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 5145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95例COPD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比较两组危险因素问卷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率相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防范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危险因素认知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在预防COPD进行发作和临床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COPD;危险因素;防范护理;应用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该病患者肺功能和病情呈现进行性加重趋势,给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针对该病危险因素介入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和急性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95例COPD缓解期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63例,女32例,年龄在51-79岁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男3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5±2.4)岁,病程在3-13年之间,平均病程(7.5±1.6)年,吸烟者25例,高中及以下文化者15例,高中以上文化者39例,城镇居民26例,农村居民28例,家庭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者18例,入院前1年内急性发作3次以上者13例,对照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8±2.7)岁,病程在4-11年之间,平均病程(7.1±1.7)年,吸烟者20例,高中及以下文化者13例,高中以上文化者28例,城镇居民18例,农村居民23例,家庭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者14例,入院前1年内急性发作3次以上者10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入院及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介入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健康宣教,详细讲解COPD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等知识,以增强患者自我保护和管理能力。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肺功能锻炼,以延缓肺功能衰退进度,改善由肺功能衰退导致的呼吸困难、心慌等症状。加强氧疗和自我监测,指导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以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并教授患者自我病情监测方法[1]。建立家庭支持体系,要求家属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多鼓励患者增强信心,协助患者进行治疗和锻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评价指标包括长期氧疗、正规药物治疗及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行为的依从性。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肺活量比例(FEV1/FVC)及呼气峰值流速(PEF)[2]。生活质量采用QOL量表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日常生活、心理状态、自理能力、躯体疼痛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在0-1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率相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步行能力和肺功能指标相比对照组更优,说明该护理干预措施能针对COPD危险因素介入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延缓患者肺功能衰退,增强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在COPD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赖晓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综合干预策略探究[J].护理研究,2015,29(11B):4036-4039.
[2]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3]潘培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7):333-335.
论文作者:丘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危险论文; 因素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