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电设备的大规模使用是现代社会技术和性能不断发展的结果,然而,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经常会导致的设备故障,因此,本文对机电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原因进分析,并且并讨论故障的诊断方法及在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设备;无损检测;红外检测
引言
机电设备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与质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前进,但由于运行环境与条件的因素,机电设备受到不恰当的操作与使用,会导致内部部件与元器件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设备发生显现或潜在的故障。而机电设备故障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会进一步提高故障维修的难度,给生产活动带来更大的困扰。
一、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成因
机电设备的故障问题,通常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①设备超负荷运行引起的故障,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设备的实际工作运行参数超出设备设计工作运行参数,就会导致设备振动过度、温度上升、压强过大等情况,导致设备零件或元件损坏,就会发生故障;②设备的过度运行。随着设备运行时长的发展,与设备运行强度的提升,机电设备的部件在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形、磨损、老化、失效等情况,会导致设备故障的产生;③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流程与规范进行操作,有可能给机电设备带来不良影响,使机电设备产生故障。
二、故障诊断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
2.1 振动诊断技术的应用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常见的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振动诊断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基于机电设备故障情况下,设备部件会产生裂缝、损坏或变形情况,会影响机电设备的零部件与元件的振动性能,基于这种情况,运用振动诊断技术,在进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时,需要在相应部位安装振动传感装置,对振动频率、幅度等各种因素与数据进行收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加以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绘制分析图表,依据图表来对设备加以诊断,判断设备部件与元件的故障与损坏情况。例如,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判断设备轴承与齿轮的损伤与磨损情况,以便于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措施对损坏部件加以维护与维修。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振动诊断技术来对设备故障加以诊断的难度较高,这是由于设备部件的不正常振动有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的,同样的故障也有可能产生多种外在表现,因而在振动诊断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设备部件的功能、性能、效果、维护情况、结构与材质等各种因素加以判断,这就对故障管理与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水平要求较高。
2.2 无损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
机电设备故障的管理与维修中,无损检测诊断技术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技术的应用,其前提与基础在于不会对机电设备的内部部件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能够以无损的方式对设备故障加以诊断。通常情况下,运用这种诊断技术能够对设备内部部件与元件相互连接与接触的部位是否有故障情况加以判断,确认设备故障程度。通常来说,无损检测诊断技术包括超声波技术、射线技术、磁粉技术、渗透技术与涡流检测技术。我国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工作中,应用无损检测诊断技术的时间较晚,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差,技术人员数量与质量均无法满足机电设备生产与运行的需要,但是同振动诊断技术相比,无损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会使得机电故障诊断更加精准而可靠,因而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加,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而对于企业而言,应用无损检测诊断技术,应当着重与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其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效果,并合理规划课程内容。
2.3 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
机电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检测,还包括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这种新兴的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原理在于,当物体温度高于零度,则物体会散发出红外辐射能量,温度越高则能量越强,基于这一原理,人们研发出红外热像设备,能够应用在军事、安保、夜视、搜索等领域,同样的红外热像技术还能够应用在产品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中,能够判断产品与材料的缺陷情况,殊途同归的是,机电设备也能够通过红外热像设备来进行故障检测。在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测过程中,红外设备能够针对机电设备的热量进行图像摄取,将之进行信号转换,运用计算机系统来展现机电设备的温度分布情况,据此来判断机电设备故障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机电设备诊断方法通常需要中断设备运行,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故障检测工作,这种故障诊断方式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设备造成破坏与不良影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与运行周期,出于对维护设备质量与效果的需要,不会对设备部件质量与设备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的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就逐渐受到关注。在故障诊断过程中,运用更加先进的红外线设备来诊断机电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扫描,判断机电设备温度来对设备故障与否进行判断。红外故障诊断设备通常是有红外温度测试设备与红外热像设备共同组成,以红外这种较为特殊(无接触)的诊断方式来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测与判断,能够对设备运行情况实时检测,明确设备运行状况,并对故障情况加以明确,确定设备故障成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调整,减少设备故障情况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机电设备维修与防护措施
(一)正确操作
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与良好的职业素质。在机电设备使用之前,应该对其进行综合检查,特别是对冷却液和机油的查看,必须保证没有缺失。如果有问题存在,应该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在低温环境下,不能让机电设备超负荷工作,所以要让机械预热。在进入机械正常工作后,要对温度进行监测,降低机械磨损,做好故障产生的预防工作。
(二)正确润滑
润滑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故障产生的比例。在机电设备中,许多零件的精密度值都非常高,因此,只有正确合理的进行润滑工作,才可以使机械的运行具有稳定性和健康性。正确润滑是预防故障产生的有效途径,其一方面对机械工作的温度起到保护作用,一方面还可以降低零件的磨损。要综合考虑机电设备的实际结构和运作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润滑剂,不能用其它材料代替。
(三)丰富维修技巧
维修人员应该做到对设备中已经损坏的部件应该及时丢弃、更换,充分使可用材料,减少维修时间,确保设备可以尽快恢复工作。对于损坏的部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修理、再加工等。
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改进方法
(一)落实管理规定
一个企业机电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应该以相关的规定为基础,对操作人员进行行为约束,建立完善机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的机制。企业需要引导工作人员进行相互交流,促进合作关系。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通常是以技术、人员和维修的管理作为主要方面,企业可以从管理制度出发,加强对制度的管理力度,认真贯彻相关规定,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以便强化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使企业的运作得到有利的保障。
(二)实现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从而自愿的投入到工作中。依照标准化规定开展各项工作,从多角度来确保工作的质量,不仅注重质量问题,还要在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化。企业还需要实时开始培训活动,促进员工学习,从而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强化人员管理
可以采取技术人员责任制的手段,这个不仅可以把责任落实到人,还可以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技术人员的价值得到更多的体现。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社会的进步,设备的更新,这要求操作人员也要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培训内容上应该加强工作人员对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以及使用技术,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主动性,使工作人员主动的拓展知识范围,实时的学习机电设备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
结束语
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过程中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振动诊断技术、无损检测诊断技术与红外诊断技术等,其中,诊断振动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精准判断设备部件故障发生的部位与实际情况,需要依赖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经验,因此无损检测诊断技术与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会更加符合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故障诊断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初探[J].孙红英.电子测试.2017
[2] 故障诊断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分析[J].韩跃进.现代商贸工业.2017
[3] 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J].蔡少钐.设备管理与维修.2016
[4]故障诊断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J].朱谊勇.科技风.2015
论文作者:陈阶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机电设备论文; 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技术论文; 机电论文; 部件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