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多途径治疗近段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大伟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清泉镇卫生院中医科 湖北黄冈 438200)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联合多途径治疗近段溃疡性肠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3例近段溃疡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患者,I组患者行基础治疗,Ⅱ组患者行中药治疗,Ⅲ组患者行中西医联合体内药物灌肠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Ⅲ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I组的80.65%及Ⅱ组的83.87%(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多途径治疗近端溃疡性肠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溃疡性;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171-02

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临床常见性肠道炎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性或持续性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病程持续4~6周[1]。临床上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治愈难度较大,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及免疫抑制剂等西医方法治疗,效果不太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多[2]。为了进一步对近段UC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3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3例近段UC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1例,I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为25~69岁,平均(43.7±6.1)岁。Ⅱ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7~75岁,平均(45.2±5.3)岁。Ⅲ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为30~67岁,平均(44.5±5.8)岁。三组患者的上述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I组患者行常规基础治疗:补液及抗菌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

Ⅱ组患者行中医辩证治疗:(1)脾胃虚寒型: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大便糖稀混黏液、纳差、舌淡红,脉沉弱,腹部喜按喜温。治疗时遵循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原则。方剂构成为:灶心土20g、白术、附子、熟地黄、阿胶、薏仁、砂仁、陈皮10g,扁豆、党参15g。(2)脾虚湿阻型:主要症状为腹泻便溏,里急后重,大便不爽、黏液便,四肢酸困,面色萎黄,脉沉滑,舌淡红,纳差。治疗时遵循健脾化湿的原则,方剂构成为:砂仁、木香、茯苓、肉蔻、半夏、党参10g,藿香、白术、黄芪15g。(3)脾虚湿热型:主要症状为便频腹痛,大便脓血,口臭口苦,里急后重,神疲乏力,脉弦数,舌红。治疗时遵循补脾和胃、清热利湿的原则,方剂构成为:白头翁15g,绿豆芽20g,黄连5g,秦皮、黄柏、白术、党参、木香、地榆炭10g。(4)脾肾阳虚型:主要症状为腹痛便溏,泻后痛减,面色少华,腰膝酸软,脉沉细,舌淡。治疗时遵循温补脾肾的原则,方剂构成为:党参15g,乌药、肉豆蔻、补骨脂12g,小茴香、吴茱萸、巴戟天、茯苓、川续断、五味子、白术10g。

上述方剂均水煎服,1天1剂,分两次服用,1个疗程15天,根据患者病情治疗1~3个疗程。

Ⅲ组患者行中西医联合多途径治疗,西药治疗方法同I组,中药辩证治疗方法同Ⅱ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内药物灌肠:嘱患者采用头低臀高位,将灌肠器插进肛门25cm,灌入150mL甘露醇(20%),持续15分钟,将结肠内的残留粪便排出,确保肠道清洁。将5mg山莨菪碱+150mL甲硝唑(0.2%)进行灌肠,保留1~2小时。每晚1次,1个疗程15天,根据患者病情治疗1~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3]: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消失,粪便镜检查结果为阴性;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肠黏膜存在轻度充血水肿,粪便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少许白细胞、红细胞;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善,结肠黏膜存在充血水肿,溃疡面有所减小,周围红晕,覆薄白苔,粪便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白细胞、红细胞;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数据库处理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Ⅲ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I组的80.65%及Ⅱ组的83.87%(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临床上目前关于U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多认为同肠道黏膜的免疫异常引起,治疗多以常规西医方法为主,但效果不太理想[4]。

本研究中,I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补液、抗菌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有效率为80.65%。Ⅱ组患者行中医辩证治疗,该病在中医属于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病因主要同湿热、寒湿、饮食油腻辛辣等有关,病变部位在于结肠,Ⅱ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87%。Ⅲ组患者行中西医联合多途径治疗,在综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的基础上,加用灌肠治疗,灌肠治疗能够能够让药物直接到达病灶,促进药物吸收,药效得到最大发挥,治疗有效率为93.55%。

总之,中西医联合多途径治疗近端溃疡性肠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牛彤,王艳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4):511-513.

[2]冯振仁.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32-33.

[3]何小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消化杂志,2015,27(5):284-285.

[4]崔箭,庞宗然,德利格玛,等.嘎日迪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4,29(1):17-18.

论文作者:张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中西医联合多途径治疗近段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张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