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条件选择_农业发展论文

论我国农业资源开发中的优势选择与条件制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开发论文,条件论文,优势论文,论我国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1999)06—0037—03

如何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度开发,使之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没有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就不可能向工业转移农业剩余,反之,农业也得不到工业的支持,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经济的长远发展。

一、农业资源类型

农业资源是指在特定经济区域内,与农业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源形态的总和,主要包括土地、农业自然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和农业资本资源等。农业资源同样具有稀缺性、可选择性、有用性的特点,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它是指与农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地满足农业发展需要,构成农业生产要素,具有稀缺性和开发利用选择性的经济资源的总和。

农业资源可以分为:(1)农业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2)农业人力资源, 包括体力和智力资源; (3)农业资本资源,包括农业实物资本和区域农业金融资本, 农业实物资本又包括农业基础设施、房屋、设备工具等,农业金融资本包括流入农业生产领域的现金和证券(在经济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农业资源分类标准,本文主要从农业经济活动的角度进行分类和界定)。

二、农业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与优势选择

不同区域间的农业资源配置是不均衡的,区际差异客观存在着。区际差异的存在,为农业资源的优势选择,区际农业资源互补、流动提供了可能性和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为实现农业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市场供需基础,为农业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农户、农业厂商和政府实现最大化市场预期目标提供了条件。

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选择,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势选择。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涉及到三个层次:一是特定经济区域内,农业自然资源的赋存优势,即自然赋存状态下资源的潜在优势;二是开发优势,即农业自然资源经开发而形成资源性商品的优势;三是农业资源加工利用优势,即资源经开发而形成各种原材料和直接消费品的能力。农业自然资源的主要优势并不是重合的,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大国农业经济体系而言,更是如此,有时候还表现为资源配置的“错位”。此时,对不同区域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进行选择和组合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农业人力资源优势选择。农业人力资源优势涉及到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从实现最大化预期利润和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农业人力资源优势更多地表现在质量和结构上。农业人力资源优势与劣势的比较,是相对于一定的经济结构而言的,在不同的行业层次和次级农业区域中,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并不是可以无限制替代的。农业人力资源优势的选择过程也同样是一个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需要必要的投入,使农业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实现人力资本供需的高层次数量与结构的均衡与协调。

第三,农业资本资源的优势选择(本文中的资本是指处于货币形态的流动价值和实物形态的资本货物及其使用价值,具有跨区域的购买力和实现条件)。农业资本资源也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优势的农业资本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应具有绝对或相对比较优势。数量优势可以用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资本占有量表示,也可以用农业占用的资本总量来表示。质量优势可以用农业资本资源的技术结构来表示,也可以用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来表示。资本结构可以用农业资本资源在各细分产业、细分市场、次级区域的分布与使用来表示。应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总之,农业资源开发中的优势选择非常重要,是建立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培养新经济增长点的基础,应从区位选择和区际要素流动的内外环境分析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时,还应考虑制度约束和技术限制。

三、农业资源开发的约束条件:制度、技术、环境

在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除了优势选择外,还必须考虑到制度约束和技术限制的影响。

第一,农业资源开发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一些规则和习惯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通过财政向农业的转移支付和投入力度,金融体制及其变动,现有的农业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厂商组织,都直接影响着农业资源开发的程度、规模和收益。区域政府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直接影响着农业资源开发的资金、技术投入,还影响到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因此,农业资源开发受到现存制度约束。一个制度不健全,政府效能低下的经济区域,是不可能充分开发农业资源的。

第二,农业资源开发还受到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农业资源开发,除了有雄厚的货币资本投入外,还必须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做保障。一个农业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的区域,要想实现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是极其困难的。反之,一个农业技术发达的区域则具有较强的农业资源开发能力,使本区域的农业资源向产品、商品的转化速度加快,周期缩短,收益提高,还可向区外输出技术。因此,农业资源的开发受到技术限制。

第三,农业资源开发还受到环境的制约。区位条件、交通状况、自然条件对区域农业资源开发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交通状况不好,区位条件不优越,自然条件恶劣的经济区域,农业资源的开发成本高,实现预期利润有限。例如在资本和劳动投入比例一定时,每公顷土地的总产量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土地的肥力和地形等。正如M ·厄普顿所指出的那样,农业集约化达到一定程度,单位劳动和资本的收获会降到耕作贫瘠土地也能达到的水平。如下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优质土地和贫瘠土地上每个人的总产量随使用土地数量而发生变化,优质土地的总产量要高于贫瘠土地,如果优质土地能得到充分供应,耕种贫瘠土地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农业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只要存在环境较为优越的区域,劣势环境的农业资源开发受到限制。

土地肥力与利用

因此,在进行农业资源开发时,应充分考虑制度、技术和环境的约束,统筹规划。

四、政府对策:一个规范性结论

第一,制定长远的农业资源开发战略,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农业资源开发,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还涉及到农业产业化、乡村城市化和工业化。必须进行认真的发展规划,选择绝对和相对优势的次级区域和农业资源门类进行集约化经营,重点投入,形成规模效应,再向其他门类和次级区域扩散,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

第二,增加政府向农业资源开发的转移支付与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一些基础性、不适应私人资本投入或私人资本不愿进入的领域,应纳入政府的公共产品投资和管理计划。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交通运输等。

第三,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业资源开发,扩大农业资源开发中的非公有制成份,提高市场配置农业资源的效率。政府应通过制定优惠税收、金融政策,鼓励私人资本投向农业资源开发。例如通过税收减免,成立农业资源开发的政府信贷担保机构,设立农业资源开发基金,扶持非公有制农业资源开发企业,从制度安排上改善农业资源开发条件。

第四,扶持农业资源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农业开发中的技术贡献率。没有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商品化。应强化农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成立相应的农业创新技术发展基金,加快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国际、区际间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中的技术和环境限制。

第五,必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和技术优势,并不是对稀缺的农业资源的简单开发与出售,进行粗放式的破坏经营。农业资源开发是为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物质、技术和制度积累基础。

总而言之,在进行农业资源开发时,应根据农业资源配置非均衡性的特点,分析约束条件和投资障碍,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势选择。

标签:;  ;  ;  

论我国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条件选择_农业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