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启动了大陆第三轮投资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_投资论文

台商启动了大陆第三轮投资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_投资论文

台商掀起投资内地第三轮高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商论文,第三轮论文,高潮论文,内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风起云涌台资潮

10年来,台商投资大陆已经历三个阶段。1991年至1995年,第一拨台商进入。1995年至1999年,第二拨台商进入。2000年以来,台商掀起了投资内地的第三轮高潮。

据台湾有关调查,目前所有已对外投资的岛内企业中,有73.6%的企业选择投资大陆,较1999年的69.1%再增4.5个百分点,这表明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热潮有逐渐增温的趋势。2000年台商对内地投资额达2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倍多,投资项目增长72.13%。今年以来,这股投资热潮依旧不退。台湾当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达10.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激增逾3成;件数也增加72%,达441件。目前台商在祖国大陆实际投资总额已达260多亿美元,创立了4.7万家企业。

台商的第三轮投资热方兴未艾。从投资方向、投资地域、投资规模、投资领域等方面看,和前二次投资热相比,这一轮有许多不同之处。

——投资方向:1995年前后,内地内销市场尚未大幅开放,因此台商来内地的投资方向以拓展外销市场为主,产品基本销往国外;而第三轮投资热的出现,是在大陆即将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发生的,大陆无疑是全球最后一块最大最热的市场“大饼”,台商大举进军内地,旨在抢占内销市场。

——投资地域:此前台商投资内地基本集中东南沿海和商业中心城市,第三轮投资则由东南沿海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拓展,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布点。在台湾资金大量“西进”的同时,原先投资广东的台商也出现了“北移”的态势。据调查,逾百家台湾上市公司在广东东莞投资办厂,但其中约半数或前或后又在外地,特别是在江浙一带设厂。

——投资规模:此前台商投资内地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从事中下游产品生产,第三轮投资则以生产整机产品的大中型企业为主。台湾大企业、大财团、上市公司赴内地投资已是络绎于途。据台湾“证期会”公布的数字,到今年第一季度止,有256家上市公司、128家上柜公司进入大陆市场,占全部上市、上柜企业总数的43.74%,其中以电子业居多。

——投资领域:第一轮投资是为了适应台湾产业转型的需要,台湾地区劳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大量转移到内地,以制鞋、食品饮料等为主;第二轮投资是因台湾电子业吸收美国技术,为建立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而投资内地;第三轮投资基本集中在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祖国大陆的信息产业硬件设备产值约为255亿美元,其中台资企业的产值为185亿美元,约占72%,成为世界第三大信息硬件设备生产基地。

台资登“陆”为哪般

“西进,南进,不如上进。”几年前台湾当局以此鼓励岛内企业升级,劝阻外移,但收效甚微。台商为何会不听当局劝阻,长途跋涉将资金外投呢?

从岛内因素来看,既有社会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既有台商出于追求眼前利益的因素,又有考虑发展长远的因素——

一是由于岛内经济长期不景气,造成经营压力大增,台商竞争力不足。去年一季度,台湾经济还“一片大好”,增长率高达7.93%;不料在第二季度,随着陈水扁上台,岛内政治动荡不安,经济一片乱象,股市“跌跌不休”,加权指数下跌最多将近5成,失业率逐月提高,到今年5月更是攀升到4.22%,创出历史新高,民众对此怨声载道,企业哀鸿遍野,媒体惊呼“遭遇严冬”!今年以来,这种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改观,据台湾当局公布的一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台湾工业生产比去年同期减少4.17%,其中制造业大幅衰退4.95%,是26年来单季的最大降幅。今年3月,台湾工业生产比去年同期减少4.38%,其中制造业减少5.6%,属高科技产业的电子及电子器材行业比去年同期减少5.43%。面对经济情势的恶化,企业走出台湾,在短短的一年间由潜流发展为大江之势,也就成为必然。

二是台商出于回避风险、抢占更大市场的战略考虑。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预计到2005年全球将进入无配额贸易时代,岛内一些行业仅存的配额优势届时将丧失殆尽。为应对未来形势的变化,目前岛内的一些行业展开一系列的关厂行动,将生产部门全数外移,岛内仅留业务部门负责接单,走“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发展道路。尤其是传统的纺织公司,从上游原料的丝、纱厂,到中游的布厂,再到下游的大型制衣厂,去年9月以来纷纷宣布关厂减产,派员赴祖国大陆、越南、中美洲等地考察投资环境,寻找“第二春”。还有电子资讯业,尽管投资大陆短期内会呈现亏损状态。但是,为追求“全球运筹”的成本效益,提高今后国际竞争能力,以信息产品制造为强项的台商仍然对投资大陆“趋之若鹜”。一旦等到内地的信息产业形成经济规模,身为高科技产业一环的台商,就可以获得大量利润。如果现在没有及时到位,这个位置势必被国际竞争者取代。

台湾资本纷纷登“陆”,大陆投资环境明显好转、吸引力增强自然也是一条至关重要的因素。据台湾媒体调查,有74.6%的受访台商认为大陆的整体投资环境已超过了台湾,另有57.7%的台商认为,大陆发展并没有因为台湾的“戒急用忍”政策而受到阻碍。另据台湾有关调查,1999年营运有盈余的大陆台商比例升至39.4%,首度超越亏损者(占30.7%),显示台商在大陆获利情况已有起色,这无疑将对台商产生更大吸引力。台湾企业界领袖王永庆之弟、台塑集团副董事长王永在前往宁波、上海、苏州等地访问与考察,返台后以“耳目一新”、“看了心惊”来形容见到的对岸投资环境。他说,4年前他曾去过对岸一趟,这次再前往考察,发觉对岸进步幅度非常大。事实上,对岸的投资环境“确实比台湾好”。还有,投资、定居上海10余年的陈彬,更以个人亲身体会现身说法,一本《移民上海》,引来万人争购,一时台北为之纸贵。

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期的日益临近,台湾当局正在考虑将目前的台商间接投资大陆改为直接投资,相信这将使目前这轮台资热进一步“增温”,同时由于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日、韩以及欧美国家的资金也将涌入中国,招商引资的机遇已经到来。创造一流投资环境,积极对外招商引资,是各地的当务之急和明智选择。

标签:;  ;  ;  

台商启动了大陆第三轮投资中最令人兴奋的部分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