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论文_郑留燕

从词汇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论文_郑留燕

中国传媒大学 10000

摘要:词汇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通过词汇教学现状分析各本位理论是否适用于现实教学活动,并提出自己认同的本位理论,从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和实践两个方面试论其可行性。

关键词:词汇教学 教学本位教学原则 教学实践

一、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第二语言教学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言结构上,直到七十年代才把词汇放到较重要的位置上。随着“汉语热”的推广,对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也是如火如荼。目前词汇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词本位教学和句本位教学。二者的分歧点在于是看重整体还是看重部分除上述两种教学法以外,还有字本位和语素本位也有很多学者支持。本文从词汇教学现状中分析不同本位理论的应用,并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检验句本位是否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二、词汇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对词汇教学本位之争一直都在,笔者下面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词本位

对外汉语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沿用“词本位”的教学方法,不论是教学重点的设置还是教材的编写,都是以词语为中心,把词看作是教学的中心。

笔者认为第二语言教学根本还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作为交流的工具运用于实际。仅仅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词汇,掌握再多的词汇量,仍然无法连成语句进行沟通。不如直接以句子为单位进行教学,在实际语境中练习句子,不仅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也有助于词汇内涵的深度理解和和用法正确使用。

(二)字本位

字本位理论是把“字”看作汉语的基本单位。从他们的理论出发,应该把汉字摆在中心位置,先学习常用的汉字,然后再进行组词造句的训练。

笔者认为,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来中国学汉语,最大的目的是希望尽快能和别人用汉语进行交流。会说汉语能直观地体现出他们的学习成果,从而维持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学了一个月的汉语,按顺序先学汉字,却没学到组词、造句,连一句话都说不好,那么不论他能写出多少汉字,他也不会有成就感。而且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重要。我国立足于汉语走出去,进行汉语国际传播。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所谓汉语难学在很大程度上说的是汉字难学。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按照字本位进行教学,而是可以从实用高效角度出发进行句本位的教学,有利于汉语更快地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总得来说,我们在肯定句子的地位的同时,也要摆正对汉字、词汇的看法。不能因为肯定了语句的重要,就否定汉字和汉语词汇的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汉字教学凸显了文化传承性,词语教学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但只掌握了字词仍然面临着语法造句的问题。

三、句本位

从语言的本质来看,交际是语言的首要功能。而我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是通过一个个句子这样的基本表述单位来完成的。因此以句本位教学,也是为了让第二语言习得者能够实际运用汉语,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一)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初级汉语教学中,句子既是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展开交际的基本单位。我们如果只重点教汉字和词汇,学生仍无法在现实中进行直接有效的交流,所以必须在例句中操练,铺垫好词语出现的情境,才能把学过的词汇连成句子运用于生活实践的沟通交流中。

2.针对性原则

由于多层次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母语背景以及多元化的教学目的,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针对零基础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单句是教学的起点,在非汉语环境下特别是针对少儿的汉语教学,采用“句型化”的句式进行教学,对于形态不发达的汉语来说是必须的。

3.文化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跨文化教学。这要求我们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在词汇教学中涉及到具有独特文化内涵或与学习者母语感情色彩不同的词汇时,应该放在句子中才能深刻理解并正确运用。

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外国留学生说出来的汉语尽管在语音、词汇上都没有问题,但听起来总让人觉得别扭,有时甚至会让人误会。究其原因,是他们的言语不得体:有的没有准确理解词语的附加意义,不符合语体或者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有的违反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不符合汉民族的礼仪。

(二)教学实践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语感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大量的语言接触是获得语感的重要方式。我们教学生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语言技能,培养他们获得目的语的语感。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这种言语交际条件。以句子为本位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色彩提高词的色彩意义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把有特定色彩意义和文化含蕴的词语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当中让学生去体会其含义和用法。因为学生要掌握的不是语言中的词语,而是言语中的词语。一般来说,学生了解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并不难,难的是掌握它该在什么时候用,与什么词搭配,以及这种表达是否得体。如果可以让学生在记住某个词语的词汇意义的同时记住与该词同时出现的句子,记住这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表现出来的色彩,也就是同时记住了该词的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那对这个词语而言,这种教学就是成功的了。例如,在教“骄傲”时,单独的生词并不能看出它所带的色彩义,当我们说“我为中华民族而骄傲”时就是褒义,但在“骄傲使人落后”中又带贬义。

四、结语

教学本位是学界颇具争议性的问题,直到现在,我们也没办法明确地说哪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哪个理论就是完全荒谬的。各有各的立场,也各有各的不足。但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句子是语言使用的最小单位,在当下汉语广泛传播背景下,对外汉语适合以句本位进行教学,以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用最短的学习时间,使更多的海外学习者学习汉语,实现用汉语进行交际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8.

[3]孙新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报,2004,2.

[4]侯宇.论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法[D].陕西师范大学,2008,4.

[5]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

论文作者:郑留燕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从词汇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论文_郑留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