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青年志愿者个案研究_国际志愿者组织论文

深圳市青年志愿者个案研究_国际志愿者组织论文

深圳青年志愿者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案论文,深圳论文,青年志愿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市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但具有普遍的启发 和借鉴意义。从1989年19名热心青年组成志愿服务队伍,1990年6月正式成立“深圳市青少 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1996年改名“深圳市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成为中国 大陆第一个志愿服务团体,如今已有39,526名成员。它的率先探索和实践,为中国青年志 愿者行动的诞生提供了经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志愿服务或义务工作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 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鉴于志愿服务对中国现代化建设 和 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重建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对深圳青年志愿者进行专门的访问研究 。从1996年开始,我们每年前往深圳,安排与青年志愿者会谈、交流,并且查阅有关资料。

本文着重进行个案的描述性研究,通过志愿者自己的叙述以及旁人的评价,探究其服务过 程中的心路历程。

一、他们为什么帮助人?

按照人们一般的理解,越是市场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青年越世俗和实惠,更多关心自己的 利益,更少关心他人和社会。那么,为什么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特区、市场经济发展最快的 深圳产生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志愿服务社团?为什么有一批热心青年率先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呢? 从个案资料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动机。

(一)爱心奉献

从青年志愿者申请参加“义工联”的表格抽样统计结果看,35.1%的人是“希望帮助需要帮 助 的人”;另据香港工作发展局在深圳的调查,占53.5%的人动机也是“帮助有需要的人”; 这是比率最高的选项。深圳市志愿服务的创始人之一,义工联第一届理事长俞洪,当时是 年轻的工程师,表述心愿说:“我就是想为需要他人帮助的青少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据 其他志愿者反映,在最初几年,俞洪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贡献给义工联,从策划服务 活动、青年心声调查到接听求助电话、为困难人士奔波,做了大量的工作。

调查中,青年志愿者一方面强调现代化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倡导“爱心奉献”, 并 且以志愿服务行动证明这种精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则竭力消解“爱心奉献”的神圣色彩,甚 至不愿意新闻媒体对此作太多的宣传。

(二)回报社会

青年志愿者表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社会的帮助,才渡过难关、获得成功与幸福。因 此,如今有机会就通过志愿服务来回报社会,表达感激之情。

几乎所有的志愿者都认为自己受到过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应该感激和回报。然而,我们深 入调查却发现,这些志愿者并不是深圳特区中收入最高、生活最舒适的青年,他们也有困难 或苦恼。并且,个别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时,自己或亲友还处于失业、疾病、失恋等挫折之 中。但是,他们不像如今的一些人那样对生活总是不满而抱怨,对社会总是索取而不知足; 而是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态度。他们在谋生、创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在社会上遇 到的矛盾、冲突并不计较,却记住社会对自己的每一次支持、帮助,有机会就贡献才智和精 力予以回报。

(三)充实精神 青年志愿者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而参与社会服务。他们认为,深圳特 区 提供了物质生活的繁荣和文化娱乐的丰富,但是自己在富足的外表下却摆脱不了内心的孤独 与空虚。而且,有时生活的幸福恰恰与精神空虚相伴而来。通过无私奉献,服务他人,志愿 者逐渐感到心灵的充实。

志愿者蔡健妮说:她曾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主妇。长期脱离社会造成心灵封闭,见识狭隘, 曾一度在家庭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人生的定位和坐标。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了解 到深圳义工这个组织,1995年2月报名做了义工。“做义工使我感受到在付出中的一份快乐 ,一种心灵的充盈和内心的宁静。我如一只装在瓶中的蜜蜂发现了出口,从此投入到色彩斑 斓的世界中。”

生活富裕不等于精神充实,职业成功不等于人性完善。深圳青年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激烈地 竞争、拼搏、追求、获取的同时,最终发现金钱、名利并不能代表人生的一切。反而,不求 索取只图奉献的志愿服务经历,却对青年丰富精神、充实自我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施展才能

深圳青年具有强烈的表现才能、特长的愿望;但是,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却受到限制。如 一些单位用人只注重发挥某一方面的能力,一些青年为了谋生而机械地适应岗位。那么,参 加志愿服务,在业余时间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特长,也就增添了人生 的快乐。

从1999年开始,深圳市争取国家的批准和支持,每年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会 ”,义工联就派出近万名青年志愿者前往提供服务。这成为青年展示才能、发挥特长的良好 机会。许多青年被问及为什么当高交会志愿者时说,既是为了有机会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趋 势,也是希望运用自己的知识特长做既有新意又有实效的事情。

参加志愿服务能够让青年在职业之外施展和发挥自己的特长、潜能,因此吸引越来越多的 高层次青年。同时,正是由于他们的加入,使得深圳志愿组织成员的素质较高,服务的水平 也不断提高。

(五)应尽职责

调查中,有些青年志愿者认为,服务他人和社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没有什么特别之 处。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人群之中,就有责任相互关心、相互服务。

李海写过一篇在志愿者中广为流传的文章《为什么不呢?》,写道:“在生命、道德、价值 的 选择上,人人都有权利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就让我们约定:我不问你为什么那样做, 你也别问我为什么这样做。”

青年志愿者参加服务的时间越长,对自己动机的解释就越朴实、越平淡。这也表明人们对 志愿精神的理解日趋深沉。最初,深圳的民众对志愿者的行为,要么是不理解,要么是认为 非常特别和高尚,志愿者自己也被赋予神圣的光环。随着志愿精神的广泛宣传,青年感到志 愿服务就是做人的基本义务,志愿精神就是公民精神的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每一个人所具有 的特色。

二、他们获得了什么?

深圳的青年志愿者怀着不同的动机、认识,聚集到一起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无偿的、义务的 服务。他们通过表示关注、理解鼓励、咨询建议、行为支持、捐款资助、社会呼吁等方式, 做了大量的好事,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青少年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己获得什么收益 呢?据调查了解,主要是心灵回归、友好情谊、锻炼成才等收获。

(一)心灵回归

志愿者反映,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时,自己越来越产生善良的愿望,越来越趋向纯洁和 美好。平时受市场竞争、人际竞争、生活竞争逼迫下所产生的世俗心理、残酷心理,在这个 时期逐渐隐退。

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女青年志愿者接受我们调查时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 不否认自己是好、坏都有的多面体。但是,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我体现的是自己善良、 美 好的一面,而且我的精神也得到纯洁和净化。”确实,她亮丽的穿着、艳丽的面容、妖娆的 态度,使我们有诧异的感觉,甚至难以接受。然而,当她叙述从事志愿服务的付出、收获, 对服务对象的深情厚谊时,我们同样被感动了。

历史上关于人性的解释有“性本善”、“性本恶”、“性如璞”等观点。然而,不管什么 样的人性本质,在现实的生存竞争与利益计较过程中都会受到扭曲。那么,提供一些做好事 、做善事的机会,让人的本性向好的方向回归,是值得社会机构重视的。深圳市志愿团体, 正 是在市场竞争激烈、人性冲突加剧的环境中,提供青年服务他人、纯洁心灵的途径,受到普 遍的欢迎。

(二)友好情谊

现代化变迁的一个负面影响是利益关系冲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友谊。这不仅影响到一 般民众,而且影响到社会精英阶层。韩国人类学者赵永植指出:“受教育的人与没受教育的 人、受很多教育的人与受很少教育的人相比,理应更慈悲、更善良、更正直。谁知事实并非 如此,知识水平高的人反而有更利己、更自私的趋势。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令人痛心的事 。”[1]深圳青年在经济繁荣、生活改善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情淡漠、友谊减少的困惑。因 此,他们参加志愿服务时,一群青少年在不计较利益的前提下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建立起 真挚的友谊。

《深圳商报》在1996年3月的一篇《义工之家》报道引起我们调查组的注意。文章描述志愿 者陈耀文和赵洲芝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相识、相爱、结婚,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宝宝。志愿者 们戏称为“义工之子”。陈耀文谈到对义工联的感受时说:“义工这些人个个都很好,置身 于这个群体中,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净化灵魂,它就像一个磁场,深深地吸引着大家 ;就像一把火愈烧愈旺,把大家的爱心都激发了。”后来,我们对这对夫妇进行访问时,他 们认为在志愿者群体中凝结的友谊是最令人难忘的。

许多青年志愿者,在偶尔参加第一次服务时,主要是出于好奇或尝试心理。后来,被这一 群体成员的真诚、热心、友善、乐观所感动、所吸引,逐渐成为长期参与者。并且,志愿者 对这一组织、这些成员产生依恋之情,成为生活中的思念和寄托。

(三)助人自助

志愿者陶静说:“近两年的义工生涯,让我的思想日臻成熟,在点亮别人生命之光的同时 ,也让自己变得豁达、冷静、客观。我的人生目标前所未有的清晰,我因此感到生命的充实 和美好!”

青年志愿者认为,在帮助他人和社会时,自己付出的是精力、体力、情感、金钱,而获得 的是思想的转变、心灵的升华、个性的成熟和乐观的态度。所以,在助人的同时,每个志愿 者都自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启迪、教育,获得极大的帮助。正如一些青年所说,志愿者是志 愿服务活动的最大收益者,通过实践锻炼而成为更加优秀、更加完善的人才。

三、总结与讨论

(一)经济发展对青年志愿者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美国学者赛拉蒙指出,促进全球化志愿领域发展的压力至少有三个方面:来自基层的主动 积极的热衷者;来自体制外的从事志愿活动的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自上而下的政府政 策[2]。那么,深圳市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兴起和发展,其最主要的动因是什么呢?经过调查, 我 们认为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本原上说,深圳特区从创办开始就需要志愿服务,为 什么第一批青年志愿不是产生在特区初期,而是产生在特区发展10年后的1989年,从中国大 陆的情况看,青年志愿者首先产生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和珠 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的村镇[3],然后逐渐向山区、农村、边远地区辐射。所 以具备一定经济实力、解决了自身温饱问题是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前提。当然,在志愿精神 普遍传播的地方,如深圳、上海,即使是普通员工、外来劳工,只要能基本生存,也有人参 与志愿服务,愿意为社会和他人作出奉献。但这些都需要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青年志愿者从精英阶层扩散到社会大众

深圳的青年志愿者最初集中在精英阶层。据分析,1989年公开招聘的第一批19名青年志愿 者,其特征:一是文化素质高,均为大专以上水平;二是工作较为成功,社会地位较高;三 是经济生活比较稳定。在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立的最初几年,入会的要求也是大专毕业以上 ,因此队伍扩大的速度较慢。1994年,修改后的章程取消对学历的限制,只要愿意为社会与 他人服务,都可以参加志愿组织。这样,先是一大批外来务工青年报名成为志愿者,还有许 多街道、村庄的普通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义务工作者联合会从几千人突破万人,直至发展 为如今的四万人。有人担心大众化趋势会降低志愿服务的水平,事实证明不是如此。首先, 多种层次的青年加入志愿团体,推动志愿队伍的分化、分工。过去,少数志愿者既策划项目 , 又组织活动,还具体服务,难以集中精力实现志愿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部分志愿者分化出 来,较多进行策划、组织工作,率领广大志愿人员拓展服务领域,取得良好成效。其次,志 愿服务本来就是提供青年在职业岗位之外锻炼才能的机会。一些文化素质低、职业岗位低的 青年,具有某些潜能,渴望在非正式机构中发挥。所以,他们参加志愿组织的活动特别 积极,从单纯具体服务到帮助组织活动、管理协调,后来又学习策划、指导,自己的水平不 断提高。

(三)动机差异对青年志愿者的行为影响不大

调查发现,深圳市青年志愿者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确实,少数志愿者有着崇高的服务动 机;但大多数志愿者是怀着平常心理从事服务,在帮助社会与他人的同时也获得自己的精神 充实、人格完善;还有一些志愿者抱着各种利己的目的,如认识朋友、扩大交往、提高知名 度、积累社会资本等。那么,复杂的动机是否会影响志愿者的行为和志愿组织的形象呢?我 们经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青年志愿者个人的动机对团体行为影响不大, 反而志愿组织的氛围对个人动机的改变影响很大。如有些青年志愿者叙述,在最初加入志愿 团体时带着好奇的心理,但参与几次服务后被其他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自己也越来越 希望做好人。

(四)志愿精神逐渐成为一种现代人文精神

青年志愿者体现的精神受到社会的日益重视,并逐渐影响大众的精神和心态。2000年12月5 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说道:“义工精神是深圳人精神风貌的缩影。” 将志愿者精神作为一个社区、地区、国家、民族的精神代表,是认识上的提升。深圳市义工 联的“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精神,不仅对志愿者是一种鼓舞,而且成为市民广泛传播、影 响行为的因素。它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关系协调的新模式。突出了民间特色 ,有较多的大众自觉精神。现代公民在获得社会提供的机会,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承 担社会责任,为社区、团体、他人作出奉献与服务,是促进现代国家和地区健康发展的重要 因素。美国学者希尔斯(Edward Shils)认为:“一个秩序优良的自由民主制与一个无序的自 由民主制的区别恰恰就在于市民认同上。”[4]事实表明,青年志愿服务的蓬勃兴起,对人 文精神的振兴具有促进作用。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文精神的要素,如爱 心奉献、助人自助、热情活力、真诚友善、和睦共处、珍惜生命、维护尊严、神圣崇高等[5 ]。深圳市的实践中,志愿精神与人文精神逐渐融合,成为在世俗社会里倡扬人性和美德的 重要因素。

我们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深圳市青年志愿者的服务动机和心态变化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发 现志愿者更多是出于人的本性需要而参与服务活动,并且在帮助他人与社会的同时获得自己 的成长、成熟。这种研究结论对于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人格教育与自我完善的途径,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  ;  ;  ;  ;  ;  

深圳市青年志愿者个案研究_国际志愿者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