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队伍随访管理能力及干预效果评价分析论文_赵贵祥,,

赵贵祥 (疾病中心;云南云龙672700)摘要:目的:探究漾濞彝族自治县艾滋病防治队伍的随访管理能力,以及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病情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地漾濞彝族自治县艾滋病防治人员进行基准线调查和随访管理调查,并对随访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进行基准线调查时,参与实验的人数为17人,在进行随访管理调查时,参与实验的人数为15人,对艾滋病防治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进行测试评估发现,基准线调查参与者的随访管理能力得分为(27.34±4.78)分,随访管理调查参与者的随访管理能力得分为(31.58±5.79)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准线调查参与者的八项基本能力得分明显低于随访管理调查参与者的得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随访管理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关联性最强的因素为当地的艾滋病流行程度,其次是防治人员的培训次数,最后是随访工作时间。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随访干预为防治人员提供了实践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防治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但是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随访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取决于专业化的培训和与艾滋病患者的充分接触。关键词:艾滋病;随访管理能力;干预效果引言:艾滋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由于该病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1],因此亟需建立专业的艾滋病防治团队加强艾滋病的发现与治疗力度。近年来,随访干预已经成为了制约艾滋病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在绝大程度上保障了艾滋病人群的身心健康。作为与艾滋病患者直接进行交涉的一线工作人员,艾滋病防治人员需要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人文素养。本次实验进行了深入研讨,现进行详细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漾濞彝族自治县艾滋病防治人员进行基准线调查和随访管理调查。在进行基准线调查时,参与实验的人数为17人,在进行随访管理调查时,参与实验的人数为15人。在参与基准线调查的17人中,男性成员8人,女性成员9人,平均年龄为(41.58±5.89)岁,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平均时长为(4.68±1.47)年;在参与随访管理调查的15人中,男性成员7人,女性成员8人,平均年龄为(40.32±7.79)岁,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平均时长为(5.32±2.03)年。经检验,两次参与调查的人员在一般资料的差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1.2随访干预在对艾滋病随访管理工作进行随访干预时,应每三个月和随访管理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督导艾滋病防治人员,向艾滋病防治人员讲解部分专业领域的知识,向艾滋病防治人员分享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向其发放宣传资料,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让艾滋病防治人员迅速掌握干预技巧。1.3调查内容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基本信息;二,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三,参与艾滋病随访工作培训的具体情况;四,艾滋病防治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测评结果。随访管理能力具体可细分成八个维度,具体包括分析评价、交流沟通以及社区实践等。每个维度的最高得分为5分,得分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可认为达标。1.4统计学方法采用平行双录入法将数据录入SPSS20.0中进行分析。定量数据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定型数据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2]。2.结果2.1随访前后参与者的随访管理能力得分对比分析对艾滋病防治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进行测试评估发现,基准线调查参与者的随访管理能力得分为(27.34±4.78)分,随访管理调查参与者的随访管理能力得分为(31.58±5.79)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准线调查参与者的八项基本能力得分明显低于随访管理调查参与者的得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对影响随访管理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关联性最强的因素为当地的艾滋病流行程度,其次是防治人员的培训次数,最后是随访工作时间。具体数据见表1。3.结论为了遏制艾滋病的发展趋势,不仅需要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更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持续性地获得艾滋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随访管理。经过长期的随访管理发现,该手段能够有效降低艾滋病的发病概率,减少了病毒二次传播的机会,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长期的陪伴与支持,维护了艾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3]。本次研究结果如下:对艾滋病防治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进行测试评估发现,基准线调查参与者的随访管理能力得分为(27.34±4.78)分,随访管理调查参与者的随访管理能力得分为(31.58±5.79)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准线调查参与者的八项基本能力得分明显低于随访管理调查参与者的得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随访管理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关联性最强的因素为当地的艾滋病流行程度,其次是防治人员的培训次数,最后是随访工作时间。因此可以认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随访干预为防治人员提供了实践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防治人员的随访管理能力,但是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随访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取决于专业化的培训和与艾滋病患者的充分接触。参考文献:[1]杨永光, 周浩, 刘阳,等. 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2):193-196.[2]周浩, 梁淑英, 孙亮,等. 艾滋病防治人员随访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22):4113-4115.[3]河南省艾滋病随访管理人员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1):13-16.

论文作者:赵贵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艾滋病防治队伍随访管理能力及干预效果评价分析论文_赵贵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