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王艳秋, 张青

浅谈我国农村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王艳秋, 张青

东北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大庆 163318

摘要:我国舞蹈教育发展一直缓慢甚至一度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农村地区的舞蹈教育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安徽农村地区部分学校为例对农村中小学舞蹈教育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就面临的困境给出研究对策,以期推动中国舞蹈教育走向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舞蹈教育;综合素质

1.舞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1 舞蹈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它通过人体动作反应生活和情感,其训练有助于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发育。舞蹈基训中常出现的压腿、踢腿、下腰等都和体育训练紧密连在一起,长期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耐力和灵敏度,解决学生因长期不良的写作姿势养成的缩肩驼背等不良习惯,跳跃、呼吸的运用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心肺功能。看似简单的体能训练灌入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更能美在其中,让舞蹈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1.2 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品质

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舞蹈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开设舞蹈课程,创造机会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逐渐增强;舞蹈教育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它集身体动作、音乐感受、情感于一体,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与训练,在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后,运用即兴舞蹈激发创造力;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在集体舞排练时,学生要注意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要求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集体观念自然形成。

1.3 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舞蹈作为一种极具审美与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它的美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动听的音乐旋律和优美的舞蹈形象,加强自身对舞蹈的理解和感受。舞蹈教育是美育教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形体美、举止美、人格美,所以国家大力提倡和广泛的推广舞蹈教育,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农村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现状

2.1教学观念落后

考察安徽部分农村地区后发现当地实施舞蹈教育比较落后。舞蹈、音乐等艺术课不在统考之列,艺术课地位不高,只有学校演出活动时才进行排练,很多农村孩子因性格孤僻等原因,排斥学舞蹈。家长更认为学习才是将来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学好语、数、英才是关键,艺术类课程学不学无所谓。如果各级教育部门对舞蹈等艺术类课程再不予以重视,片面强调升学率的话,舞蹈教育的发展将会更加艰难。

2.2师资力量不尽人意

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从事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大多数来源于中等专业院校和中师音乐专业或幼师专业的毕业生。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业老师很少,不少教师是因其对舞蹈知识有些了解或是曾接受过短期舞蹈培训。常常能见到音乐或语文老师带出来的舞蹈学生,连基础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都没有完全掌握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就业压力的打击,加上农村艺术教育不景气,许多舞蹈教师放弃了自己理想,选择了别的职业,导致农村艺术类教师严重不足,舞蹈老师更是少之又少。

2.3舞蹈教育硬件设施缺乏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舞蹈教育局限于沿海发达城市和中西部大城市。目前除了省会城市和一些地、市级城市的某些中小学拥有舞蹈教室以外,大多数条件一般的中学或街道小学都没有配备舞蹈教室,更别说县级城市的中小学了。根据安徽大部分农村地区情况来看,学生拥有的舞蹈教室可能就是一间简陋的废弃房,甚至一屋多用,而且设置很不合格:没有把杆,地板也还是最坚硬的水泥地板。这已经算是较为乐观的环境了,更多的农村地区压根就没有舞蹈教室。此外有关舞蹈方面的音像、图书等资料非常少。舞蹈不是以一门独立的课程存在,而是在体育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跳舞,或是因为学校有活动时才会排练舞蹈,通常伴随的只有一台录音机。

3.农村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21世纪的舞蹈教育,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编写农村中小学舞蹈教材

教材是一种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全国统一的小学音乐、舞蹈教材并不能满足不同地方,不同城市的学生使用。农村舞蹈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舞蹈演员,而是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其教材应与专业院校教材有所区别,应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编写相应的舞蹈教学内容。

(2)重视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舞蹈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从接触舞蹈到喜欢舞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舞蹈教育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要求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享受艺术的熏陶。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要求该体制应形成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一体化。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舞蹈教育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使舞蹈教育渗透到应有的教学计划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感受舞蹈教育独特魅力的权利,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喜爱,给学生带来比书本上更为生动直接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3.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农村艺术类教师队伍与城市学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应加大对现有农村教师的舞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们的舞蹈素质。首先,从县城艺术培训学校聘请舞蹈老师对农村教师进行规范的舞蹈培训;其次,学校须配备电脑和音响设备,方便网络查询相关舞蹈的专业教学视频;最后,政府通过组织高师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顶替现职农村学校教师的岗位,被置换出的农村教师就能参加由高师院校组织的短期脱产培训,鼓励更多的专业老师从事农村艺术教育。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试行“走教制”,即一个舞蹈老师同时兼任几个学校的艺术课程,使学生能在专业老师的教导下学习舞蹈,还可以缓解艺术老师紧张的情况。

3.3改善硬件条件

针对农村中小学舞蹈教育在硬件设施配备上所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对于农村偏远地区没有单独的舞蹈教室,各中小学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其次,对于农村中小学缺乏舞蹈教材,没有适合学生阅读的舞蹈读物等问题,校领导应向当地政府申请,定期从外面购进大量的、经典的试听教材和读物,供学生阅读和学习。最后老师应师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对考级教材进行难度删减,尝试多元化舞种的教学,让学生们领略不同舞种文化的风采。

论文作者:王艳秋, 张青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国农村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论文_王艳秋, 张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