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网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是评价配网供电服务的核心标准,配网实际运行中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必须加大配网改造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积极优化调整配网,为配网创造一个合理空间,从而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文章主要分析了优化配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供电所;供电;管理
引言
在现阶段发展形势下,伴随供电企业数量不断呈现上涨趋势,电力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与功能也不断增多,保证供电管理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供电管理水平是极其必要的。通过配网结构优化与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区域配网的运行质量,为配网运行创造一个有利空间,减少配网停电次数,缩短配网停电时间,以此来提高配网运行效率,提高配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
1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1设备质量因素
配网设备与技术是支持配网系统运行的关键性技术与设备,实际操作与使用过程中能否与时俱进、高效发挥作用都将影响配网系统的改造。当前,区域性配网系统中设备与技术存在落后倾向,特别是随着城建规模的扩大,负荷需求持续上升,配网建设也较为滞后,设备系统未能及时更新,局部设备与线路出现了老化、腐蚀等问题,导线截面过窄加剧了配网线损。
1.2网架结构因素
网架结构与线路的数量、分布等都会影响配网的供电安全。例如:配网线路分布中单辐射线数量超标、对应的环网率较低,此时的配网结构整体上的转供电能力较弱,网架结构不合理,局部故障时无法转供电,供电可靠性下降。区域范围较广、面积较大时,配网线路需要跨越较大的空间距离来传输电能,这样则可能增加故障率,因为任何一个局部环节故障,都可能导致配网受损。
1.3管理和维护的影响
这两者对于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管理和维护不当对于配电网整体可靠性均会产生消极影响,配电网运营具有周期长、设备易损坏等特点,所以管理维护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当管理和维护工作跟不上时,极易发生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情况,甚至发生设备损坏、故障事故等严重问题,此外,还要尤其注意管理和维护过程中自然灾害和人为影响因素,确保保障配电网的科学性。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对于公共电力设备的偷盗、对于一些导电性物体实施高抛、严重交通事故等问题,都会造成电线杆的倾倒、线路的短路等问题。除此之外,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准对于配电网的影响也较大,尤其体现在对于设备的操作以及管理维护方面。
2优化配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2.1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
完善对于供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保证设备能够持续性健康工作,这就需要严格执行设备维护标准和规范,首先可以对设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工作,根据相关标准来对设备是否健康运行进行判断,同时对设备定期进行更新,加强对于设备的处理能力,对于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设备要重点检修和管理,如,避雷针、针式瓷瓶老旧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其次就是可以对配网设备维护过程采用差异化管理方式,配网的运行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在维护中要明确维护重点,对于重点区段的设备进行特殊管理,制定不同级别的管理控制措施,实施差异性的维护、消缺、巡视工作,明确运维关键点,做到点线面俱全,充分发挥运维的最大效益。
2.2优化调整配网结构
在电力企业当中,对于配网系统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其结构特征以及优化内容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对配网系统结构进行改造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是,做好电网规划。对于规划的编制必须事先抓好充分论证,整理相关规划内容,并将规划的重点放在供电可靠性上,此外,针对配电的不断发展,还必须进行适时的修订和完善,在对配网结构进行考虑时,要着重考虑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布线以及接线等方面,制定规划要针对长远,具有超前思维,确保建成后供电能力的稳定可靠。还要关注好电能的负荷预测工作,这与电源点的建设也息息相关,必须确保配电网有较好的备用容量和电源供应,要尽量减少因为限电而对供电可靠性造成影响。
二是,可以在其中运用手拉手的模型,这样能够保证一旦某个地区线路发生故障,能够将供电形式进行转换恢复供电,保证将停电范围最大程度缩小。积极调整传统、落后的配电模式,最大程度上优化调整配网结构,依靠配设繁杂的配网系统,最终打造出体现出冗余通路、环状的配网结构系统,转变旧式的单联络线路,使其朝着多分段连线发展,这样才能逐步形成“手拉手”的环形网,达到对各类用户的多电源供电服务。对于一些重点区域和关键位置可以采用双回线供电方式,也可以将这些用电问题集中在人员或者是用电需求高的位置,可将电线改为绝缘线,或者是将线路敷设在地下,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输电能力,也能够有效控制故障影响范围,使其他线路依然正常供电。
再者,切实依照N-1的指标与规范来规划配网,增加分段数量来优化配网结构,并根据地域性供电需求来合理调整配网结构。通过配网结构的优化与供电半径的调整,区域配网规划与改造逐步得以优化与改造,优化了配网结构,提高配网系统供电服务质量,间接提升了配网供电可靠性。
2.3加强配网电路的运行管理
为了提高配网电路的供电可靠性,应该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对配网电路的供电过程进行监管,提高各种故障的维修效率,确保配网电路保持正常运转。鉴于配网供电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在配网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系统化、程序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减少配网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人工参与力度,提高配网线路运行管理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各种问题的处理效率。例如在配网电路施工过程中,对各种电气设备、元件等进行安装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检查,要对配网电路的绝缘性能进行检查,确保绝缘性能满足要求之后再进行其他环节施工,在配网电路运行过程中也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问题的预防,并且要制定完善的电力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及时恢复供电,提高配网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
2.4做好配网带电作业及检修
针对目前区域配网系统腐蚀、老化的现象,配网规划与改造过程中必然需要加大检修力度,检修过程中势必要大范围停电,影响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对此需要提倡带电作业,例如选派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带电接火作业、带电修补导线、更新相关设备与线路等,以此来控制带电作业的范围,提高检修工作效率,维护安全稳定供电。通过控制检修时间,提高检修效率也是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要注意故障检修时间的合理分配,例如前期准备与检修时间,为了缩短检修停电时间,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准确判断故障成因、位置、类型等,提前制定检修计划,其中明确检修步骤、流程以及所需的检修设备、工具等,做好前期工作才能控制检修时间,达到快速修复的目标。同时,还要积极重视配网的新建与改造工作,由于城区内地形、地貌、负荷等存在差异,对此就要新建并改造变电站,提高变电站的型号和等级,优化其运转,提高其运行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意义十分重大,其不仅仅关系着居民用电质量,还关联着居民用电安全,实践中必须采取技术的、管理的方法手段加强供电可靠性建设。此外,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还要以故障类型和运行情况为依据,针对性做好可靠性举措,避免影响配电网建设效果,满足配电网的需求,减少平均停电时间,确保供电质量。
参考文献:
[1]韦苏函.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8)
[2]庞斌.浅析提高配网线路电压质量及供电可靠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5)
[3]李一波.提高配网线路电压质量及供电可靠性思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4(16)
论文作者:李海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可靠性论文; 设备论文; 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配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网线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