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经验_幼儿园论文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经验_幼儿园论文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开发经验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经验谈论文,课程设计论文,幼儿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初,在扬州大学幼教中心的推荐下,我有幸到新加坡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年的教育交流活动,期间一直从事新加坡幼儿园的一线教学工作。新加坡幼儿教育与我国幼儿教育有诸多不同,其课程开发与设计非常值得我们借鉴。2013年新加坡教育部在全国推广新的《幼儿园课程框架》和《幼儿园课程指导》(以下简称《框架》和《指导》),下面,依据对新加坡幼儿园课程开发起着支撑和指导作用的这两部文件,并结合我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对新加坡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感受。

      课程内容开放,每一篇活动方案都由教师自己设计

      很多到过新加坡参观的幼儿教师都有“课程混乱”、“教师水平不够专业”、“教学小学化”的感受,有这样的误解也不奇怪,因为新加坡幼儿园从来没有一本参考教案,教育部门和相关出版社从来没有推出过一本全国甚至地方区域性的指导课程。那么新加坡幼儿园的课程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形或,如何评价的呢?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博采众长,百家争鸣。

      新加坡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开放的,因为教育部和幼儿教育发展局只为幼儿园提供了《框架》和《指导》,这两部文件相当于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但其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们提供了课程的主题和课程设计的方法,明确将课程划分出5大主题。这5个主题分别是:我是谁?在我身边的人是谁?我周围的环境如何?我和谁共同享有这个世界?事物是怎样运作的?对于课程的组织,教师需要根据个人的理解搭建框架。

      我虽然在国内从事一线教学多年,曾经参与园本课程的开发,但在新加坡刚接到编写教案的任务时,面对如此开放的主题教学还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在没有任何现有参考教材的情况下,需要根据新加坡本土文化和幼儿生活实际来收集素材,从而进一步建构课程单元和具体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回避一些问题,比如宗教、种族问题等。但这也让我看到,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研发者。

      课程指导严谨,每一位教师需要领悟课程脉络

      课程虽然是开放的,但新加坡幼儿园教育主题是明确的,课程设计也有规律可循,有指导方法和保障措施。《框架》和《指导》里明确规定,成功设计一套课程需要7个步骤。如,在开展“我和谁共同享有这个世界?”这个主题时,一位英文老师她这样做。

      1.设定内容,确定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一次,她发现幼儿对一只偶然爬进课室的蜘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试图把单元名称确定为“爬虫”。

      2.脑力激荡,寻找灵感。她请幼儿和家长帮助一起收集与爬虫相关的话题,毛虫、蟑螂、爬行、身体图案、丑、蛇、有毒……这样的点子可以罗列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3.将点子组织起来。将步骤2收集到的点子进行分类归纳,如它们住在哪里?它们如何移动?为什么我们要躲开它们?为什么我们喜欢它们?种类?外形与外貌?寿命?吃什么和会被什么动物捕食?人的反应?等等。

      4.构思活动及确定学习目标。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有6大学习领域,即环境意识、动作与运动技能、语言与读写能力、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数概念与计算能力,结合领域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因此,在每篇活动方案目标的制定上要标注出对应的学习领域编号和相关解释内容。

      5.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度。着手编写教案之前,她需要了解幼儿的学习活动已涵盖了哪些主要知识、技能和心性方面的内容,如是不是害怕这些爬虫,哪些是常见的,哪些是幼儿已经了解的等。

      6.安排活动顺序。根据幼儿学习的察觉期、探索期、掌握期和应用期4个阶段来安排活动顺序。

      7.设计教案,教案必须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材和教具,及活动延伸。

      有了主题和编写方法,编写一套适合本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就是体现教师个人能力的事情。另外,新加坡教育部门会吸收其他行业人员在职后培训后转入幼教行列,所以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但他们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和义务为自己的工作编写一套适合教师本人和幼儿园实际的教材。教师的能力有大有小,教师编写的教案质量必然有好有劣,但是自主开发课程的方式却让教师和幼儿真正地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课程评价及时,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统管课程

      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离不开管理者的参与和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新加坡幼儿园强调“校长负责制”,即校长负责全校课程的督察工作。校长周一或周二必须审阅教师前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反思及学生情况反馈等,在校长审核、批注并签字后才算通过。

      每10周左右(新加坡每10周为一个学期,一年有4个学期)校长会有计划听课,平时也会随机走访班级。如果校长是按计划听课,一般会提前一个月以上通知听课日期,并将听课分为“课前面试”、“课堂记录”和“课后反馈”三个步骤完成。其中,“课前面试”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校长要求我不光要进行说课式的说明,还要分析目前班上孩子的整体情况和个别差异。这三个步骤部有详细的条目,最终会形成教师教学档案。教师平时要做好课程的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每学期结束时要做好课程相关内容的整编和备案。

      新加坡幼儿园的课程不仅要受到校长的直接监管,也受到教育部和幼儿教育发展局的督导。幼儿教育发展局或各学校总部定期会对校长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教师的课程设计与管理进行抽查也是其中很重要内容。新加坡2011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幼儿园SPARK(新加坡学前教育质量评审框架)评审,幼儿园所有的成员都要接受面试,其中对校长领导能力的考核相当严厉,所占分值比例也相当高。评估专家会对校长进行至少半天的面试,这种面试十分严格,要求管理者必须对办学的理念、管理、行政规划等熟记于心,面试期间不许翻阅资料。在2013年9月份,我当时所在的幼儿园接受评审时,我自己作为教师也亲身经历了面试。在这之前,我虽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面对专家一对一面试时,要求我阐述“如何让课程体现幼儿园教育理念、核心价值观、教育原则,并怎么样反映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等问题,还是遇到不少难题。因此,可以说,新加坡幼儿园课程不仅仅是教师编写的课程,更是管理者直接参与统管的园本研究。

      课程呈现多样,每一名幼儿都要参与课程生成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不仅仅局限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也强调实地参观活动等实践性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幼儿通过实地考察,获得并验证相关的知识,以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如在邻里散步并观察叶子的形状与特征,或者去博物馆寻找文物的信息等,这也有助于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学习慎重对待并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与世界。

      在课程设计中,无论是幼儿园教学活动还是实地参观考察等其他个性化活动,都强调幼儿在设计活动中的参与性。幼儿不仅可以参与活动选材、话题讨论、作品收集与创新,还能参与幼儿学习评估与自我评估。

      在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计中,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思考如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引导策略,让幼儿的活动渗透于课程的始终。无论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活动效果的展现,都在幼儿日常多样性的活动和个性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因此,要求教师通过班级的主题墙、游戏区角、作品栏等,让幼儿学会观察、学习、感受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日常作品,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教室环境布置中,要60%以上为学生的作品或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

      当然,新加坡幼儿园课程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弊端,集中体现在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不足,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课程设计效果,这也让新加坡幼儿园教学实际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避免课程开发中的随意性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标签:;  ;  ;  ;  ;  ;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经验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