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匾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功能与价值研究论文_杨金燕

牌匾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功能与价值研究论文_杨金燕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作为首批入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目录的城市,古城西安在城市发展建设道路选择上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牌匾扮演者重要角色。牌匾不仅是装扮城市的外在标识,同时也在传递着文化信息,承担着潜移默化的精神文明建设作用。

关键词:牌匾;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设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其悠久的古城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在1982年,西安就成为了第一批入选的历史文化名城。从1982年起,西安市开始调整自己的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此后,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被不断地提升,重要性也不断地得到了凸显。

牌匾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产物在古城西安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长街里巷处处彰显着厚重的历史感,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牌匾也成为西安市老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西安市老城区牌匾概述

牌匾文化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就被人们应用在生活当中。两千多年来,从巍峨辉煌的皇宫建筑和气势庄严的府第衙门,到遍布城镇乡场的寺庙观宇和楼台亭阁,再到宅院庭园等,牌匾不仅标榜商业品牌,还彰显了建筑所有者的身份和地位,成为区别身份地位和进行商业买卖的一种重要的标识。此外,牌匾还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这种文化,折射了我国历代文人志士和劳动者的智慧之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精神内涵的历史物证,是融书法、雕刻、篆刻、政治、历史、风俗、礼仪、文学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品,是极具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民间礼仪往来、文士骚客自励,还是封建统治者对臣民的赏赐,牌匾已成为一种生活的范式,它讲究内容意境和文采,其题写的内容多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与进步思想,并精炼地记述历史史实,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

西安市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主干道,城墙环绕范围内为老城区。老城区以商贸为主,保存着大量遗址古迹,存有众多旅游区,同时临近火车、汽车等交通站,既是西安的经济中心,也是外来游客最先接触的区域、旅游关注的核心范围。因而,老城区是西安市的灵魂和支柱,她的建设发展直接关系着西安市的整体的定位,又因其门户作用和核心位置,老城区也是认识了解西安的切入点,她的规划建设直接影响着西安印象。

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道路两侧商户林立,以牌匾做招牌所处可见,此外,在回民街、书院门、碑林等区域牌匾更满目皆是。老城区整体充盈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建筑外观和建筑装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牌匾在配合、点缀仿古建筑方面功用突出。同时,悬挂牌匾的商店也比普通店家更具韵味和吸引力。

牌匾在不同行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功能。牌匾功能主要分为餐饮、饰品、工艺品、古玩书画、寺庙道观、地标建筑、酒吧、旅社、茶坊、学校、药房、篆刻12大主要功能。其中古玩书画占主要部分,其次为餐饮、地标。这是由于政策引导下,老城区文化职能相对突出,书院门片区、西大街回民街片区有大量书画古玩商铺,书院门更是形成了古玩书画一条街的格局,古玩书画商铺云集;其次,传统牌匾与古玩书画行业联系最为紧密,商家往往将一块好牌匾作为商铺文化内涵的表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牌匾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西安在一段时间内淹没在政治激荡和经济发展浪潮中兴起的城市群里,直至国务院1982年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目录,西安明确自身的定位,制定规划逐步发展,渐渐依据现有资源形成优势,力图在整个城市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2009年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发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方针。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强我国与周边中亚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塑造一个友好的大国形象。西安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部对外连接的核心枢纽,其城市发展、城市形象更具有国际影响力,是中亚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赋予西安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摆在西安社会各界面前的重大课题和新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提升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城市竞争力成为重要切入点。西安的文化底蕴、人文资源窖藏为其竞争优势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全世界的大格局中充分体现西安文化价值,赢得文化创造的话语权,发挥文化资源的竞争优势,特别要加强对周、秦、汉、唐大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使西安成为中华盛世文化和正统文化的象征;做足文化旅游文章,努力将西安建成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西安成为中国的文化复兴之城。

纵观国内同类型城市,开封、洛阳、南京、北京等,都保有历史留存的宝贵财富,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城市发展,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每座城市都有城市名片与独特定位,但古都类城市难免陷入类同化,如何脱颖而出,建立独属于自己的城市发展路线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作为汉唐文化的集大成之地,西安很好地继承了盛世之风,文化环境宽松,为众多文化形式存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在此环境下,西安市老城区牌匾得以绽放光彩,形式多样性、丰富性在众多同类型城市中首屈一指,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展示着城市形象,同时文化内涵也渲染着社会风气。

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为加强牌匾对城市建设的助力,就需要使其教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得到充分彰显。首先要克服现存问题,如老牌匾的传承不力,这就要求尽最大可能保护、宣传老牌匾和传统牌匾制作艺人,让牌匾的文化意义充分彰显,让古城的文化根扎得更深,这样也更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宣传,提高影响力。对于用于商业建设的牌匾,要加大对制作行业的关注度,不断设计新的商业牌匾样式,并尽可能多的加入传统因素。政府要进一步鼓励餐饮业等个体户多采用牌匾,使牌匾以更多的形式存在于古城中,不再局限于商业门面的宣传。

三、结论

老城区为牌匾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环境,而牌匾的存在也为老城区整体气质的奠定和形象塑造贡献着力量,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相依相存。所以,老城区为牌匾研究提供了场所和资料,而规范、推广牌匾建设对于老城区的市容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老城区充分发挥作为西安甚至陕西形象代表的作用,牌匾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

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元素,将其合理地融入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中,一方面,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文化产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西安市的人文历史也可以借助这样的契机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得到展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李林甫.牌匾的发展历史和文化[J].丝网印刷,2013(8):44-49.

[2]殷海卫,杨建军.论传统匾额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以洛阳现存匾额为例[J].大观,2016(5):112-114.

[3]张自中.匾额——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J].文史杂志,2001(1);72.

论文作者:杨金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牌匾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功能与价值研究论文_杨金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