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论文_胡杨1,陈玉2

(1豫章师范学院医务所 江西南昌 330000)

(2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目的:对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300例幼儿的抚养人,其中隔代教养、共同教养以及父母教养各100例,统计他们教养的儿童的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评分。结果:父母教养的儿童各项评分均高于隔代教养、共同教养的儿童,并且隔代教养儿童的得分最低,3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不如父母教养。

【关键词】隔代教养;儿童;心理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34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母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但同时也带了一些问题,隔代教养的儿童数量越来越多[1],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但是隔代教养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诸多不利的影响,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儿童是在隔代教养下长大的[2],其对于儿童的心理状况的影响以及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学家以及儿童学家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不同教养方式下儿童的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进行评价,并以期为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教育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本市幼儿园中随机选取的幼儿,首先调查儿童的教养方式,并分类,然后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各个教养方式组抽选100个儿童,并对其教养人发放调查问卷。其中隔代教养组:男孩56人,女孩44人年龄3~7岁,平均(4.87±1.41)岁;共同教养组:男孩55人,女孩45人年龄3~8岁,平均(4.92±1.46)岁;共同教养组男孩53人,女孩47人年龄3~7岁,平均(4.76±1.39)岁,3组儿童在性别、年龄上等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隔代教养主要是指儿童大多数时间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教养的,并且在儿童的成长中起主要引导作用的;共同教养指儿童部分时间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教养,并且在父母空闲时自己教养的,例如父母日常上班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教养,下班后和周末由父母教养,其中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和自己父母在儿童的成长中共同起引导作用;父母教养是指儿童的父母亲自代养自己的孩子,父母在在儿童的成长中起主要引导作用的。

1.2 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儿童的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各项评分1~3分,让教养人根据儿童的日常情况进行打分,问卷采用分组匿名的方式,同时教育教养人尽量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填写。

1.3 观察指标

统计3组调查的评分结果,对儿童的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评分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儿童调查问卷评分对比

通过对3组儿童的儿童的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评分,结果表明隔代教养组的评分最低其次是共同教养组,评分最高的是父母教养组,3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儿童调查问卷评分对比(x-±s)

 

3.讨论

隔代教养,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对孙辈进行日常的照顾以及教育,主要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的工作繁忙或者异地工作,也有事由于离异等原因而不能亲自教养儿童[3],把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等事项全部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进行。隔代教养有一定的优点,主要包括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对儿童进行照顾,并且有耐心[4],能够给儿童以充足的关爱,但是隔代教养的弊端比较明显,例如会出现较大的代沟,此外很多祖辈的知识以及观念可能比价陈旧或者有些文盲不能对儿童进行一些指导,以致使儿童在家庭中得不到较好的知识教育,还有相当部分的祖辈对儿童十分溺爱,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放纵,从而对儿童心理成长有诸多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儿童的性格、情绪等方面。

本研究主要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儿童的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隔代教养组的评分最低,说明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问题最大,可能存在情绪、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引起此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祖辈的生活习惯以及加之观念与现在社会存在差异甚至比较落后,可能会无限的宠溺孩子,但是对于儿童的心理以及想法不能充分的了解,这能够导致儿童的情绪问题,最终会造成心理方面的障碍,导致人际交往以及行为有缺陷。

综上所述,采用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如父母教养,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要充分重视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并联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寻找有效的方式对其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宝莹,韩布新.隔代教养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835-841.

[2]李俊鹏,曾炜珊,谢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J].南方论刊,2018(1):36-38.

[3]王凤琴,吴冰封,李春燕.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探讨[J].读写算:教师版,2017(1):113-114.

[4]张亚利,陆桂芝.隔代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3):41-47.

论文作者:胡杨1,陈玉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隔代教养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论文_胡杨1,陈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