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论文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论文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

李诗文1 陈 骏2

(1.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2.广西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舆情给社会和我国政府带来了很多的干扰和影响。受到政府政策鼓励,近年来网络舆情引导成为各界人士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网络舆情的演化、传播、退潮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引导干预措施,希望对于网络舆情引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突发事件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越来越普及,新媒体蓬勃发展,这种情况下突发事件催生了网络舆情的发展。当突发事件涉及人们的利益时,因为网络的方便、快捷和匿名性,很多人在网上可以随意表达观点和情绪。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审核机制,使网络舆情事件频繁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好网络舆情引导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舆情开始传播时期的引导策略

爆料者是网络舆情时间的起始点,爆料者散布的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对于整个信息传播链都会产生影响。

(一)政府对于网民信息发布和审核应该做好制度建设

政府应该制定网络信息发布的标准以及规范,对于爆料者所爆出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保证爆料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不但可以满足普通网民的信息需求,同时也是符合国家的利益的。

(二)对媒体信息传播做好监督管理

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媒体对于媒体信息传播应做好监督和管理。新媒体报道传播信息时应该实施“把关人制度”,尽量做到每个信息都能先审核再传播。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无法在网络舆情传播的开始阶段及时地进行回应和报道。传统媒体应该及时和新媒体进行合作,建立新媒体账号。融合新媒体的灵活性,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真实性,在网络舆情出现时做好引导工作。

思辨能力培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技能训练,它应该是结合具体语境和主题内容的技能训练。因此,应该将思辨技能的培养融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德尔菲报告》中的诠释、分析和解释子技能可以归结为对文本所要传递的思想的真正理解[11]61-65。在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中,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包含如下3个层次的内容。

(三)加强对网民管理,提升网民素质

首先,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深度挖掘、二次报道作用。受到技术条件制约传统媒体在舆情信息传播时期才能发挥作用。传统媒体有官方身份和权威性,所以承担着唤醒社会良知,构建理性精神的责任。其次,充分发挥网络议程设置作用。要求每个网络平台设置把关人,过滤以及删除该平台上不真实的信息以及谣言,严格管控网络的话语权。传统媒体可以说是政府的代理人,应该及时披露真实消息,通过网络以议程的形式进行传播,帮助广大网民明辨事件的真相。再次,充分发挥网络领袖和推手的作用。在网络上意见领袖是沟通媒介和网民的枢纽。媒介把从政府的真实信息传给意见领袖,使其利用自己的名誉和声望引导网民进行理性思考。

三、舆情传播扩散时期的引导策略

(一)对于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引导

(2) 提高政府面对网络舆情的反应能力。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干预和引导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舆情刚开始演化阶段,政府要做好相关的监督以及预警工作。在舆情的扩散阶段,政府应该态度积极,勇担责任,积极回应网民的疑问,抓住舆情处理的时机。在舆情退潮阶段应该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引导,和网民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确保网民和国家利益。

(二)针对非理性行为出现的舆情引导

网民是舆情信息的受众,必须努力提升网民的自身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尽量不受虚假和不良信息影响。在网民中选择培养意见引导者,引导网民健康绿色的网络活动,减少不良信息的散播,以确保舆情环境的安全健康。

(三)舆情退潮阶段的引导

(1) 提升政府舆情危机意识。对于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舆情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给政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政府能够对于网络舆情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首先,要培养意见领袖人物,充分发挥领袖作用,对于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对于网民的情绪给予及时疏导,以帮助他们从盲从走向理性思考。其次,建立完善网络舆情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意见领袖以及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另外对于网络及媒体进行议程设定,把网络信息限定在符合公众合法权益的范围。再次,营造和谐的社会和网络环境,减少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改善社会环境,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诱因社会矛盾,网络舆情是个群体集聚的过程,努力解决集群行为背后的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文化环境是降低突发事情网络舆情出现的根本措施。最后,及时公开突发事件信息,防止网络造谣引起网民不理性行为。为网民开辟舆情参与的途径。建立网络政治参与制度,为网民舆情表达提供渠道,对于网民的政治行为进行规范。

(四)防止网络舆情反弹的策略

政府应拓宽舆情引导措施以及和网民信息交流通道。政府和广大网民之间不能只依靠媒体传递和监督信息,而是应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和突发事件涉事人进行沟通,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引导效果和民众情绪,及时了解网民内心需求,以便调整舆情引导措施。政府要加强对网络舆情措施的解读,平息民众情绪,完美解决舆情事件。

掘进端头附近、掘进司机处及回风侧人行处粉尘浓度偏高,距掘进端头0~3 m范围内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 000 mg/m3,远超出煤安规定的 4 mg/m3,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和影响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在带给人们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影响社会和谐,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妥善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该加强对舆情事件的引导。本文从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阶段角度,分析了不同阶段政府进行舆情引导的策略。

2)加强过程质量检查。生产过程中,任务承担单位组织局级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对生产关键节点、重要环节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分析纠正,督促作业单位整改落实。在此过程中,国检中心牵头组织各地质检机构专家组成检查小组,对各任务承担单位的质量管理要素、生产过程阶段性成果进行过程监督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形成整改意见下发各省,以纠正偏差。实践证明,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对成果最终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锦露,李玫瑾.涉警事件的网络舆情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1):112-121.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07-0042-01

作者简介: 李诗文,女,汉族,广西钦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