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途径分析论文_徐惠彬

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途径分析论文_徐惠彬

上海欣旺水利测量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940

摘要: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作为近年来水利管理技术中的改革创新措施,对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水利工程项目经理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基于简政放权的制度改革环境,近年来,许多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政治审批的相关部分都已实现了网上办理,这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中,笔者将根据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例子,总结水利工程关系信息化的相关特点,以期为同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水利行业国模的扩大,各个区域中的水利项目不断增多,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随之面临着繁杂的工作量。基于高效管理水利工程的需要,近年来,相关的工作人员借助信息化技术,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数据化,并将其输入电脑,借此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效率。也因此,在近年来的实际操作中获得巨大的效应。也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信息化模式不断探讨,将行政审批方面的相关内容也归入了互联网系统,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全面数据化。

1 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对水利工程的意义

1.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制度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水利工程所处的地点与环境的不同,导致水利工程中需要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的当下的水利管理体制下,水利从立项到验收需要经历许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由于管理人员操作的差异性,导致解决问题也具有不一样的操作方式。但在水利工程信息化之后,所有的操作流程都可以依照相关的标准流程进行工作,规范了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工作。

1.2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

在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沟通与交流是管理工作需要面对的第一成本。随着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借由当下较为成熟的信息交流设备,项目人员可以大大减少了沟通交流的时间,提高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1.3实现水利工程市场透明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的相关部门开始探索将水利招投标的相关的程序透明化,支持技术过硬的企业在网络平台上直接投标,并公开公布投标结果。在这样的模式下,水利工程市场将得到充分的净化,这对提供水利产品质量,健全水利市场体制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信息化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途径

2.1准确界定信息化的功能与发展方向

信息化与自动化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水体在水网中的流动特征,与运输机械在路网中、电能在电网中、信息在通讯网中的流动特征有着显著区别。水利信息化应该有别于电力、通讯、道路、金融等系统的信息化。水利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工程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节省人力资源。水利信息化的规划、研发、设计、建设、管理行为,都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高度的信息化应该不是水利所要追求的目标,即使建成了高度的信息化,也难以发挥信息化应有的效用,导致投资和资源浪费,还将增加不必要的管理费用,往往只能获得观感上的愉悦。水利信息化系统的简约、实用和高效是应该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

2.2充分认识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殊性

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质量,是保证信息化系统功能正常实现、工程效益良好发挥的前提,也会影响到相关水利工程的安全运用。水利信息化的专业性强,对项目法人和参建单位人员要求高。水利信息化技术更新快,与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及设计、施工规范相对滞后,使得质量管理的难度大。信息化工程的互联性要求高,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与技术协调有特定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工程的特殊性,在人力资源、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信息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2.3加强项目规划和标准化设计

遵循“统一规划、规模适当、配置合理、技术适用、适度超前、功能优先、系统互联”等原则进行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设计单位应加强对设计文件质量的管理,逐步推行标准化设计,规范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标准、性能指标、设备配置,使信息化在各个层次、环节上匹配与衔接。依据水利工程的等级和功能,合理确定信息化的建设规模、系统结构和设备配置,做到系统配置适当。妥善处置所建系统与上下级系统、已建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按照网络的功能和安全性要求,合理设计网络系统,既保证网络安全,又应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做到“应专必专、宜公则公”。前期工作阶段,项目咨询单位和审批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对信息化的功能、规模、系统结构、关键设备配置等内容进行咨询审查,对建设项目与水利信息化等相关规划的符合性,系统构建的标准性,与上下级系统和已建系统的衔接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2.4建立健全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

《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制修订 25 项左右急需的标准,从根本上缓解水利信息开发利用、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安全等方面的缺失,不配套,实用性不高的矛盾,初步扭转我国水利信息化标准修订工作滞后的局面 [8]。标准缺乏是 10 多年来始终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也只是“初步扭转”。建议水利部下大力气组织和推进标准的建设,既可发动各地水利水文部门承担 SL 系列信息化标准的编制任务,也要积极引导各地编制 DB 系列信息化标准,条件成熟的可及时转换为 SL 系列标准。在这方面,江苏省水利厅组织编制的 DB32/ T 2197-2012《江苏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统一了全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数据采集及传输标准,为形成相互兼容、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体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9];DB32/T 2334-201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中明确的自动化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10],可以供水利信息化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参照使用。在建设管理上,要针对水利信息化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立项、设计、施工、质量检验、验收管理等规定。特别要明确验收程序和相关标准,并明确阶段和竣工验收时,项目法人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系统性能测试。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更多的情况下需要站在全局观念上,统筹规划,树立信息化发展观念,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制定信息化管理体制,以保证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倪光南. 从“信息化”到“工业化”的思辨[J]. 新华文摘,2009 (3): 141-142.

[2]蒋斌,黄海田,王朝俊. 江苏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 水利水文自动化,2010 (1): 19-23.

[3]丁振华. 浅谈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J]. 中国水利,2005 (5): 46-48.

[4]艾萍,唐燕,黄藏青. 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探讨[J]. 水利信息化,2013 (2): 5-8, 22.

[5]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2: 55-57.

论文作者:徐惠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途径分析论文_徐惠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