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同质化的原因分析_电视剧论文

电视剧同质化的原因分析_电视剧论文

电视剧同质化原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同质论文,电视剧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视是当代最重要的大众文化艺术之一。电视诸种节目形态中的电视剧,由于具有播出时长最长、适合家庭共同观看、属于泛众类节目等特点最受中国百姓青睐。电视剧产业在中国文化产业中居于龙头老大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当今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突出问题是电视剧制播的同质化。其主要表现在:许多电视台不顾频道定位黄金时段全部播出电视剧,电视剧播出量从单集播出到多集连播,电视剧题材内容经常雷同重复。观众常抱怨长衣长袍、皇帝格格充斥荧屏,若干频道就是那几张老面孔、老腔调、老故事。同质化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就电视台而言,受众忠诚度下降,收视份额分流,收视率急剧下降;就电视剧制作公司来说,电视剧内容选择难度加大,电视剧投资成本加大。同质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电视剧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关于当今我国电视剧产业为何产生同质化现象,有学者认为,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的艺术特性在于它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节目,需要借鉴和模仿,但现在的模仿失之于粗糙和简单;也有人把同质化原因归咎于电视剧产量供大于求;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国家对电视剧的管制过于严厉。

在笔者看来,电视剧制播同质化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两个因素,它是电视技术、中国特殊的电视管理体制、制播体制、电视剧产业发展初期的无序竞争等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

一、电视频道增多导致电视节目相对不足

在有线电视出现之前,电视观众获取娱乐资讯的渠道有限,随着有线电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覆盖全国的卫星频道的出现,频道数量猛增,一般市民家中能收看几十个频道。上海有60多个频道,广东加上境外频道有100多个, 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个频道。电视频道数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电视节目来填充。与其他电视节目类型相比,电视剧比较受老百姓、广告商喜爱,也是电视台填充时段的首选。频道扩张直接刺激了电视剧的生产,电视剧成为各电视台创收的支柱。由于国家对境外节目(包括电视剧)的购买在质和量上的严格控制,本土电视台的节目生产制作能力不足,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纷纷成立。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分两批为24家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颁发了《甲级许可证》,让有实力的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长期拥有电视剧独立制作权。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加上原来具有国资背景的电视剧制作机构,中国现有电视剧制作机构100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中国电视剧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但由于各电视剧制作机构制作能力、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尚远不能满足广阔的电视剧需求市场。而随着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电视频道的数量将继卫星频道之后第二次实现跨越式增长。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规划,到2010年东部、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2020年全面实现有线、卫星、地面广播电视系统数字化,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完成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变。可以预计,届时频道数量将成倍数增加,若现有电视剧管理政策,制播体制等电视剧相关因素没有大的变动,电视剧缺口更大,电视剧播出同质化倾向将更加明显。因此,电视技术变革导致的频道数量大增是引发电视剧同质化的物质基础。

二、电视剧制播体制的制约因素

我国现有的电视剧制播体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加强了电视剧制播的同质化。首先,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还没有形成完全平等的市场关系主体。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影视制作机构获利平均仅有6 %左右,少数电视剧能达到40%的获利水平,而电视台则仅以占制作成本20%左右的资金买进电视剧,最后获利则可达70%以上,垄断的播出平台往往使电视剧制作方陷于被动。而国外影视行业的利润分配比例大约是播出平台获利25%,制作单位平均大约能有50%的收入。在广告收入方面,美国电视剧广告收益的56%归制作公司,日本电视剧广告收益的60%属于制作公司,韩国电视剧广告收益的35%属于委托制作方,而中国电视剧广告收益从整体上只有10%左右属于制作公司。[1] 这样的利润分配格局不利于电视剧制作机构的资金积累。其次,电视剧市场目前存在垄断或半垄断经营行为。按是否属于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可分为广电系统内和广电系统外(主要是民营),广电系统内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在播出渠道上较系统外的更加便利。如央视直属的几家制作机构,包括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央视影视部每年产的戏都肯定会在央视播出,这样央视自产剧约占到它年播出总剧集的一半,剩下的50%空间则留给各民营制作机构。可以想见,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要想在中国最有影响和最大的播出平台播出剧集竞争的程度和付出的代价,这无疑会挫伤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摄制电视剧的积极性。第三,在电视剧制作体系内,制作经费分配欠合理,费用大幅度向演员倾斜,主要演员每集费用高达6万到12万元,大腕演员还要高,而编剧的成本却压得很低,每集只有1万到1.5万元。这样很难形成稳定、优秀的剧作家队伍,而一支具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创作团队是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前提。要改变电视剧题材重复、内容老套的毛病,则要从根本上改变电视剧剧本费用投入过低的现状,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电视剧制作费用分配体系,以期培养稳定的高素质的电视剧创作群体。

三、电视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与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电视管理靠法律有所不同,我国目前对电视产业以行政管理为主,广播电视法律基本上属于空白。国家广电总局是电视剧的最高行政管理部门。理论上,法律管理明确、规范但不够变通;行政管理灵活、机动但欠规范明确,随意性较大。如今年初广电总局做出一项规定,要求从2月起至少8个月时间所有卫视频道黄金时段一律播出主旋律电视剧。问题是:怎样界定主旋律电视剧?如能界定,8个月以后卫视频道黄金时段是否就可以播非主旋律电视剧呢?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两种导向:首先是积极推进电视产业市场化进程,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视剧制作领域,电视剧制作由题材规划立项制转变为备案公示制等;另外则加强了对电视剧题材内容的监管力度。如2004年以来的十几个通知涉及红色经典剧、涉案剧、反腐剧、古装剧等题材。由于我国的媒体首先是党和人民宣传喉舌,其次才是娱乐,对电视节目内容的监管是必要的,关键是管理的方式、范围和程度要合适。管得太松,舆论导向会出问题;管得范围过宽、内容过细,不利于电视剧题材内容创新,也可能导致同质化。曾执导过电视剧《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的著名导演胡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现代戏比历史戏难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戏审查不容易通过。[2] 为扭转荧屏上古装戏过多的情况,广电总局把2007年定为“电视剧质量年”,在题材内容上倾向于鼓励现代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电视剧的制播。然而若不适度放宽审查的尺度,现代题材电视剧内容、风格也有可能趋同,为观众厌弃。有关资料表明,经典历史剧《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在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热销。现代剧暂无实力征战海外市场。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应一面鼓励现代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同时也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提倡叫好又叫座的历史剧制播。在电视分众化、频道选择多元化的时代,各级电视剧放送平台硬性规定历史和现代题材的比例无疑是不明智的。对电视剧题材内容主要应交由市场调节,或电视台根据收视率自行调节。从长远来看,我国在电视剧产业的管理方面应实行法律、政策相结合的双轨制管理。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重大的问题,应以法律形式做出明确规定,以保证电视产业(包括电视剧产业)长期较为稳定的发展。

以上三方面因素是造成电视剧同质化的直接因素。此外,还有一些间接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是电视剧生产者对知名电视剧品牌的不当使用;二与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整体影视审美文化环境有关。

对知名电视剧品牌的不当使用是指对某知名电视剧的不成功的续拍或仿拍导致此知名剧的品牌美誉度逐渐固化在原作上,具有市场价值的品牌效应在其续集或仿作上无从实现。电视剧制播分离以后,中国电视剧制作日益产业化,作为电视剧产业的产品——电视剧,也属于一种文化产品。人气旺的电视剧则是一种名牌产品。按照营销学理论,名牌产品的确应该最大发挥其品牌优势,取得最大的市场收益。而品牌是需要维护的,目的是尽量延长此种品牌产品的成长期,减缓其衰退期的到来。依此理论观照我国电视剧产业,就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电视剧生产同质化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制片人、主创人员缺少维护品牌意识,对知名电视剧续拍、翻拍作品质量粗糙。续拍、翻拍是实现知名电视剧品牌效应最大化的策略,成功的续作既是宣传原作的生动广告,一般说来,也给以后的续拍留下足够的演绎空间。观众对自己喜爱的作品的续集是有收视期待的,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观众对与原作的续集和仿作不会拒斥[3],但若狗尾续貂的作品过多,观众会逐渐形成“续集、仿制大多粗制滥造”这样的心理定势,“**电视剧的续集”会失去收视号召力。事实上,国外影视作品的续集、翻版作品也不在少数。但大多能合理挖掘、延伸原作中吸引人、打动人的因素,保持相当的质量,维持甚至扩大原作的品牌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影视文化产品的商业性凸现。姚文放指出,当代审美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形态的有两点,一是经济动机上升为文化行为的主要动机,二是现代科技改变了文化的内在构成和运作方式。这两点决定了当代审美文化的两大基本矛盾;经济冲动与文化冲动的对立,科技含量与人文含量的抗衡。[4] 当代名导的影视作品中,华丽的布景和道具与苍白的人物形象恰呈鲜明对比,主创者的创造力全然萎缩。制片人更看重的是高科技打造的富于冲击力的视觉效果、炒作和包装,同质化的电视剧正是浮躁的泛娱乐化的当代审美文化的折射。

总之,电视剧同质化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体制因素,又有非体制的社会文化因素。我国电视剧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发展初期的无序竞争、信息阻隔、电视剧制播环节衔接不畅,处于探索阶段的宏观调节和微观管理机制还欠成熟,出现同质化现象有一定必然性。分析我国电视剧同质化现象的成因,目的是给电视剧管理界、电视剧制作界和播放机构提供参考,以期我国电视剧产业更健康地持续发展。

标签:;  ;  ;  

电视剧同质化的原因分析_电视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