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A、ELISA和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对比论文_邓雪琴

DOI:10.7504/nk2016010203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皮肤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 分析TPPA、ELISA和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收集的354例血清样本进行研究,采用TPPA(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和CLIA(电化学发光法)对样本进行检查,统计三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结果 354例血清样本中,应用RIBA确诊为梅毒的样本有29例,TPPA诊断梅毒抗体的符合率为96.55%(28/29)、ELISA为93.10%(27/29)和CLIA为100.0%(29/29),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特异性指标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符合率与TPPA与ELISA类似,但是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相对较高,可以作为主要检测方式与其他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关键词 TPPA;ELISA;CLIA;梅毒抗体;临床价值

梅毒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具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的梅毒感染者已经超过1200万【1】,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的威胁。输血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梅毒抗体检验是有效减少输血造成梅毒螺旋体传播的重要途径。常用的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具有较好的检验效果。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步,梅毒的检测新方法也不断出现。其中CLIA(电化学发光法)属于较为新颖的检查手段【2】,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今后的诊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TPPA、ELISA和CLIA三种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的临床价值予以比较探讨,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收集的354例血清样本进行研究,在抽血4h内将血清分离,于4℃的环境下保存,第2天采用TPPA(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和CLIA(电化学发光法)对样本进行检查。对于收集得到的可疑标本在-20℃的环境下保存,采用重组免疫印迹法予以确认。

1.2方法

TPPA检验:选择进口TPPA试剂盒开展监测工作,抗原为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采用超声裂解纯化处理之后使用人工载体明胶例粒子上包被,通过肉眼观察血清中的凝集反应。

ELISA检验:使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以及配套的梅毒螺旋体试剂盒进行检查,应用双抗原夹心ELISA开展检验工作,在微孔条中预包被,使梅毒抗原和血清中的梅毒螺旋抗体充分反应;然后加入HRP标记,采用TMB系统显色,使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对结果进行判断,标准为:S/CO≥1的判断为阳性,而小于1的判断为阴性。

CLIA检验: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予以配套的试剂盒进行检查,应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免疫分析模式,采用TP抗原制备固相抗原,采用HRP进行标记处理,促进抗原夹心形成。通过洗涤之后将化学发光底物液加入到家园夹心中,测定得到RLU发光值,判断标准与ELISA相同:S/CO≥1的判断为阳性,小于1的判断为阴性。

RIBA检验:对检查可疑的结果使用RIBA(重组免疫印迹法)进行验证,使用实验室现有的RIBA试剂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IgG试剂盒予以检测,采用电泳法将抗原条中抗原进行转移,结合样本中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孵育,对显色条的结果进行判定。出现2条及以上特异性条带提示结果为阳性;1条为可疑;无条带出现判断为阴性。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TPPA、ELISA和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阳性结果对比

三种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的阳性结果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TPPA、ELISA和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阳性结果对比

3、讨论

梅毒是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梅毒螺旋体又称为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P)是其致病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和性传播。该病毒会对体内多个器官及组织造成侵犯,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器官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而感染梅毒后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患者忽视或漏诊、误诊,不利于诊治及预后【3】。因此,探讨高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提高梅毒的检出率、确保患者生命健康意义重大。临床中常见的方法有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以及重组免疫印迹法等,研究发现不同方法拥有不一样的优缺点。

本文中,选择在血清标本收集的第2天进行检验,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血球沉降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4】。TPPA检查从标本处理到结果得出仅需要2h左右的时间,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其结果可能受到标本容量的影响,例如收集的标本过多则可能对肉眼观察造成影响,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敏感度相对较低。ELISA通过双重识别机制能够很好的对阳性结果进行判定,加上自动化程度高、成本相对较低,在医院中得到较大的普及。但是ELISA检测结果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5】。CLIA使用特制的洗涤液,能够最大限度的排除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同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耗费时间较短、可重复性强的优点,但是相对而言该方法的成本较高。本组研究选择TPPA、ELISA和CLIA检测梅毒抗体,发现3种方法在诊断阳性率结果上没有明显的差异,CLIA稍高于其他2种;但是CLIA的诊断特异性高于ELISA和CLIA,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梅毒抗体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将其作为主要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与其他两种方法结合,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沈守星,刘小凤,徐刚等.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对梅毒进行筛查的可行性[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4,25(4):64-65.

[2] 邹红霞,郝军,倪丽娜等.四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方法的临床评价[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4,37(3):260-262.

[3] 禹梅,华星,刘婕等.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4):96-98.

[4] 甄珠,刘克芹.三种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和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4):553-555,558.

[5] 邵春燕,王海平,卓海龙等.化学发光法检测输血前梅毒特异性抗体复查策略的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46-48.

论文作者:邓雪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TPPA、ELISA和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对比论文_邓雪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