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论文_董戈,张清,高洁

(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介入心血管科 山东 淄博 255300)

【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介入干预术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15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的患者,按照1:1随机等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干预,实验组予以常规药物加瑞舒他汀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血脂状况和LVEFC、LVEDd、LVEDs水平均有改善,实验组LVEDd、LVEDs及TG、TC、LDL-C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LVEFC及HDL-C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舒伐他汀应用在进行介入干预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治疗中,可以改善血脂水平及心肺功能,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PCI;冠心病;慢性心衰竭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1-0067-02

由于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罹患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的病患越来越多,在对冠心病病患的干预过程中,药物干预是基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手段[1-2]。由于他汀类的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平滑肌的增生和氧化应激,所以可以显著减少发生心脏突发事件的概率,现用于冠心病的一级与二级预防[3]。为进一步的观察瑞舒他汀对介入干预的冠心病合并CHF患者的影响,现我院开展深入探究,详细报告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病患和病患家属同意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实施,选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150例冠心病合并CHF的患者作为入选对象,年龄为28~80(68.34±13.22)岁,患者按照1∶1等分,共分为两组。实验组病患年龄:28~80(67.43±12.14)岁,病程在3~12(6.45±1.22)年;对照组病患的年龄为30~58(52.67±14.33)岁,病程在2~10(5.01±1.4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4]:(1)确诊为冠心病合并CHF;(2)年龄区间为28~80岁。排除标准[5]:(1)患者昏迷或存在精神障碍;(2)在90d内口服抗炎药或是降脂药;(3)严重的肾肝功能不全:(4)不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病患在介入前予以阿司匹林(H20053320,武邑慈航药业有限公司)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H20056410,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各300mg口服干预:病患在介入后再次予以上述药物干预,其中氯吡格雷用量为75mg/d;阿司匹林用量为100mg/d:同时,可予以病患ACEI类以及硝酸酯类的药物。(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H20080240,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干预,每晚20mg,用药持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内容包括:TC、TG、LDL-C、HDL-C,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检测。

1.3.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水平。内容包括:LVEFC(%)、LVEDs(mm)、LVEDd(mm)。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脂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检测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病患血脂状况均有改善,实验组TG、TC、LDL-C的下降幅度以及HDL-C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心肺功能

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C、LVEDd、LVEDs检测数据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LVEDd、LVEDs的下降幅度以及LVEFC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结论

目前,临床上罹患冠心病的人群越来越多,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常为猝死、胸痛等,均使病患的生命遭到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PCI干预冠心病合并CHF的患者,但是介入干预后由于支架置入及球囊扩张后会损伤血管内皮,同时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引起相应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病患术后的生活质量[6]。研究表明[7],他汀类的药物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炎性反应,使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减少,还能抑制单核细胞的粘附和激活,阻滞血管平滑细胞的增生,可以对内皮细胞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次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以及LVEFC、LVEDd、LVEDs检测数据相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病患血脂状况和LVEFC、LVEDd、LVEDs水平均有改善,实验组LVEDd、LVEDs及TG、TC、LDL-C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低,实验组LVEFC及HDL-C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应用瑞舒他汀干预进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疗效肯定,还可以改善血脂水平及心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应用。

【参考文献】

[1]卓碧,韦庆新,韦盛错,等.小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3):1551-1553.

[2]张敏娟,吕建庄,葛兴利.两种剂量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CHF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1):1376-1378.

[3]徐洁,骆小梅,胡强.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0):961-963.

[4]冯健,张煌,曹华明.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及心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3):1752-1754.

[5]赵满,贾玉娜,张霞霞.小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0):1229-1231.

[6]李玲,罗晓丽,王红勇.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84-1386.

[7]徐星娥,金龙,楼蓉,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23(4):147-150.

论文作者:董戈,张清,高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瑞舒伐他汀对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论文_董戈,张清,高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