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尿路造影与静脉尿路造影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附40例分析)论文_魏水国

CT尿路造影与静脉尿路造影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附40例分析)论文_魏水国

魏水国

(南京市浦口医院放射科 210031)

【摘要】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尿路造影(IVP)在尿路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的相关造影资料,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均接受CT尿路造影检查,在对其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加延时扫描后,再对重建后的泌尿系统以及CT横断面的影像进行分析。对照组的患者均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将两组患者的双侧尿路系统的显影分为5段,即肾盂肾盏、膀胱、下段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上段输尿管,对各段的显影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显影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进行诊断尿路病变患者的过程中,CT尿路造影的显影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且具有创伤小、憋气时间短、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立体、多方位、多平面地对患者的泌尿系统病变进行显示,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使用。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 静脉尿路造影 CT尿路造影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070-02

泌尿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位于腹膜后,且与周围组织缺乏天然的对比。传统的X线检查多以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为主,要求条件高,腹部影响因素多,不易显示完整的泌尿系统,限制了疾病的诊断。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突出,大大提高阳性率及诊断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3例女性,27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52岁。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CT尿路造影检查,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具有可比性,但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观察组:选择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如下:注射速率为3.5Ml/S,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的总量为100ml,增强扫描以及平扫的模式为0.6×40,120KV,350MAS,PTTH为1:2。嘱患仰卧者位,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并利用前置压迫带进行加压处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CT平扫,然后对患者给予碘海醇静脉注射,并立即对患者给予15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在碘海醇注射完毕后的30秒、60秒分别对患者的肾实质期、动脉期进行扫描。3分钟后行排泄期扫描,上述各期均对患者行腹部加压处理,最后对患者重建后的泌尿系统以及CT横断面的影像进行分析。

(2)对照组:选择东芝公司生产的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对该组的患者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给予其碘海醇约40ml静脉注射,在检查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常规加压并分别于7分钟、15分钟、30分钟加压点片和减压后点片,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延时点片,必要时对患者行输尿管的俯卧位、斜位点片。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双侧排尿系统的显影分为5段,即肾盂肾盏、膀胱、下段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上段输尿管,对其显影效果进行比较,让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对显影程度进行评价。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CT尿路造影结果

显影程度用良好、不良来描述,膀胱、输尿管内造影剂充填密实、轮廓清晰、完整为良好,造影剂浅淡或无造影剂充盈为不良,观察组所有患者的CT尿路造影结果相对较好,其中有2例患者的CT尿路造影为显影不良,3例患者的下段输尿管在CT尿路造影为显影不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检查中均未发现泌尿系统畸形。CT检查时,有2例患者存在膀胱结石,1例患者被诊断为膀胱癌,2例患者为输尿管癌,10例患者为输尿管结石,6例患者为肾结石,6例患者为肾囊肿,2例患者为肾癌。在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过程中发现,有1例患者存在膀胱结石,4例患者存在输尿管梗阻。

2.2CT尿路造影表现

泌尿系结石平扫多表现为圆形高密度影,膀胱癌、肾癌患者的平扫多表现为膀胱软组织、肾肿块,输尿管癌患者的平扫多显示为肿瘤区管壁形成肿块以及局限性增厚,输尿管的管腔相对较为狭窄,肿块上端的输尿管中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水、扩张。肿块的CT值表现为35—56HU,在增强扫描的过程中,肿瘤存在明显强化的情况。

2.3诊断结果比较

依据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观察组有18例患者得到了确诊,其确诊率为90%,对照组有5例患者得到了确诊,其确诊率为25%,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组别例数膀胱结石输尿管梗阻确诊率

观察组202(10)12(60)18(90)

对照组201(5)4(20)5(25)

3 讨论

传统的泌尿系统疾病的X线检查主要有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逆行肾盂造影(RP)等,输尿管病变甚至由泌尿科医生实施有创的输尿管镜检查,KUB+IVP虽广泛开展,价格便宜,但检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检查时须进行腹部压迫,检查时间长,较难显示输尿管全段,易受周围器官重叠干扰及肾功能影响,对阴性结石、小肿瘤等显示较难,未显影者须行创伤性的逆行造影(RP),而且有插管失败的可能,成功者也仅能了解梗阻下端情况,操作过程有很大的痛苦,很多患者难以接受,

而多层CT螺旋机采用的主要是多排探测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憋气时间短、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它还可以将患者泌尿系统腔内以及腔外的情况显示出来[1]。多层螺旋CT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检查出泌尿系统微小的病变,采用薄层容积扫描及三维后处理一次检查便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输尿管情况,显示病变位置、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间关系,能准确定位甚至定性,全方位满足临床的各种需求,同时弥补了KUB+IVP、逆行肾孟造影的缺点,安全无创,检查方便。

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2],在对泌尿系统病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患者的肾髓质以及肾皮质功能进行了解,并为患者的肾脏病变诊断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尤其是在对泌尿系统肿瘤进行成像的过程中,可以明确的对患者的软组织肿块进行显示[3]。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存在肾占位的情况,2例患者为输尿管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其表现为明显的强化,而且还可以对患者的病灶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显示。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呼吸运动对扫描图像造成的影响,对于患者的病变情况也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且能对患者泌尿系统中的结石进行完全显示[4]—[6]。由于此种诊断方式还可以对患者的腹部血管进行清楚的显示,因此,在对肾动脉的畸形、狭窄、下腔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静脉后输尿管等情况进行诊断时,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膀胱、输尿管以及肾脏的显影过程中,CT尿路造影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的结果,同时,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尿路造影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静脉尿路造影的确诊率,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CT尿路造影是一种利用CT技术显示尿路系统的方法,它把IVP和CT部分性的结合为一体,具有IVP和CT的优点。在对尿路病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尿路造影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的诊断效果。此外,CT尿路造影具有创伤小、憋气时间短、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立体、多方位、多平面地对患者的肾脏尿路病变进行显示,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涛,张静,郭佑民等.尿路肿瘤性血尿的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与静脉尿路造影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5):713-720.

[2] 高永炳,龚波,吴惠明等.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9):1544-1546.

[3] 郑菲,王丽娜.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影像学检查进展研究[J].当代医学,2012,(28):18.

[4] 吴国昌,胡茂清,麦栩榆等.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与静脉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2):143-144.

[5] 杨新建,朱燕华,马质跃等.静脉尿路造影后即时行CT扫描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9):62.

[6] 王丹,胡蓉,胡勇军等.儿童重复肾畸形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7):25-26.

论文作者:魏水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CT尿路造影与静脉尿路造影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附40例分析)论文_魏水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