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思考_民办高校论文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思考_民办高校论文

关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前我国论文,民办高校论文,学科专业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由各党派、社会团体、集体所有制单位、公民个人创办的民办高校,在中国中断40余年后又重新恢复发展起来,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自身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正如国家教委朱开轩所指出的,“从总的情况看,我国民办学校的发展是健康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是,一些地方的民办学校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相当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质量不够稳定;一些学校脱离自身的实际,盲目追求高层次学历教育;极少学校乱发文凭,甚至把办学作为营利的手段,这不仅有悖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混乱,影响了民办学校自身的发展。”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指某些民办高校在发展方向和办学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过分强调了向普通高校看齐,而“发展方向和办学模式”主要又是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问题。

鉴于此,本文就我国民办高校科类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一、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科类结构发展的现状

我国民办高校的复兴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年至1982年为兴起阶段;1982年至1986年为发展阶段;1986年至1991年为整顿、巩固和提高阶段;1992年以后为民办高校发展的新阶段,到1993年,民办高校达到800余所。根据11个省、市民办高校的统计情况看,北京40所,河南86所,山东14所,广东38所,陕西105所,山西25所,湖南16所,江西20所,黑龙江50余所,天津13所,河北57所。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到1995年底我国民办高校已达1230余所,其中有21所民办高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设置资格认证,经国家教委批准具有颁发文凭的资格。

从我国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情况看,民办高校在办学层次上以专科教育为主;在科类结构上主要有以下几类:财经商业类,如经济管理、外经外贸、金融、财务管理、会计等。工科类,如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机械、建筑、无线电等。医疗卫生类,如中医中药、针灸按摩、护士、五官、妇产等。文化艺术类,如工艺美术、装璜设计、音乐、影视、戏剧等。应用文科类,如专门用途外语、公关、文秘、新闻、图书馆、法律等。服务业,如服装设计、烹调、酒店管理、美容美发、家政等。教育类,如学前教育、儿童教育与咨询等。而财经商业类所占比例最大。我们以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设置资格认证的21所高校中10所高校科类设置情况来看,财经商业类所占比例最大,占40%,其次为应用文科和社会服务类。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结构较好地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民办高校科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以其科类设置的灵活性、适应性、应用性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由于民办高校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容易受利益的驱使,在没有经过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的情况下,互相争着发展同一类专业,致使民办高校在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改革上,缺乏一种合理的宏观调控,造成人才培养的混乱及专业结构的比例失调,专业调整盲目适应市场,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

第二,科类结构发展很不平衡,财经商业类、应用文科、社会服务类比重较大,而法律、医学、理工科专业、特别是面向拥有80%以上人口的广大农村的学科专业基本上是空白。

第三,从学科专业设置的情况看,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大都是按职业或产品设置的,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适应面小。

第四,学科专业名称五花八门,随意性很大,甚至内涵相同的学科专业在两个或同一学校中名称却不同,专业名称不规范,不科学。

三、今后我国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发展的对策和趋势

(一)积极建立和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的学科专业

“面向市场”,“适应社会”,“节约经费”是民办高校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从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情况看,我国以原材料开采和加工为主的第一、二产业特别是第一产业相对稳定,而以社会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则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与此相适应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的社会劳动者占总数的比重有所减少,但其绝对规模仍在不断增长。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农业劳动力绝对增加、相对减少的阶段。今后,随着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仅保持相对下降的趋势,而且必将出现绝对下降的新局面。第二产业劳动力不但相对增加,而且绝对数也迅猛增长,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增长,第二产业劳动力在本世纪仍将继续保持绝对增加和相对增加同时并行的趋势。第三产业劳动力从1949年1070万人增至1989年的9929万人,40年净增加8859万人,增长了8.3倍。

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劳动力必将有较快速度的增长。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造成了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力的短缺,致使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落后,而且技术含量低。而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素质是靠高校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如:“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面向第三产业培养人才的学科专业来完成的,从这些学科专业自身的特点来分析,它们大多投资少,人才培养周期短,应用性和适应性强,见效快,正好适应民办(私立)高校的发展方向。

从1994年我国高校的科类结构看,大多偏重于理工教育,人文社会学科所占比例一直偏低,特别是一批面向第三产业的财经和政法类学科专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至少需要高中级财经类毕业生累计约100万人,政法类毕业生约40万人,1992年,普通高校财经类毕业生数为6.5万人,政法类毕业生为1.24万人。如果维持这个培养规模,1993年——2000年,普通高校可培养财经类毕业生50多万人,政法类毕业生约10万人,尚缺30多万人,再加上人才的自然减员,可见单靠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很难解决的,民办(私立)高校的兴起和发展,正好拾普通高校之遗,补普通高校之短。

(二)适当调整民办高校内的科类结构设置

从宏观结构上,适当控制财经类专业的发展,将重点放在稳定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上,同时,适度发展法律、医学、理工科专业,特别是支持和鼓励面向广大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农科类,以及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体育类卫生保健的建设与发展。

从微观结构上,改变以产品、职业为依据设置专业的办法,为以大的学科作为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科专业内涵和覆盖面,提高人才培养的广泛适应性。

(三)发挥优势,努力办出各自的特色

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的优势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面向市场、适应社会、学科专业设置“准”;二是根据人才的需求情况,能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学科专业调整“灵”;三是学科专业建设投资少、见效快,体现“省”。但是,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情况看,虽然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优势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特色表现的也不明显,普遍存在着盲目向普通高校看齐和片面追求学科门类齐全的错误倾向,致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科专业特色突出不出来。民办高校如何才能办出特色呢?首先要提高思想,明确认识。民办高校应正确估计自己的优势,同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自己的先天不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弱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这种以国立高校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次,要找准坐标,明确方向。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科类结构上普遍存在着盲目向普通高校看齐的错误倾向,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民办高校要认真分析研究自己的办学方向,正确处理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关系。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看,普通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目前市场需求量不大,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专业,如师范类、文史哲类、数理化基础理论类。民办大学将在外语、经济、金融等社会、人文科学方面求得发展,并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第三,汲取国外私立高校和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些著名私立高校的办学经验。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和研究,使其有益的措施和经验为我所用。

(四)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其学科专业结构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1.用法令规范学科名称和专业设置。学科专业设置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其中之一就是学科性,学科应是专业设置的基础。虽然从目前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情况看,大都是“扬短避长”的热门专业,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原则。但市场经济化倾向也比较严重,专业名称五花八门,而且是越“奇”、越“新”、越“时髦”越好,专业名称不规范、不科学,给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造成了混乱。因而,必须及时制定有关的法令、法规,规范民办(私立)高校各专业的名称,并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主要课程的设置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民办高校的规范化管理。

2.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办学水平的评估。学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是摸清民办高校专业底码,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措施。这也是日本政府多年来一贯倡导的加强对私立高校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通过评估加强对民办高校的宏观调控,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优势、特长发扬光大,问题、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正,以保证其健康成长和迅速发展。

标签:;  ;  ;  ;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思考_民办高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