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印报刊”系列出版物的社会功能_复印报刊资料论文

浅谈“影印报刊”系列出版物的社会功能_复印报刊资料论文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的社会作用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物论文,报刊论文,作用论文,社会论文,系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社会科学二次文献出版物有全国性影响的主要有三家:一是《新华文摘》,二是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三是《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在这三家中,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科学报刊编辑队伍的培养、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提高,作用最大的是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这一结论是基于以下理由:

我国社会科学每个学科每月都生产出难以计量的成果,其内容十分丰富,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新华文摘》由于自身性质及篇幅的限制,每期对每一学科优秀文章的选录十分有限,因而虽然它目前在全国理论宣传界被认定为最有权威的刊中之刊,但想仅仅通过它来了解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前沿的全面情况就远远不够了。《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由于只有文摘、不转载全文,并且只局限于对高校学报采文,加之双月刊、容量很小,所以它的社会影响也较小。相比之下,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就没有上述两个刊物的局限,以门类齐全,选材精深广博,与社会科学各期刊和作者联系面广等特点而著称,因而成为反映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水平最全面、最广泛、最高最新最有权威的信息出版物。这一系列出版物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渗透的面越来越广,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认可。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它在我国学术理论界所起的作用作一番全面的探讨。

一、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的促进作用

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发展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它的全面性,一个是它的参与者的广泛性。这两个特点给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目前我国社会科学报刊有数千家之多。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势头好,但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科学成果的利用带来了一些负效应:一是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散,给专业研究工作者收集、保存其所需专业或学科的成果资料带来了困难,费时费力费钱,二是大量社会科学文献中不免有许多平庸之作,让各门学科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去广泛翻阅和鉴别,造成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也使缺乏识别能力的初学者餐用劣质精神食粮。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通过把分散在数千种报刊中的专业性学术文献精选集中成卷,剔除了大量的平庸之作,对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可以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那些本可不读、没有参考价值的论文,也节约了他们去搜寻参考资料的时间。一个专业研究工作者,手中有一卷《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就能基本了解全国某一学科研究的进展情况,比拥有数十种专业杂志更有用,更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情报资料,它也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节省了大量的资料经费。由于这样,它能使社会科学工作者节约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能使他们的研究工作得到更多更好的情报信息和参考文献,从而提高研究质量。可见,通过《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便利了社会科学工作者,起到了促进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和提高的作用。笔者也是一个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在与同行学者的交流中,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对社会科学的学习者来说,有了《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就可根据专业需要,在导师或专家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中某一种或几种刊物,就可学到专业知识,开拓知识领域和提高思维能力,同时避免阅览一些伪劣低质的文献,这样有利于正确的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新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成长,有利于我国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对促进我国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的宣传和普及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对各种社会科学期刊及其所载学术论文的评价和鉴定作用

在我国,众多的社会科学期刊及其所刊载的数以千万计的文献,一直没有一个官方认可的评价、鉴定机构,刊物的等级和质量往往以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而定,或者由各个单位及个人各取所需自认自定。这样就造成了三个弊端:一是一部分行政级别高的刊物自认为是高级刊物,不能形成学术刊物之间的平等竞争和择优发展的条件,不利于学术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二是某些“高级别”刊物形成后,人们为了评职称或其他需要,往往通过走后门、拉关系在这些所谓高级别的刊物上发文章,极大地助长了学术界、期刊界的不正之风;三是贬低了一些行政级别低但学术质量好的刊物的学术地位,使得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文献往往因没有挤到“高级别”刊物发表而得不到应有的社会承认。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作为刊中之刊,在采文中不以报刊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为依据,而是突出文献的学术内涵、注重论证科学、观点新颖,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分散在数千种报刊中有特色的文献,分门别类地集中起来,所选文献就具有权威性或代表性,体现出客观和公正。它对其他社会科学报刊的评价、鉴定作用就是通过这种选文机制来实现的。

第一,《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有近100个专题, 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采用全文复印加篇目索引的方式编排。通过它既能了解一篇社会科学成果精品的整体内容,又便于根据篇目索引按图索骥,找到所需的其他参考文献。第二,由于它不以刊物行政级别选文,对于低级别的刊物,只要所载文献质量高,也予采用。这样有利于挖掘和传播在低级别刊物上的社会科学成果精品。第三,《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作为一个超脱于各个杂志的刊中之刊,就能够以旁观者清的态度比较客观地看待别的杂志及其所刊论文。第四,由于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选文,使得文献全、信息集中、资料连贯,因而信息质量高。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对其他社会科学报刊的评价、鉴定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承认。由于社会科学文献的特殊性,对其学术质量的评定难以象自然科学那样,以创造多少经济效益或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为依据。目前的做法主要是在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以文献发表后的社会反响为主要依据,而社会反响又主要看被复印、做文摘和引用的比率。在我国,由于《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的公正性、全面性、学术性,并在多年的发展中树立起了它的权威,有着其他社科信息出版物难以与之比拟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当前全国期刊界和学术界评定期刊质量和论文学术质量,多把《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的转载率为主要参照指标。而且这种做法正在逐步为我国行政管理部门所接受和认可。据了解,一些省的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开始对各种刊物实行分等管理,即根据刊物质量评定等级,不再按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来确定刊物的等级,而评定刊物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其所载论文在《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中选印的比例。这样,一个高行政级别单位主办的刊物如果所登论文质量低,不被转载或转载率低,也可能被评为次级或等外级刊物;一个低行政级别单位主办的刊物,如果所载论文质量较高;选印率较高,也可能被评为一级刊物。一些省、市在评定高级职称时,把《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上转载的论文当作国家级刊物论文对待。笔者曾参加1995年湖南省高校文科学报评估工作,会上就把各文科学报在《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上的转载率作为衡量其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对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提高作用

这是指《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通过选文复印,起到对某一学科的研究人才的发现、宣传、培养、提高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系列出版物的下述机制实现的:

第一,系列出版物注重对新人新作的发现和选录。新人新作具有的特点是:观点新、见地独到、思想敏锐,但没名气,文笔也欠佳。那些行政级别高、影响大的报刊,往往由于名人稿子多,注重求稳和文笔的老练,而不看重观点新、见地独到、文笔稚嫩的新人新作。这样,新人新作往往一开始只能在一些级别低的刊物发表,其首发期刊的社会影响较小,必然影响新作的社会作用,也影响新人的成长。而《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特别注重对新人新作的发现和转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不知名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之所以能够走向全国成为名家、大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的文章在学报和一些不知名的刊物上发表后由《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转载了,从而扩大了文章和作者的社会知名度。

第二,《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作为刊中之刊,作为一个很有权威性的刊上刊,选文不受一家或几家已有影响的或行政级别高的刊物的局限,而是以质量为标准,这样就给那些无法在高级别报刊上而只能在低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开辟了一条平等应选的途径,从而使他们得以崭露头角。

第三,《复印报刊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创造了学术上平等竞争的条件。由于近年来报刊采文中的不正之风相当普遍,这对新人、青年研究人才成果的发表、青年研究人才的成长非常不利。许多刊物形成了非长官文章不发、非名家文章不发、非关系文章不发的现象,使新人新作即使一开始水平就很高,也只能到知名度低的刊物上发表。通过刊物首发使新人新作脱颖而出更为困难。《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在选文中不重名气重质量,注重提携新人新作,对弥补这一社会缺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对优秀社科学术成果的聚集作用,促成研究人才的成长。一个作者的作品不可能只在一个刊物上发表;一个刊物也不可能总是连续刊登一个作者的成果;一个作者即使是知名专家,也不可能都是高质量作品。一个作者的高质量论文如果总是分散发表在各个刊物上,这样人们要通过少数刊物了解一个学者的研究情况和重要作品,就非常困难。《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把作者分散在各刊物上的高质量论文转载,又剔除了作者的平庸之作,就可把那些富有创造性、观点新颖而有价值的作品集中起来,为了解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长情况提供了依据;同时那些在某个学科的研究上具有很高造诣的作者,通过系列出版物得到肯定,逐步成长为某个学科公认的权威,成为客观、实在、令人信服、具有生命力的学术带头人。

四、对学术研究和期刊发展的导向作用

这种导向作用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和规定来要求作者必须写出高质量论文,编者必须编出高质量的刊物,而是通过它对其他刊物的文章选印率来反映和“评定”这些论文和刊物的质量。也可以说,这种导向作用,是通过各刊自发追求自己的社会效应实现的,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市场调节”实现的。

现在办学术刊物,都会遇到一种“双重”压力:一方面,主办单位领导和出版主管部门都要求刊物上等级、提高质量,要求刊物社会反响大,通过刊物的社会反响为主办单位争得声誉,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科研教学队伍的稳定;有的学校还把学报上档次作为争取由学院升大学,上硕士点、博士点、研究生院的重要手段,对编辑的要求高,编辑责任重大。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评职称等因素的影响,主办单位的各级领导和编辑的同事等,往往要求照顾刊发各种各样的关系稿件。这些关系稿件,或者与刊物的专业性质不符,或者质量很差,或者需要打破正常的编发时序提前刊发。发多了必然导致期刊质量和声誉下降。但直接不用这些稿件,又会得罪领导和周围同事。而这两方面的压力对编辑们本身来说,是无法调和的:要提高质量,就必须顶住不用或少用关系稿,这就必然承受得罪领导和同事的压力;而用多了关系稿,又必须承担刊物质量和声誉损失的责任,编辑人格受损,受学术界指责。

系列出版物只收录学术质量高、分析有力、观点新颖的学术论文。为提高被《复印报刊资料》选印的比率,各社科期刊编辑就可据此拒绝用关系稿、照顾稿,并可有足够的理由获得领导的支持:如果领导强制使用关系稿、照顾稿多了,编辑部可以提出不负刊物质量下降的责任。编辑部还可对被选印、做文摘的论文作者给予二次稿费,每年发文可以不受1篇限制,以鼓励投寄好稿子; 对发表若干篇文章而难以被选印和做文摘的作者,则限定发稿数量,从而达到多用好稿、多收好稿的目的。在这里,编辑人员实现编发高质量稿件的愿望,不在于他们自己本身的力量,而在于系列出版物的存在形成了社会学术质量的鉴定、评价机制,给编辑提供了一个比较实在和有说服力的提高质量的支持标准,给主办单位领导和各位作者提供了一个质量标尺。这说明,系列出版物通过间接、自发的形式,起到了引导社会科学刊物提高学术质量、学术档次的作用。

系列出版物对作者也有引导作用。一个作者在某个刊物连续发表若干篇论文,不能被系列出版物所转载时,就不好意思再到这刊物上发表文章,更不好提出照顾刊发;一个作者如果发了很多的文章,而没有被系列出版物所转载,他所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社会反响之间的不平衡,可促使他对自己所撰论文质量进行自省,这样就无形地促使作者提高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以达到发表论文数量和成果社会反响之间的平衡,立足于学术界。在这里,有了系列出版物对其他刊物质量和论文质量的评价,才有对作者的这种督导作用,才对作者产生一种学术压力。

五、对社会科学期刊编辑队伍的内在团结作用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与各社会科学期刊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那么,系列出版物为什么能够对其他刊物编辑起到内在的团结作用呢?这是由于其他报刊的编辑都希望自己的刊物被系列出版物转载,希望结识系列出版物的同仁,了解系列出版物的专题设置、选材内容、选文程序、选文标准,得到其指导和扶植,以求其刊物有更多的论文被系列出版物所转载,改进自己的编辑工作,提高自己的编辑水平。他们自发地把系列出版物的编辑当作知己朋友,尽管他们相互之间许多是没有谋过面的,但神交却很深。系列出版物的编辑在选编转载各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时,发现好的作品,不会轻意放过它;如果发现某个刊物的某一类文章质量较高,就会经常注意和重视该刊。这样,系列出版物某些专题与各专业期刊之间就会建立起有形的或无形的友谊。由此,《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版物就自然成为各地期刊所认可的期刊中心,通过它,无形中把各地期刊联结起来了。

编辑工作是一项培养人又得罪人的工作,默默奉献是它的特点。编辑对自己工作所要求的往往主要不是作者的感激、领导的表扬,而是对编辑劳动的社会价值的承认。如果他所编发的文章得到系列出版物的转载,说明他的劳动的社会价值得到了社会一定程度的承认。基于此,系列出版物对于其他刊物编辑就有一种凝聚力量。近十年来,随着系列出版物的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它与其他刊物的联系不断加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以“中心”为中心,联结全国各社会科学期刊的一种无形的刊物“集团”关系。这种刊物集团关系对于加强各期刊间的信息交流、保护编辑队伍的合法权益、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扩大社会科学理论的社会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如此,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在全国社会科学期刊界有很高的威望,它组织的活动也有很高的参与度。

就目前情况来看,系列出版物对其他各社会科学期刊的内在团结作用还较多地处于一种自发的过程,通过组织化形式更进一步挖掘、发挥这种作用还不够。例如,目前中心与各社会科学期刊之间的横向联系还刚刚起步,参与面也不广泛;在系列出版物与其他刊物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性联系。建议以中心为龙头,以系列出版物各专题编辑为纽带,与各专业期刊编辑部或各期刊专栏编辑建立一些民间性组织联系,如组成学会、协会等,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些专业性纵向和横向联系,以扩大系列出版物的这种团结编辑的作用。

标签:;  ;  ;  

浅谈“影印报刊”系列出版物的社会功能_复印报刊资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