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别以为你懂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别以为论文,你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妈妈,扔东西真的很好玩呀!” 宝宝心里话:“妈妈,看!我的奶嘴或食物飞在空中,太好玩儿了!我再看看你的表情,就更忍不住要笑了!” 妈妈这样做: 宝宝对于因果关系还不太理解,他们是活在当下的生物。如果宝宝把玩具扔掉,那是因为他在这个时刻并不需要那个玩具,但极有可能过一会儿又想要那个玩具了。这种反复无常,确实会让妈妈感到沮丧,但是你可以做的是:尽量耐心一点,告诉宝宝其中蕴含的因果关系,并向宝宝解释,如果他总是把泰迪熊扔在地上,泰迪熊就会变脏,妈妈只能把它拿走。 “别催我,我在玩呢!” 宝宝心里话:“经过了漫长的一整夜,终于能跟我最心爱的玩具一起玩了,可是妈妈却非要在这时候逼迫我穿衣服!拜托,妈妈,别这样……” 妈妈这样做: 眼看上幼儿园要迟到了,妈妈心里焦急,可宝宝却无限淡定。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没有时间观念,但是他又有无限的好奇心。任何一个细微的不一样和新鲜物品,都会诱发他的好奇,吸引他的注意力,进而宝宝会专注地投入到他所捕捉到的新鲜感中,一发不可收拾。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用宝宝感兴趣的事物转移他的注意力,同时结束他无休无止的拖延。你可以耐心地告诉宝宝:“马上就要到幼儿园的上课时间了,如果你不想错过你最喜欢的积木课。” “三角形面包在哪儿?我喜欢三角形面包。” 宝宝心里话:“妈妈,昨天你做的三角形面包彻底征服了我,让我对早餐充满了期待,可是今天又回到我已厌倦的四边形面包上来了。” 妈妈这样做: 宝宝对食物外形的苛求,常常让妈妈抓狂。可宝宝是天生的“食物品鉴师”,对于色、香、味、形统统有他自己的标准和要求,“视觉动物”的特性,也让他对于能用眼睛捕捉到的形态更敏感,所以妈妈无论怎样向宝宝解释,这种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食物其实成分和味道都一样也无济于事。在这种时候,不要轻易和宝宝发起论战,如果不会浪费你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偶尔满足宝宝的这种需求也是OK的。 “啊,他拿走了我的玩具!” 宝宝心里话:“这个小朋友来到我的家,先是吃了我的零食,现在又要拿走我最喜欢的玩具,啊!我受够了!” 妈妈这样做: 2~3岁的宝宝已经有了很强的领地意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他,也正在学习及尝试使用他的领地和归属观念。所以当他面对其他小朋友的“侵犯”行为时,会非常恼火和不能忍受。这个时候,你可以告诉宝宝,玩具依旧还是属于他的,现在只是暂时与别的小朋友分享一下。或者指导宝宝,让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出不一样的花样。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的过程中,宝宝也能体会到分享和合作的真实感受,进而会渐渐爱上分享以及和小朋友同玩。可以事先选择一些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让他可以向小伙伴们炫耀一下自己的“库存”(比较贵重的可以事先收起来)。 “什么?我没有听错吧,现在就回家?可是那个滑梯我才玩了17次而已。” 宝宝心里话:“每次我找到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都不让我玩到爽。哼,一次又一次地中途放弃,让我很不爽,这次我要躺在地上,大声哭叫发泄一下。” 妈妈这样做: 宝宝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和“大玩具”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是非常正常的状况,满足尺度就是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过这种需求,你可以尝试用一些方法转化和转移。这时你可以保持镇静地向孩子解释:“现在手表的指针已经指向‘8’了,是我们要回家的时间。”给宝宝建立时间观念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家宝宝的喜好,想出一些回家之后可以做的好玩事情,这样宝宝对于回家就会充满期待。 “如果不让我穿小猪T恤,那我就穿睡衣好了。” 宝宝心里话:“妈妈请允许我发问一次吧!假如你的衣服也是别人每天挑出来逼你穿的,你会喜欢吗?你穿上时会舒服吗?” 妈妈这样做: 宝宝对衣着的偏好和选择,也是宝宝表达自己个性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妈妈可以巧妙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正面的途径,鼓励宝宝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可以事先把宝宝的衣服分为几类,比如上幼儿园穿的、去外面玩儿穿的,特殊场合穿的、天冷时候穿的等等,至于宝宝在每一类中某天具体想穿哪一件,请让宝宝自由选择。 “听起来,好像爸爸妈妈的卧室里更热闹” 宝宝心里话:“我知道该睡觉了,可是我一直想知道我睡觉的时候你们在干吗?现在我有了360。无障碍新床,可以直接爬出来看看喽!” 妈妈这样做: 当宝宝从带栏杆的婴儿床转移到普通的床上时,一个自由的新世界在他们面前展开了。婴儿睡眠专家建议,如果宝宝经常在晚上偷偷离开自己的房间,来到你的卧室,你可以选择在宝宝愿意和你交流的时候聊一聊这个事儿,问问他为什么喜欢这么做。如果宝宝总是从床上爬下来,你可以尝试把他抱回床上,如果下床再抱回,然后在旁边陪他坐一会儿,直到孩子放松下来慢慢有睡意。 “我觉得画在墙上更好看呀!” 宝宝心里话:“我一有空,或刚想发会儿呆回忆一下往事,你就给我纸和蜡笔让我画画,可是当我主动帮你装饰毫无趣味可言的空白墙面时,你又不乐意了,拉着长脸要给我点Color See See!我错了吗!” 妈妈这样做: 宝宝很喜欢在四周留下属于自己所创作的独一无二的印迹:在墙上展示画工,在阳台上移花接木,在卫生间里练习“造纸术”……常常能“妙手回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其实这是宝宝在用他力所能及的方式展示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某种技能,而且其中也常常隐藏着宝宝无限的创作力。因此,你在给宝宝设立安全的界限,保证他不会在练习技能时让自己受伤的同时,也向宝宝解释:“墙上不是画画的地方。”如果他享受站着作画的方式,你可以在家里的某一面墙上设置一个小黑板或玻璃墙,留给孩子一片自由创作的区域。妈妈,别以为你了解我_亲子成长论文
妈妈,别以为你了解我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