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将宗教文化中的舞蹈元素引入高校舞蹈教育--以湖湘宗教文化“梅山巫傩”为例论文_李琪

浅析如何将宗教文化中的舞蹈元素引入高校舞蹈教育--以湖湘宗教文化“梅山巫傩”为例论文_李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教研室

关于"文化"一词,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其中,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宗教

宗教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一种信仰文化,但同时也是一种很复杂的意识形态。当前在国内提起宗教,总会让人们联想到佛教的庙宇,佛堂,香炉等一系列与宗教相关的物件,但其实宗教最开始是一种精神属性,指人们相信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万事万物,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过一个经典的论断: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从构成形态来说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2]就艺术层面而言,宗教具有如下两点艺术特性:①宗教具有特别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②宗教是主体对客体偶像的崇拜,主体能从中得到教诲,陶冶情操,规范行为,也符合艺术的教化特性[3]。

二、宗教与舞蹈

原始族群的舞蹈与原始宗教信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说明原始人在漫长的生存和进化过程中让舞蹈成为了他们表达宗教信仰,抒发宗教情感的一种媒介。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舞蹈是一种祭典形式。"恩格斯也曾指出"舞蹈尤其为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构成部分。"[4]这一说法,有效地说明了原始舞蹈与原始宗教之间的联系。原始的宗教活动在举行仪式时,多伴有歌舞,这也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宗教的产生及其演绎形式对舞蹈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舞蹈如果脱离了宗教元素的渗透,那么舞蹈也将失去灵魂,其中以民族民间舞蹈最为典型,当前很多地区的民族民间舞在内容及其表演形式上都脱胎于当地宗教的存在形式。[5]

三、"梅山巫傩"

"梅山巫傩"作为湖湘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宗教活动,图腾仪式仍是其巫术活动的重要组成。以"梅山巫傩"为代表的梅山文化至今仍广泛留存于湖南中部、西南部的汉、瑶、侗、苗等民族中,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记录了湖湘地区人类心智发展并成型的过程,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的、神秘的地域宗教文化。[6]

"梅山巫傩"主要是梅山地区传统民间举行祈福、求子、驱邪等扮演的娱神和自娱的一系列傩事活动,是带有表演性的祭祀仪式,宋人记述为"木鬼戏面"。包含有独立剧目的傩戏,以及傩仪、傩歌、傩舞、傩艺。主要由本土土著巫傩师以家传和师传两系传承至今。[7]是记录千百年来湘中地区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演化过程的活性载体,在笔者看来,"梅山巫傩"包含丰富的舞蹈编创素材,例如手决、舞步、甚至包含翻筋斗、耍花棒等武术动作,从舞蹈学角度赏析其整个表演形式和体系,发现其体现了舞蹈表演的核心内涵。

四、宗教与现代高校舞蹈教育

当代高校舞蹈教学最大的症结在于当代大学生想象力的日渐衰退。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所学习以及日常训练都过于偏向体态造型、技能塑造这些方面,同时他们的舞蹈技能及审美体验已趋于定型,固有传统程式化教学模式下对他们民族民间舞蹈的体会脱离了舞蹈的地域性本质。这是现代教育固化在高校舞蹈教育领域最直接的反映。同时,从社会角度来说,现代人越来越不善于当下生活的审美,这也是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来文化侵蚀造成的。返璞归真的宗教审美可能能够成为解决该问题有效途径之一,将精华的合乎主流的宗教审美融入到现代高校舞蹈教育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观念上综合统筹,科学融合

宗教元素要想与高校舞蹈教育实现完美的融合,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舞蹈教学的观念,宗教并不就是怪力牛鬼蛇神以及神佛的威慑力量,它代表着一个民族、地区的文化与历史。当下的高校工作者应该对把宗教元素融入到舞蹈教学这一举措给予关注与重视,并建立完整的相关研究团队,提取当地宗教中舞蹈元素的精华,构建新型舞蹈教学模式;其次明确宗教元素与高校舞蹈教学工作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合作的关系,加入宗教元素能使舞蹈焕发新的光彩,而舞蹈也能成为传承和发扬传统宗教文化的舞台,二者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最后早日建设与完善我国地区宗教相关的舞蹈体系,综合我国各地区各具特色的舞蹈类型,合理地融入宗教元素使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让不同类型的舞蹈在教学工作上能够与时俱进,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此外,高校舞蹈教师,应该加强其对宗教中舞蹈元素的理解,从意识形态上重视这一点,对其予以提炼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运用。

2.加强宗教元素与舞蹈流行元素的交流

如果想要让舞蹈与宗教元素实现更好的结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明确宗教元素是能够依靠各种方式传递的信息,以"梅山巫傩"为例,通过媒体或舞蹈作品将"梅山巫傩"展现给公众,将抽象的地域局限化的"梅山巫傩"宗教元素真正地具象化,并寄托于实体事物展现在大众眼前,让宗教元素和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编创技法发生良性化学反应,从而促进高校舞蹈教学及创作的创新[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以大众主流及欢迎度高的信息为基点,利用舞蹈、歌曲、晚会等现实条件,建立传递宗教和民族民间舞融合后信息传递的渠道。

3.提高高校舞蹈教师基于宗教舞蹈的编创及教育感知力和敏感度

高校教师是实施高校舞蹈教学的主体,他们善于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够把难以理解的知识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程度和应用力。尤其是在专业的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显得非常关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别于其他舞中,其来源于民间,始于生活。其中大部分与宗教活动息息相关,它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勤劳智慧的体现。"梅山巫傩"虽然主要呈现为地方宗教活动中,但从民族民间舞的编创角度来说,其蕴含了丰富的舞蹈素材,作为湖湘地方特色文化载体,[9]将"梅山巫傩"相关舞蹈素材提炼为舞蹈组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考验着教师对于其宗教活动或是宗教活动中的舞蹈元素有足够的敏锐度,善于发现其舞蹈素材中动作的特点和精髓,总结出独有的风格编创成组合转化为作品。例如对"梅山巫傩"进行有效地舞蹈发掘,将宗教元素和民族民间舞合理融合,让学生通过对"梅山巫傩"转化后的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深刻领悟湖湘本土文化的内在精髓。

4.重视和改良高校舞蹈教学实训环节,通过文化重构实现课程创新

在当前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除了设施齐全的教学环境,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外,在教学实训环节中,需加强与社会相关机构的联系(如地方政府、文化部门、民族宗教委员会等部门),实现高校与政府部门联合,使学生在参与舞蹈教学相关的社会活动的同时,接触更深刻的地域民族文化,将会对"宗教元素"拥有更深刻的感悟。以"梅山巫傩"为例,通过亲身参与到具体的宗教活动中去,让教师和学生能深刻领悟"梅山巫傩"的宗教内涵,摒弃"梅山巫傩"不适合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元素,例如不被主流观点接纳的神话故事、宗教仪式以及某些落后的生产知识与生活知识,将其中蕴含的精华部分经过合理地创新融合,合规地编创出相关的舞蹈作品,同时进行地区性舞蹈课程体系性建设,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对"梅山巫傩"进行高效的生产性保护。

五、现实意义

以"梅山巫傩"为例:将宗教文化中的舞蹈元素引入高校舞蹈教育的具备如下现实意义:

1.对湖湘宗教文化"梅山巫傩"中舞蹈素材的提炼和深化运用,并将之与高校舞蹈教育相融合,是湖南地区具备舞蹈研究资质的高校的必然使命,有利于湖南舞蹈艺术类高校进行传统专业改造和特色本土专业建设。

2.面对商业充斥和外来强势文化不断的冲击,"梅山巫傩",作为湖湘宗教原生态舞蹈中的一个支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有持续发展的支点,但其现状却并不让人乐观,因为其流传形式过于单一,仅为师徒相传的形式,缺乏记录于流传的文本资料,傩舞老艺人只能通过代代口传的记忆,对徒弟进行口传形授。[10]导致现今的巫傩表演被边缘化,尤其不受年轻人喜爱,因此将之引入高校舞蹈教育,进行舞台创作和创新,期望舞台艺术上的创新能给它带来的顽强生命力和前所未有的辉煌。

结语

中国尤其是湖湘本土古老的宗教舞蹈文化,以"梅山巫傩"为例,其中蕴藏着很多舞蹈的精华,很多都非常适合应用到高校舞蹈教育当中。作为湖湘本土传统艺术的代表,"梅山巫傩"应该通过高校舞蹈教育传承下去,这样才能有利于发展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References:

[1].李陶红, 人类学的"文化"之思--基于文化定义的分析. 民族论坛, 2015(09): 第24-28+35页.

[2].罗兰·玻尔与李华, 马克思、恩格斯与宗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2(02): 第110-115页.

[3].张志刚, 宗教是什么?--关于"宗教概念"的方法论反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第23-34页.

[4].乌日娜, 宗教文化在舞蹈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大众文艺, 2014(09): 第158-159页.

[5].王静, 宗教舞蹈"查玛"研究评述.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9(03): 第41-45页.

[6].李夫泽与李杰, 谫论梅山文化的嬗变与现代形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5(06): 第92-95页.

[7].刘声超, 梅山傩舞的社会功能探究. 舞蹈, 2014(04): 第64-65页.

[8].毛攀云, 梅山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课程教学的思考--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06): 第32-35页.

[9].徐维康, 梅山傩戏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艺术品鉴, 2015(03): 第325页.

[10].刘声超, 梅山傩舞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音乐大观, 2014(12): 第186页.

论文作者:李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将宗教文化中的舞蹈元素引入高校舞蹈教育--以湖湘宗教文化“梅山巫傩”为例论文_李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