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阶段特征与价值诉求论文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阶段特征与价值诉求论文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阶段特征与价值诉求

□ 袁初明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摘 要: 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首先要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其次要科学理解新时代的基本内涵,最后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要意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新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社会主要矛盾有新体现,社会发展面临新机遇,同时又要应对新挑战、新风险。这些新变化集中体现了新时代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诉求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图复兴、为人类求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历史方位;阶段特征;价值诉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间维度,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标志着党和人民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正确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及其阶段性特征,科学把握新时代的价值诉求,才能够正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才能够更好地贯彻党中央的新战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在科学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阶段作出新的历史定位,赋予新时代丰富的内涵。

“当然罗,迈克,”她兴高采烈地说,“如果你肯破费给我买一杯啤酒的话。要不是那个警察老瞅住我,早就同你搭腔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基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的考量,是对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的历史成就的科学把握,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积极回应。

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根本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也决定着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第一次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认识,从生产力水平落后(党的十三大)、到生产力不发达(党的十五大)、到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党的十七大)在坚持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不断科学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改变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的状况,说明我国处于一个与过去不同的新的发展阶段,是一次标志性的提升,同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仍然是解放和发展发展生产力。

第二,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现实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队建设、国际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在各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现实基础。

第一,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于内忧外患的落后困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发热期间,体温时高时低是普遍现象,须待病因消除、疾病治愈后,体温调定点恢复到原来的设定,这时体温才能恢复到正常。体温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严重感染时体温可能不升反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历史任务,两个百年目标都要在短短的30多年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是新时代新目标的突出特点。新目标的“新”主要体现在:第一,新目标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第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由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三大历史任务在时间上具有相承性,在实践中具有制约性,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对应三大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从指标系数角度来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指从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来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社会主义国家。前一项历史任务的顺利完成是完成后一项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脚踏实地地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立足本职工作,为完成新时代的新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每一位中华民族儿女的正确选择。

根据冲片工艺要求,提出模具设计思路:在复试落料模的基础上,增加可换位键槽凸模模块,相邻两个换位键槽的夹角设计为90°。模具工作时,第一张冲片键槽位于Y轴正方向,第二张冲片键槽位于X轴正方向,第三张冲片键槽位于Y轴负方向,第四张冲片键槽位于X轴负方向……(图1),如此实现循环换位冲制。冲片压装时,相邻的两张冲片相差90°,避免由于冲片板厚偏差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第三,主要矛盾转化是直接标志。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关系的集中体现,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看,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改革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凸显了我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科学反映了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直接标志。

第二,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国内外许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也不相信中国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末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2]冷战结束后,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扛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探索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西方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既在实践中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重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既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进一步彰显科学性,决胜于资本主义的关键期。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全面从严治党能够进一步实现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的重要举措。[4]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时间要有持续性,在新的阶段还要注重向纵深发展。

第三,新时代是我国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关键时期。新时代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既蕴含机遇,也充满挑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不断推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世界也面临不少挑战,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南北问题日益严峻,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人类既面临战争等传统安全威胁,又面临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新时代将继续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和共存。随着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必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新时代是我国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大致要经历100年左右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新时代又具有阶段性特征,生产力发展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主要矛盾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大背景下对过去发展阶段的一次提升,既承前启后,又继往开来。新时代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完成以后,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结束,“最终越过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3]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时代能否顺利完成两个百年目标,是我国能否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更高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关键。

试验以P6为测试压头,分别在10,20,30mm/min速率下对果实进行压缩。果实在不同速率下的压缩曲线,都会出现明显的屈服极限点,压缩达到破坏极限时试样迅速破裂。不同压缩速度力——变形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到各个压缩曲线的斜率相差不大,压缩速率越大其破裂极限越大。压缩速率为30mm/min时,变形量最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对过去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高度肯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的精准定位,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第一,是对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充分肯定和准确把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接着,又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平稳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新理念新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基于这样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

第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的精准定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关键时刻,时代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也就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承前启后,表明新时代仍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仍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往开来,表明新时代有新目标、新理论和新作为,新时代要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艰巨和伟大的任务,要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更多选择,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要去指导实践,要正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去把握新思想与新时代的辩证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践活动的与时俱进,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形成,新问题、新实践需要新理论进行指导,新思想、新理论在解决新问题、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层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层面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时代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第三,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这种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自觉,源于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源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每一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都应该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斗争中来,为新时代作出新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方面表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表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物质文化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对更有尊严、更体面、更幸福、更安全、更健康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主要内容。制约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行业、领域、群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总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地方,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党中央在科学把握新时代主要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要充分认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是造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要解决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是要把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同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起来。

(一)新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正确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有利于科学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顺利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二)新理论

目标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上述市场均衡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达到新的均衡。根据Muth和Gardner的方法,我们将上述结构模型进行全微分,并利用克莱姆法则将其求解后得到模型的最终形式,即外生变量变化引起的内生变量变化率。

(三)新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社会主义建设有新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新的理论成果,社会主要矛盾有新体现,社会发展面临新机遇,同时又要应对新挑战、新风险。

(四)新机遇

新时代是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面临诸多机遇。经济方面,经济结构调整虽会带来阵痛,但是又孕育巨大需求,创新驱动初显成效,我国很多科技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政治方面,持续高压反腐扭转了不正之风,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基本形成,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指导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社会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生态方面,生态文明理念逐渐确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的路径初步探索;党的建设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关系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对促进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将极大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于维护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五)新挑战、新风险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新风险。新时代的世情、国情、社情和党情等都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要引领新时代,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要准确把握新时代面临的各领域风险,科学应对各种挑战。第一,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指,新兴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必然会对现有大国霸主地位形成挑战,因此现有守成大国必然对新兴大国采取全面遏制的政策,从而引发冲突与战争。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相继超越德国、法国、日本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良好发展态势对美国等西方大国造成较大的压力,如果一旦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战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世界和平事业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第二,中等收入陷阱。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三大引擎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巨大潜力的国内外市场。但是,粗放型发展方式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大,资源短缺的瓶颈难以突破,高污染又严重威胁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动力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创新能力涉及人才培养和创新体系建设,导致创新能力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明显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年化问题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力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经济的整体低迷和国内有效供给不足导致需求拉动经济的动力疲软;贫富差距拉大进一步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第三,分化西化陷阱。冷战结束以来,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有所缓和,但是,西方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仍然通过各种方式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国内有一部分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要么思想僵化,反对进一步进行改革,要么主张全盘西化,提出走资本主义道路。再加上我国国家治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国家治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仍然需要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是指,当政府丧失公信力后,无论政府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民众都将给予负面评价。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但是,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仍然存在,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党群关系。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仍然是我党面临的艰巨任务。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公司应加大网监的力度专人专门来负责,设置维度指标,处理好机房进出人员的身份信息和确认。并且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数据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很多业务往往在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远离企业的计算机把既定工作顺利搞定,完成工作,从原有的多个部门协同作战的事项,变成了单个部门甚至个人解决。所以说,精简了工作流程内控的范围也变得广泛起来,也使得更趋复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诉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图复兴,仍然是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同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要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为人民谋幸福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充分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是党在不同时期人民主体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主体,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价值主体。在新时代,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价值导向与价值目标的落脚点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4]40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来源于客观存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幸福。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不断发展民主权利,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身心愉悦的生活空间。

(二)为民族图复兴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把实现民族独立作为党的最低纲领,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符合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5]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把为民族图复兴作为新时代的价值目标,既有深远的历史依据,又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有强大的领导力量、健全的制度保障。

(三)为人类求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但是,世界上存在诸多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利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地区冲突不断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南北差距不断扩大,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不断威胁人类的生存,作为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理应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新时代把为人类求发展作为价值目标,符合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够增强维护世界和平和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力量。同时,为人类求发展也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共同发展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4]524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总趋势是实现共产主义,人类的共同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要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就是要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4.

[3]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4.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494(2019)05-0072-06

收稿日期: 2019-06-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16BKS03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袁初明,男,博士,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 陆 昱

标签:;  ;  ;  ;  ;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阶段特征与价值诉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