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罗明俐

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大剂量输血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实验组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后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葡萄糖(GLU)等指标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不影响输血效果,同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剂量输血;去白细胞输血;临床效果

输血是急救过程中的常用措施,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完善,输血不良反应已大大降低。血液中的白细胞在离体24h后成为碎片,其生理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输入丧失功能的白细胞可造成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大剂量输血时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同种免疫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呼吸窘迫症、潜伏病毒激活、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1]。本文分析了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大剂量输血患者,均因病情需要接受大剂量输血,输血量超过4000ml。研究对象同时剔除输血前已存在皮肤瘙痒、发热、感染症状、过敏性体质等患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2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2岁~70岁,平均年龄(47.53±11.35)岁;体重46kg~84kg,平均体重(63.12±11.46)kg;输血量4000ml~15000ml,平均输血量(8725.23±1433.65)ml;血型为O型12例、A型10例、B型11例、AB型9例;其中来源于肿瘤科8例、血液科20例、妇科5例、外科9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年龄(46.86±11.42)岁;体重45kg~82kg,平均体重(63.45±11.60)kg;输血量4200ml~14800ml,平均输血量(8857.69±1384.75)ml;血型为O型10例、A型11例、B型13例、AB型8例;其中来源于肿瘤科7例、血液科18例、妇科6例、外科11例。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输血量、血型、来源科室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输血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未进行去白细胞处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通过白细胞过滤器达到白细胞去除率>99%,白细胞残余量<5×108U,红细胞回收率达到90%~95%[2]。

1.3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发热:与输血前比较体温上升超过1℃,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寒、寒战等症状;

过敏性皮疹:输血后出现局部或全身皮疹症状,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可消除;

血压下降:与输血前比较收缩压下降超过10mmHg[3]。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输血效果

两组患者输血后GOT、GPT、LDH、ALB、GLU等指标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可通过消化、吞噬等途径产生免疫反应,实现对致病微生物的防御的抵抗功能,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但白细胞在库存血液成分中并无治疗效果,当离体24h后已不再具备原有的功能,不仅功能完全丧失,而且在血液制品中属于污染物,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等危害,尤其在大剂量输血时,可产生血小板抗体、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等多种免疫性抗体[4]。血小板白细胞复合物可增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系统性血管内炎症反应,甚至影响多个脏器功能。

白细胞的大量存在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保证用血液制品的应用安全,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选择去白细胞输血,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预防血小板白细胞复合物的形成,以达到避免和减少因大量输血所致的输血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一般认为白细胞残余量低于5×108U即可达到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5]。

本研究中采用常规输血者和去白细胞输血者输血后GOT、LDH、ALB、GLU等指标相仿,这一结果提示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不影响输血效果。其中去白细胞输血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76%,明显低于常规输血者的23.81%,这一结果提示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不影响输血效果,同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海伟.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76~78.

[2]潘晓红.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118~119.

[3]钟菁,邹纬,戴菁,等.去白细胞输血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临床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4):227~229.

[4]李明,邓卫.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2,5(5):49~51.

[5]黎继兰.去白细胞输血组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35):44.

[6]王同显,万旭,孙波.去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保存期间流变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368~370.

论文作者:罗明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罗明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