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晓东,王旖潇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晓东,王旖潇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临海 317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835例胸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对32例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感染的部位等,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原因。结果:年龄超过50岁、存在基础疾病、Ⅲ类切口、手术时间达到3小时均为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术后应注意对这类患者的感染预防。结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多种多样,在临床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患者;感染;临床分析

1导言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创伤,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免疫力下降、脓毒血症等严重情况[1]。因此,必须及时发现与处理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35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其中男542例,女293例,年龄16~82岁,其中食管癌57例,肺癌272例,肺大泡179例,纵隔肿瘤41例,冠脉搭桥16例,心脏瓣膜病165例,其他病症105例。在实际的心胸外科手术中,主要进行食管手术、肺切除手术、肺减容手术等,其中一些患者在手术前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患者经过手术的治疗后,共有3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00±9.45)岁。

2.2方法

主要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调阅患者当时的情况,确定引发感染的因素,在实际的研究之前,可以利用调查表的形式,对患者病例中的年龄、肺部感染、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症状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手术后的辅助呼吸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情况,以方便各项数据的对比。为了进一步研究感染源,在确定患者感染后,应该及时的提取胸腔和呼吸道等的分泌物,进行普通菌培养,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血平板、肉汤等作为培养基,培养的次数应该保证在3次以上。

2.3诊断标准

对于是否受到了感染,可以参照《医院感染学》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

2.4统计学方法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心胸外科术后感染而死亡病例较为常见,术后感染不断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加剧患者痛苦程度,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感染部位对比,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最高,占46.88%,明显高于胃肠道感染的21.88%、手术切口感染的15.63%、泌尿道感染的9.38%、血液感染的6.25%,与相关报道一致,发生原因可能与患者呼吸机应用造成呼吸道黏膜受损,而影响呼吸道正常功能相关。单因素分析表明,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意识障碍等,分析原因如下:第一,年龄≥60岁。高龄患者免疫力降低,各器官出现退行性病变,难以抵抗外界病原菌,从而发生医院感染。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呼吸活动受限,从而引发医院感染。第二,手术时间≥3h。心胸外科手术时间较长,需要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术中吸痰、鼓肺等,增加医院感染的可能性。第三,切口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统计分析发现,835例患者中,Ⅲ类切口7例,有3例(42.86%)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感染,感染率显著高于Ⅱ类切口(25/558,4.5%),及Ⅰ类切口(4/270,1.48%),p<0.05。第四,住院时间≥14天。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医院部分设施器械易存在病原菌,通过空气或医护人员进行传播,从而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受病原菌感染的可能性越高。目前,部分心胸外科医师不熟悉手术性质,盲目使用新型昂贵的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不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却容易造成耐药菌株,产生菌群失调,从而提高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4讨论

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主要有:下呼吸道感染、胸腔内感染、切口感染、脓毒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纵隔感染等,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24/32,75%)。下面着重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

4.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力逐渐衰退,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后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菌侵害。在实施心胸外科手术后,侵入性操作将患者机体防御系统损害,防御屏障被打破[2];加上手术疼痛造成咳嗽、吞咽功能下降,让病菌在下呼吸道停留较长时间,在呼吸道大量生长繁殖造成感染。在护理上应加强对患者病房的清洁以及隔离保护,在可能情况下可使用无菌病房。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并咳嗽;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帮助患者起身适度活动,可对坠积性肺炎起到预防作用。

4.2基础疾病

若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身体机能较差,伤口愈合速度上不及一般患者。在心胸外科手术完成后,由于手术切口较大,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切口愈合缓慢,不利于感染的预防[2]。护理工作上应对这类患者加强观察,注重基础疾病的用药,例如对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监测、对高血压患者加强血压监测,发现异常需及时上报并使用药物干预。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对患者的细菌培养,了解呼吸道分泌物状态,了解患者呼吸道中病菌的种类以及数量,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病菌改变情况,并查看是否存在真菌病发感染。对病原菌合理诊断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早期送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激素,以免病菌产生耐药性或免疫抑制。

4.3护理干预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观察组中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明显更优,42.00%患者感染已痊愈,且对护理满意的比例更高。当患者手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时,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情绪上的不稳定,影响到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以及满意度[3]。在观察组的护理干预下,患者感染恢复效果较好,因此护理满意度更高。

5应对感染的措施

在心胸外科手术前仔细检查,加强管理,积极治疗并发症,提高其免疫力,选择符合患者特点的手术方法,手术者应熟悉手术步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要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而且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在术前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在术后鼓励患者多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3];患者在手术后要早期适当活动以提高机体的康复能力。在手术后加强对呼吸机和引流管等医疗设备的卫生管理,正确掌握拔出气管插管及引流管的指征,对患者尽早的进行拔管,减少污染的可能,同时加强基础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调养环境,那么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就会降低[2]。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及抗感染意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做好感染的细菌学检测和分析,通过合理的药物使用,减少感染的发生。

总之,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外科医师在临床治疗中要给予的重视,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及引流管管理等,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也要特别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院管理和病原学检测的水平,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可能造成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要予以重视,并且通过做好患者呼吸道护理、减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措施减少其出现感染的可能性,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予以控制与护理干预,降低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成,王文涛,郭金瑞.探讨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5):873+876.

[2]唐海涛.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其临床治疗观察[J].医疗装备,2016,(02):149-150.

[3]邱红丽.胸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1):81-83.

论文作者:李晓东,王旖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晓东,王旖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