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看“毒鸡汤”盛行现象论文

从传播学角度看“毒鸡汤”盛行现象论文

从传播学角度看“毒鸡汤”盛行现象

于海龙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摘要: “毒鸡汤”,本身具备的猎奇因素,以及社会公众受到社会心理影响导致其日益泛滥。要想改变这一现象,需要的除了以“心灵鸡汤”抵制“毒鸡汤”还要有所具体行动,使得“心灵鸡汤”能够与时俱进,与当代传播形式相结合,发挥国家,网络意见领袖以及个人的力量,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毒鸡汤盛行;传播;网络意见领袖

一、“毒鸡汤”盛行原因

(一)“毒鸡汤”充满猎奇因素

在新闻传播学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毒鸡汤”其本身就充满了大量的负面因子,甚至是完全与我们生活中的常识背道而驰。但也恰恰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使得“毒鸡汤”本身充满了猎奇因素。“毒鸡汤”往往在名言后面加上一句来改变原来意思,比如名言后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关键”,这样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发生了完全的颠覆,从鼓励人们努力向上变成了“先定论”,这对于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无疑是没有丝毫帮助,反而会有害的。当你说出“心灵鸡汤”版本时,几乎所有人都能告诉你这句话的“毒鸡汤”版本,甚至造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毒鸡汤”的猎奇因子在发挥作用。从小到大,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教育要追求上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追求未来的幸福生活,为此吃再多的苦也是应该的。但是,一个“心灵鸡汤”说的时间长了就会乏味,就算换一个“心灵鸡汤”本质还是不变的。这时“毒鸡汤”从天而降,几乎瞬间人们就被这种与原本所知完全相反的东西所俘获,被它的不同于旧时了解的东西的奇特的新的东西所吸引。“毒鸡汤”越不同于原本的“心灵鸡汤”,越与我们的常识背道而驰,人们就越加喜欢。这种看似奇怪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于新奇的事物的追捧。也就是新闻传播学中所讲求的新奇性原则,新闻报道为了快速传播,抓住受众,往往就把最新奇的要素放在前面吸引受众。“毒鸡汤”受到欢迎的原理亦是如此。

(二)公众受社会传播心理的影响

“毒鸡汤”的迅速传播速度之快,几乎可以在一瞬间就从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大火,难道真的没有人反对?真的没有人对这些不正常的言论发表理智的看法?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相信一定有人曾对此发表过不同的意见,发出过不同的声音。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几乎看不到有人在发表这种反对的言论,也听不到这种声音。

二、策略:以“心灵鸡汤”抵制“毒鸡汤”

(一)促进“心灵鸡汤”的与时俱进,与现代传播特点相结合,抢占受众市场

现代传播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已经和过去的传播有了很大的区别。现代的传播已经呈现出片段化,视频化等新的特点。这样的新的现代传播形式就要求传播的信息也必须适应传播特点。所以“心灵鸡汤”要想在传播中抢占受众市场就必须在适应现代传播形式上做出改变。“心灵鸡汤”原来都是通过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作为主要的传播方式,这样做固然可以使得“心灵鸡汤”在传播中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是这种依靠文字和口头的传播方式也造成了“心灵鸡汤”动辄就是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数百字乃至数千字的现象。相对于“心灵鸡汤”,“毒鸡汤”可谓是简洁明了,而且通常就是一两句话,以一种笑话,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出现,短而精。这就非常适合现在的公众接受信息的模式,往往只要几秒钟,最多几分钟就可以完整的了解,不需要自己再去进一步思考就能明白里面所讲述的内容。因此,“心灵鸡汤”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形式上的改变,不能再以一种纯文字的方式出现了,应该抓住现代社会的传播新形式,尽可能以精炼的语言来进行传播,甚至可以采取制作一些短小的幽默的视频的做法来进行传播。这样既可以满足受众在片段化时间中接收信息的要求,又能将自己的精髓传播给年轻的受众,改观他们对于“心灵鸡汤”的刻板成见。

德州市齐河、禹城、临邑等引黄灌区上游县市,由于引水含沙量高,清淤过的河道使用3~5年就必须清淤一次,甚至需要一年一清,否则就无法引水,迫切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二)加强网络监督,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正面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

要想使得网络意见领袖在传播“心灵鸡汤”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一点就是需要有人来对他们进行监管,这几年来网络中的各种“门”事件屡出不穷,网络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为了吸引受众,各个网络意见领袖们奇招频出,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造成了一种恶性竞争,这也是“毒鸡汤”能够泛滥的条件之一。所以,首先要对网络意见领袖进行一定的监管,不能任由他们肆无忌惮的去传播不良信息和文化。采取条例甚至立法形式来进行强有力的监管策略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对于网络意见领袖来进行正面引导,引导他们去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正如,十九大之后,一些宣讲团会招揽一些明星来进行十九大报告精神宣讲一样。利用网络意见领袖本身的影响力,这样既能避免重新配置网络意见领袖所带来的资源的浪费,又不至于使得招致众多的受众反感。

要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体系。各级人大、政府、监委、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更要把学习宪法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功和必修课,真正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熟知宪法文本,提高宪法意识,筑牢法治信仰,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三、结语

“毒鸡汤”的泛滥现象绝非是一件可大可小的社会事情,如果一直忽视这一现象甚至避而不见,长此以往,对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要仔细的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与事件背后的推动力量。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了解成因与推动力量以后,我们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妥当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只有如此,“毒鸡汤”泛滥的现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与转变,社会才能真正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伯溆.论网络对当代西方社会及国际传播的影响[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6.

[2]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53.

标签:;  ;  ;  ;  

从传播学角度看“毒鸡汤”盛行现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