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超
天津世纪广源评价监测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62
摘要:地下水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用水之一。因此,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成为了重点,由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隐蔽性、滞后性及艰巨性,导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成为难点。因此,逐步完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手段,提出合理的、时效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根据地下水环境勘查特征,讲述了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分析了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
引 文: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逐年提升,我国地下水影响评价的相关技术日益成熟,可勘察评价工作日趋科学性与合理性。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文地质勘察环节常出现外包现象,致使评价工作与实际勘察环节出入过多。时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运转,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引发了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负面现象,加剧了地下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难度。因此,逐步改善勘察手段,完善技术措施是我国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者必须着重注意的一个方面。
1地下水环境勘查特征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化工业也日益发展,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量日益增多,用水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农业灌溉及化工厂排水等,导致残留农药及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下渗,在一定的水文循环单元内造成严重污染。鉴于此,对于地下水环境勘查的工作量日益增多,检测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地下水环境影响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及艰巨性的特点。其中,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隐蔽性主要体现为水文循环是具有一定的单元,单元尺度不一,汇水面积则不一。因此,其他区域出现工厂企业乱排废气、废水、废渣等,或集中燃烧工业塑料等,不仅造成了当地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而且通过下渗至深部,通过水文循环影响到更远区域的地下水质量,所以说,地下水环境影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地下水长期深埋,因此,从地表污染至地下污染需经历长期的检测。通常情况下,地表污染容易发现,也容易清除,但地下水可能通过地表有害物质的下渗,达到滞后污染的情况。地下水一旦污染,在有限的水文循环单元内很难消除。地下水环境影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导致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监管带来了困难,致使其评价具有很强的艰巨性特征。
2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内容
为了便于评价或了解区域地下水环境,提出了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其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天然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因此,需解决的问题也包括天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人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两大类。(1)天然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在开展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前期,需收集目标区域范围内已有的相关文献、报告等资料,需收集该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等,也需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等资料以及潜水含水层动态监测等。通过前人资料以及动态监测报告等,分析目标区域范围内的气候变化规律,水文概况以及植被分布范围及种类;了解区域性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地质背景以及含水层水位变化规律、水质质量以及地下水的补、径、排等条件,也需充分了解当地地下水环境的背景值。在完成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目的等划分地下水环境影响等级,确定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手段及方案。(2)人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人为环境水文地质着重强调了“人”的活动,是有人类生活、生产所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该项调查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源头的调查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调查,前者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农业污染源的调查以及生活污染源的调查三大类。污染源头的调查需了解地下水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及分布范围、污染程度及浓度等,根据污染物种类的不同,排查是属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还是生活污染,根据污染范围及污染浓度排查地表污染源范围等。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主要了解目标区域范围内是否存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的含水层特征及分布状况等,还需了解水位变化规律以及水质质量是否达到目标用水质量要求,可根据水质质量的不同进行用途分类;除此之外,还需调查是否存在过度抽水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以及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海水入侵等地质现象。
3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借助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来实现的,通过动态监测水位变化规律、水质质量动态变化,达到了解和把控地下水物质组成部分、地下水水流量的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的目的,为进一步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提供依据。因此,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手段是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方法和内容,只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需求的不同,水文地质调查侧重点略有不同。(1)水文地质调查观测路线的选择。根据目标评价精度要求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比例尺为1:5000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大比例尺。通常情况下,观测路线布设于河谷、地下水露头地段,也常布设于地貌明显变化处。(2)水文地质调查观测点的布设。观测点的布设包括水质采样点的布设、一般地质调查点和水位监测点的布设三大类。水质采样点目的在于了解水的质量,因此常按地下水流向布设,采样点常位于上游、下游以及两侧,总体密度需满足1点/5km2;一般地质调查点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区域环境地质状况、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等,需满足3点/5km2的密度要求;水位监测点主要目的在于长期获得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数据,所以需反应目标区域整体面貌,一般采用十字交叉法布设。(3)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水质质量变化情况等了解和分析,查明目标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物质组成以及地下水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范围,此外,还需查明地下水中常见污染物质成分的含量,以便及时分析和掌控用水安全等。
4结语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主要是通过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监测,了解和查明地下水水流与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在于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及区域面上的水文地质调查,需查明污染物质可能影响到的含水层层位,因此,需合理的设计勘察钻孔深度。勘察钻孔的深度不能揭穿目含水层的底板,水位、水质监测同时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重在查明建设项目可能影响到的含水层现状,因此,其勘察工程布置应以建设项目为中心,参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进行合理布设,勘察钻孔的深度不能揭穿目的含水层的底板,水位、水质监测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1]薛荣,邢江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环球人文地理,2017(6).
[2]周成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0):246.
[3]刘苏哲,田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
[4]王梦龙,魏松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11):4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2001.
[6]屈智慧,王洪涛,杨勇,袁思莉,桑志伟,张玉虎.循环井技术修复地下水氯苯污染的效果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6(11)
论文作者:陈美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论文; 地下水论文; 水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环境论文; 水文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