57.32±3.25)分,观察组SDS评分为(40.20±5.23)分,SAS评分为(39.52±5.23)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疾病,且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3]。罗马Ⅲ型诊断标准中将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2个亚型,上腹疼痛综合症和餐后不适综合症,该病临床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胀,常伴有嗳气、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4]。该病的治疗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要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对于焦虑、失眠的患者可给予镇静药。药物治疗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可有效治疗主要症状为上腹痛的患者,促胃肠动力药,主要用于上腹胀、早饱等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上述治疗效果欠佳且伴随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抗抑郁药。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主要在于临床的基础护理工作,如患者入院接待、基于疾病与治疗知识的口头宣教、常规基础心理疏导等方面,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中虽可获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较大进展空间。优质护理则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最大化深入护理专业内涵,由此提升整体的护理服务水平。在本文中主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疾病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琼英.心理护理联合胃动力治疗仪对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心理障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66-69.

[2]陈锋文,何宏梅,吴斌,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和神经精神心理因素的共病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3):3220-3222.

[3]武彦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6,60(30):64-66.

[4]郭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7,21(10):1764-1767.

论文作者:严士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论文_严士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