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西“眉户”的艺术特色论文_杨琼

浅析陕西“眉户”的艺术特色论文_杨琼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610101)

摘要:眉户,是陕西地方性剧种之一,也被称为“迷糊”、“曲子戏”、“弦子戏”等,经过民间艺人、文人乐师加工以及岁月的沉淀,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2008年眉户戏在陕西华阴市和山西省临猗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曲调风格和表演风格对陕西眉户戏进行简单剖析。

关键词:陕西眉户 发展 艺术特色

一、简介“眉户”戏

眉户,主要流传于山西、陕西黄河两岸大部分地区,也被称为“迷糊”、“曲子戏”、“弦子戏”等,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过民间艺人、文人乐师加工以及岁月的沉淀,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成为当地劳动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对于眉户戏的起源以及名称的来历多年来学界争论不止,说法不一,不过统一认为眉户戏的形成是受山陕黄河两岸的民歌曲调的影响。,眉户戏曲内容深切贴及民风,曲调性情诙谐,演唱风格淳朴,取材于丰富的劳动人民生活。以广大劳苦民众的生活,劳作,爱情,婚嫁,殡丧等方方面面为创作基底,以民间流传的民间谣曲为根基,创作素材取之于当地的民歌、情歌、牧歌、樵歌、渔歌以及民间小调和童谣。以丰富的演唱材料和演唱形式,唱出了寻常百姓人家的喜怒哀乐,生活志趣和爱好。

眉户戏曲在陕西地带的发展,清代末年至民国初期繁荣期大致上出现了东、中、西、3个流派。东路眉户主要分布于华山一带的渭南地区,其影响力往东过潼关以至于河南灵宝,陕县。东路眉户善于表现慷慨激昂的表演场景,作品主要讲述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具有历史考察意义。中路眉户主要流行于西安周边地区,以民风民事为题材,说唱为主,曲风幽默通俗。西路的眉户分布于宝鸡、咸阳等地这,擅长表现才子佳人佳话,唱腔相对细腻,委婉动人,作曲有一定的文化欣赏能力,耐人寻味,剧目主要倡导孝廉道德,人情世故,更有教育和批判意义。

二、唱腔及特性

眉户戏的演员有男女之分,唱腔上沿袭男女同腔同调,在行腔和唱法上讲究男女老幼和生旦净丑的区别。定调多为“F”调、“G”调、“降B”调,也有部分曲调采用“C”调和“D”调。眉户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最富有代表性的便是“4”和“7”这两个音符的应用了。眉户戏中的“#4”是微升、“b7”是微降,而这种微升微降的特色音符一般在谱面上不做标记,全凭演唱者和演奏者通过口传心授、录音示范慢慢感受,最后结合自身技能运用自如。在演唱中,以“3”音和“6”音为主音的曲调一定是花音,也被称为硬音,多表现欢快的情绪;以“4”音和“7”音为主音是苦音,也被称为软音,多表现于悲痛情绪。在演出时,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如要表现欢乐明快的主题则用采花、剪花、莲香、三六调、勾调、闹调、花岗调、反片、石片、金纽丝、说道情、两头忙、闪扁担、五里墩、十里墩、戏秋千、妹叔调、小放牛、一点油、鱼卧浪等。如果是要表现悲痛题材则常用西京、东京、五更、长城、琵琶、闪断桥、金钱、祭调、哭海、哭道情、哭纱窗、银纽丝、滚白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现叙事题材的则最常用劳子一串铃、闹调一串铃、五更一串铃、秋千一串铃、黄龙滚、慢诉、紧诉、串句背宫等。这种分类的方式是按照历代眉户艺人的演唱习惯自然形成的,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被人们认可,因而自然的沿袭至今。

眉户的音乐形式属于曲牌联套体,即将所需要叙述的故事情节用一系列眉户曲调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形式比其他板腔体形式剧种更为灵活多变,随着剧情的发展,喜怒哀乐的表现更加变化自如,衔接自然流畅。眉户有72大调,36小调之传说。所谓大调,一般指比较高雅,旋律结构较沉稳,跌宕起伏又恰到好处,意蕴深远,主要运用和流传于东路眉户中,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而且演唱难度相对于其他流派较为大,故而在一般眉户剧目中应用很少,在当今流传下来的剧目少之又少。小调说唱性很强,曲调简单明了,易为传唱,较容易被民众掌握运用,因此流传更久远。

三、“眉户”戏的伴奏及发展

眉户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迅速以农村和小城镇为根据地,又最初的地摊演出后发展搬上高台表演,其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眉户在兴起时仅是宫廷王侯院内的一种小型娱乐说辞,清末时期随着陕西秦腔等戏曲的蓬勃发展,眉户戏也被搬上了舞台演出。由于眉户剧目规格的问题,在后来世人传唱表演中,渐渐丢失了舞台表演。取而代之的是无论场地大小,民间市里,只要有空场地,眉户戏都能拉开场子开始表演,这种表演形式被人们称为地摊子演唱。这种随时随地的表演方式更加亲近民众,加上词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其发展更如鱼得水。

眉户戏曲偏重民众娱乐,所以伴奏乐器简单明了。起初的眉户戏曲伴奏以三弦为主,板胡和海笛为辅。清末兴盛时期慢慢加入了二胡、响板。近现代西方器乐的加入让现如今的伴奏更加丰富动听。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眉户戏有少数清唱曲目,没有伴奏或简单伴奏,也能进行演唱。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眉户曲目对伴奏的要求不甚为重。这也是它乐意被民众传唱、用以庆祝年间等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在原因。随着剧情的日益丰富,现在又增加了手锣、琵琶、电子琴、定音鼓、木管等中西乐器,乐队规模不断壮大。

由于对伴奏类型的要求较少,一个人、两个人都能唱,最多演出者不过十来人。这种简单的演出规模大大降低了眉户受众的门槛。单人演唱的曲目多以讲述民间传说为主,两三个人演唱的曲目多以讲述夫妻以及情人之间的琐碎小事,多人演唱的曲目多以历史故事以及大剧目为主。不管是什么规模的演唱形式,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心神愉悦。

由于眉户自身的发展和曲目的定位,在表演中不需要过于华丽的服装和妆面。服装颜色多以粉、蓝为主,简单而不简略,戏服上的绣花多是月季花或杏花桃花,其形象更加贴合百姓生活。妆容不复杂以粗线条为主,使得表演者更加自然地流露戏曲所需的情绪。眉户现代戏在服装、妆容上更贴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面貌和特色。

眉户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也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眉户戏曲从它的产生到兴盛,它的演出基本上不受场地、时限、年龄、身份、规模等限制,民众在闲暇时都能欣赏上一场眉户戏,或者哼上几句,这也是眉户最大的魅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眉户剧团的演出遭遇市场不景气的尴尬,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演员的收入的减少导致演员的断层,影响了剧团业务的开展,其竞争力进一步削弱。近年来,一批体彩新颖、立意独特的优秀作品被推上舞台,希望眉户戏能在目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把握兴盛发展规律,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进行大胆革新和尝试,使这朵奇葩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而开绽得更加绚丽多姿,丰采耀人。

论文作者:杨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析陕西“眉户”的艺术特色论文_杨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