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一百周年的记述--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时_亚特兰大论文

对世界一百周年的记述--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时_亚特兰大论文

百年盛典向世人的诉说——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落幕之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特兰大论文,之时论文,写在论文,盛典论文,世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特兰大,圣火熄灭,硝烟散尽,百年盛典演完。

当全世界都在思考如何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本届奥运会正在告诉人类什么呢?

百年盛典属于全人类

第26届奥运会因东道主的组织工作无能并发生爆炸事件,百年盛典的舞台搭得十分糟糕。但是,无论如何,由奥运大家庭所有成员联袂上演的这台百年盛典仍然流光溢彩。

197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加,一大批世界纪录的改写, 妇女参与比例大幅度的提高,一批体育“小国”的崛起、尼日利亚的足球金牌……一连串令人振奋的事实,构成百年盛典的精彩篇章。

这一庆典属于全人类。

奥运百年,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一百年中,它饱经沧桑渐渐地走向成熟。我们从不否认奥林匹克运动领导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百年盛典之所以有197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最根本的动因是全人类向往和平,向往友谊,向往进步。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踊跃参与,才使先人顾拜旦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逐渐为全世界所崇尚。

第26届奥运会的奖牌分布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乃是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用不着例举太久远的事例,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仅有37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金牌。独联体、美国、德国三霸的金牌数占259块中的115块。前苏联和美国都曾有过金牌超过80枚的纪录。这并不正常。

从本届奥运会奖牌分布看,国际体坛也处于一个多极化发展的进程当中。多极化和奖牌“均贫富”端倪的出现,当是奥林匹克运动合理发展的标志。

第26届奥运会是奥运发展史的一个折射点。它折射着人类在超越自我,追求进步,发展文明上所作的种种新的努力。它展示着人类对奥林匹克精神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新的成果。王义夫那块悲壮的银牌、贝利那个惊人的百米新纪录……都将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划时代的百年盛典降下了帷幕,奥林匹克的新世纪将要来临。此时此刻每一位关注奥林匹克盛会的人,定有许多感慨。这届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辉煌,也有许多遗憾。有的问题由后人们去评点或许更有说服力。然而有一个事实无须争辩:奥运百年盛典,这一豪华的称谓及其光彩,创造她的不是亚特兰大,不是佩恩,而是我们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

超越——永恒的魅力之所在

奥运会为什么会令全世界震动,使全人类激动不已?

当贝利在百米跑道上实现了世纪性跨越之时,当占旭刚在举重台上把三项世界纪录举过头顶之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将会明确起来。

亚特兰大再次告诉人们:现在人类体能达到的“极限”是相对的,可破的。一如宇宙没有边缘,时空没有尽头;一如历史的进程不可阻挡。

向极限的挑战,对现实的超越,成为奥运会永恒的魅力之所在。一百年来,竞技体育一直在顺着社会发展而提高着水平。所有的体育项目的成绩都今非昔比。 本届奥运会上创造的新世界纪录的男子100 米、 200米跑,100年前的成绩分别是12秒和22秒2,而今只需9秒84 和19 秒32。19届奥运会男子百米蛙泳冠军的成绩是1分7秒7, 而本届奥运会上破世界纪录的南非姑娘海恩斯只用1分7秒02便可游完百米蛙泳全程,超过当年男子世界冠军;而最有代表性的马拉松跑,100年来提高了近1个小时……

超越人们已达到的极限又谈何容易!往往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第一届奥运会上,美国人伯克跑出12秒的男子百米冠军成绩。它一直被慢慢刷新着,直到68年后的第15届奥运会上,美国人海斯才跑出10秒的成绩。百米10秒,一直被圈内外人称作百米极限。

然而,人们并没有在百米大关前停步。科学家们发明了塑胶跑道代替传统的煤渣跑道,改进技术动作,终于在四年后的第16届奥运会上,苏联运动员博尔佐夫在奥运会第一个跑进10秒,以9秒9独占鳌头……从那时到本届奥运会加拿大飞人贝利以9秒84打破世界纪录,用了整整28 年时间。

运动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接近“绝对极限”,进展提高也就越来越缓慢,然而,无数不甘停顿的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为着突破这一丝一毫都在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搏击着,搏击着……

健儿跨越成功之时,人们会感到自我的巨大力量,感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深刻变化,于是赛场的新纪录和超越行动转化为不断进取的力量,从而推动人们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理想。

然而,企求超越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100年奥运史上, 象王义夫这样壮志未酬的场面比比皆是,为竞技体育史蒙上一层悲壮色彩。每个运动员的路都是血汗铺成的,当他走上竞技体育这条路,仰望着成千上万名运动员共同攀登的金字塔尖时,就注定要在付出青春和幸福外,还要承受失败的打击,一如人生中的挫折。

在超越的道路上不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堪称奥林匹克的英雄,都应当得到人们敬仰。

人们为胜利者欢呼,为失败者惋惜。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们对胜负的感受是相通的。朝着同一个太阳睁开眼睛的人们,对于这种竞技体育的魅力感受是一致的。

此时此刻,我们愿喊一声“超越万岁!”

奥运窗口展示着中国的崛起

在奥运百年盛典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在展示自我,中华体育健儿们更是向全世界展现出我们龙的子孙顽强拼搏,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优良传统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下朝气蓬勃,奋力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显示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前列的坚强步伐。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的圣殿,荟萃了体坛精英。就是在这世界最高水平的较量中,中华健儿也创下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佳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突破:占旭刚力举千钧,打破男子70公斤级举重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全部三项世界纪录;王军霞在众多强手的夹击下以超人的毅力连续参加5000米、10000米长跑的预赛和决赛并勇夺5000米金牌、10000米银牌;乒乓球选手斩关夺隘,一路拼杀囊括全部4项冠军;跳水女将伏明霞身兼两项,成为奥运会上第一个独得跳板、跳台两枚金牌的双冠王;葛菲、顾俊夺得中国羽毛球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中国女子足球队连克劲旅瑞典、丹麦、巴西夺得奥运会银牌;蒋丞稷在男子100 米蝶泳、50米自由泳两项中取得第四名;中国女排在经历低谷后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奥运赛场。他们向全世界展示出东方古国前进的巨大步伐,宣布中国人正在更多的体育项目中,大步跨进世界高水平的行列。中国人有能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奥运赛场成为展示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一个窗口。当举重运动员张祥森奋力支撑他最后一举冲击冠军的沉重杠铃,乃至右小臂骨裂时;当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带病蹒跚走进赛场,在比赛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吸氧时;当在比赛中曾经出现意外失误的李小双没有一丝沮丧,而在体操个人全能赛中抖擞精神表演他的精湛技艺时,现场的全体观众为他们鼓掌,电视机前的所有中国人为他们所感动。感谢现代的电子传播技术,把这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面传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全世界都看到了,这就是中国运动员,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一个勇敢拼搏,不懈追求的伟大民族。他们赢得的是祖国的荣誉,民族的骄傲。一百多年来,中国横遭东西方列强欺凌。国势孱弱,巨龙昏睡。中国人什么时候有过今天这样的豪迈,这样的雄武,这样的潇洒,这样的生机勃勃。

在跨向二十一世纪的时刻,世界正重新认识中国,中国人也正重新认识自己。

公正竞赛原则经受着新的挑战

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士马丁·路德·金的墓地坐落在亚特兰大。他那著名的《我有一个梦》的讲演,在百年盛典开幕式的上空反复回响,衬托着万余名参赛者期望在平等、公正的条件下同场竞技的心声。

在大多数传媒和裁判员公正履行神圣职责的同时,阳光下总是要翻起一些丑恶的浪花。爱尔兰游泳运动员史密斯连夺三枚游泳金牌后,东道主的一些传媒就大失绅士风度,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捕风捉影地往人家身上泼污水,这就失却了自我标榜的客观与公允。赛场上的生杀予夺之权,更直接地握在裁判员手中,中国的体操、女垒、女足教练,对于不公正的评判只能摇头苦笑,只能督促自己的队伍尊重裁判,正常比赛。东道主利用“天时、地利”之便变幻出许多不可思议的戏法。

奥林匹克精神在意识形态上,是与人类进步的追求相通的。如果裁判员交易于密室,歪判于现场,这种违背、扭曲体育公正精神的行为无异是对运动员人格的玷辱,对人的尊严的亵渎。运动员的巅峰状态是有时限的,他们的奋斗和牺牲,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会在裁判良心的弱化中化为乌有。

请切记,失却了公正,奥林匹克还有什么意义!有不少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学者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价值之一就是人类自身的尊严得以保证。自1968年始,奥运会开幕式增加了裁判员宣誓的程序,裁判员代表在五环旗下庄严承诺,将以真正的体育精神,公正无私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大多数人公正执法,少数人弄权谋私,欣逢百年盛典也难以纯而又纯,因为奥运会确乎不是真空中的事物。也许现代科技成果能为平等和公正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克里斯蒂百米大战两次抢跑,仪器显示他反应时间低于规定的0.1秒,上届百米之王黯然离场, 少了争辩和纠纷。然而只靠裁判员自我印象和“价值”观念打分以定名次的项目又该怎么办呢?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运动员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背景,共同享有充分的平等权利,马丁·路德·金以鲜血捍卫的也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和追求。长眠墓中的这位黑人英雄,如果由他评点本届奥运会,那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莫让奥运变成难以驾驭的马车

百年奥运盛典,留下了空前的阖家团圆,留下了一批惊世骇俗的世界纪录,留下了体育健儿们奋勇拚搏的英雄凯歌,也带给我们关于奥运会的诸多思考。

这次奥运会的不足之处不算少,有的是组织者工作不力造成的,有的则是奥运会本身面临的难题。比如规模问题,历届奥运会都追求轰轰烈烈的全家福,然而当近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涌到一个城市进行长达半个多月、多达近300项比赛时, 奥运会实际上成了一个难以驾驭的沉重的马车。还有不公平问题,兴奋剂久禁不绝,裁判执法不公等,都困扰着这项世界性的运动。

最突出的是,当富甲天下,财大气粗,一向在国际上唯我独尊的美国办了这样一届怨声载道、也许是组织得最糟的奥运会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了奥运会面前:是否有钱就能办好奥运会,换句话说,奥运会是否非要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举办?

我们不能忘记6年前为申办这次百年盛典时, 希腊雅典与美国亚特兰大那场情感与美元的无情较量。雅典,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现代奥运会的发源地,百年奥运回归,世界在和平、友谊、进步的旗帜下到这里来重温人类的过去,展望21世纪的到来,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遐想!然而美元却让世界失去了这样一次百年一遇的机会。我们至今也许还能听得见希腊人那催人泪下的哭诉:“一百年来,我们每隔四年送一次圣火,我们只想要这一次!”

但是美元战胜情感之后,美元却没能保证一个名符其实的奥运会,当初美国曾用一摞厚厚的卷宗向世界保证了一切,如今这一切却似空中楼阁。我们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混乱的奥运会:交通不便、住房不便、饮食不便,就连美国人一向自夸的电脑系统,也是错误不断,笑话百出。当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在亚特兰大耳闻目睹这一切,每日面对世界潮水般的谴责,甚至自己也感到诸多不便时,不知他们对当初的选择该作何感想。

亚特兰大是一个警告,那就是,现代奥运会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当初自视清高的理想主义走进过分商业化的狭窄胡同。商业化为奥运会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然而当商业化这个砝码在奥运会的天平上分量过重时,不再关注运动员和运动会的利益时,问题就出来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过份商业化的奥运会正在走进死胡同,如果奥运会的主角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如果国际奥委会成了一个新的“世界贸易组织”,奥运会还会有什么生命力!

“公平”不但是竞赛原则,也应贯彻到决定举办地的活动中。奥运会已经在经济发达国家举办得太多了。如果算上悉尼2000年奥运会,这27届夏季奥运会(3届因战争原因未举行),14次在欧洲,5次在北美洲,2次在澳大利亚,2次在亚洲(日本、韩国),1次在墨西哥。 每一次,都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丰富奥运会的内容;许多次,却是少数发达国家分享奥运会的荣耀。现在,奥运会应该给发展中国家更多机会,国际奥委会在选择举办地时也该更新观念了,因为举办一次规模庞大的奥运会,除了经济实力,还应该有责任感,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

我们或许该想起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北京有毋庸置疑的能力,中国政府作出庄严保证,我们是那样热切地盼望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还世界一个奇迹,但国际奥委会同上次一样选择了另一个与亚特兰大相似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主持公道的国际人士对此至今还怀着深深的遗憾。

标签:;  ;  ;  

对世界一百周年的记述--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时_亚特兰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