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论文_杨海晶

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论文_杨海晶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1505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末梢血采血方法和静脉血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差异。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血液,平均分为两份,抽取末梢血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40例抽取静脉血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MindrayBC-5300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常规结果在WBC、RBC、HGB、MCH、MCHC、PLT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结论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采用静脉血采血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末梢血;静脉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thod of collecting blood from peripheral blood and the method of collecting blood from vein blood in the result of clinical routine blood test.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80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blood,the average score was two,40 cases of peripheral blood from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another 40 cases of venous blood from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MindrayBC-5300 blood analyzer to analyze the blood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blood routine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obvious difference in WBC,RBC,HGB,MCH,MCHC and PLT,and the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accurate. Conclusion blood sampling method should be adopted in routine blood test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outine blood test.

Blood collection method;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peripheral blood;venous blood

血常规检验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也是主治医生判断病情的常见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其原理是观察患者血液中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来判断患者病情。一般血常规检验中所采集的血液类型分为两种:末梢血和静脉血,则对于是采用末梢血还是静脉血从不同方面有不同的看法。静脉血,即为大循环静脉和右心房中的血液,流通于全身;末梢血,即为手指血。在实际抽血中,由于末梢血采血方式简单、快捷和痛苦小的特点,更为医生和患者所青睐,但静脉血采血方式能够检验出更加准确和详细的结果,保证主治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则为了判断两种采血方案在血常规检验中是否存在差异,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对80例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80份血液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份。观察组男性患者血液为22份,女性患者血液为18份,患者年龄范围为19~57岁,平均年龄为29.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血液为25份,女性患者血液为15份,年龄范围为24~57岁,平均年龄为27.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范围和平均年龄上未有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检验方法

被抽选的患者均是在清晨大约6时,以空腹和未进水的状态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真空试管分别对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采集,再利用稀释液进行稀释并缓慢摇匀,与此同时,还要采集末梢血置于抗凝血管中,一旦将采集到的血液摇匀后,便开始对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注意事项,所有血液的血常规检验都要在采血后的2 h之内完成[1]。另外,为了保证该次临床研究的准确性,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并根据这些数据的对比了解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高低。

1.2.2 仪器定标

仪器会在长时间运转的情况下,自动开启自动清洗或是定标程序。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还需要对质控物进行测定,当各项参数均在标准范围内才可进行血液检验,标本经过充分混合后,在2 h之内测定完毕。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WBC、RBC、HCT、HGB、MCHC、PLT等结果进行比较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常规结果在WBC、RBC、HGB、MCH、MCHC、PLT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

3 讨论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依据血常规检验提供的数据对患者病情进行专业判断,而血常规血液标本对于血常规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的普及和发展,其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检查,在设备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对血常规标本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血常规检验,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相差较大,将其作为患者康复治疗依据的话,将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如果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血液标本血小板量不足等现象,需重新采集血液标本,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需严格进行血常规检验,以及采用合理有效的采血方法,避免或降低反复采血率,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在这种要求下,一般要求采集静脉血代替末梢血,主要是静脉血更能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各项数据特征[2]。

众所周知,在当前临床诊断治疗中,经常会应用到血常规检测,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可以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便于确诊患者疾病。从临床研究中发现,很多疾病的诊断对血常规检验要求非常高,尤其是一些急性病患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血常规检验确诊,才能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更便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但从医院临床上血常规检验调查中发现,很多患者在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出现溶血的现象,将无法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报告,这时则需要患者重新抽血检验,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必须选择合理有效的检验方法,提升检验效率,避免或降低血标本出现溶血的现象,缩短血常规检验时间,更早地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现阶段在医院血常规检验中,主要采血方式为末梢血、静脉血等两种,具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抽血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经常出现溶血的现象,其问题主要出现在采血方式上,当然,也存在其他的原因,而该文主要针对血常规检验采血方式展开研究。首先我们了解下末梢血,末梢血主要为患者的手指部位,由于手指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如桡动脉,在该部位采血标本的温度相对较低,再加上手指的毛细血管较多,采血速度较慢,采血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血小板粘附到患者的皮肤并形成微血块,从而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真实性。而静脉血则不同,静脉血主要来自肘前部位,相比于末梢血,静脉血内成份受到环境影响相对较低,因此说,静脉血能够更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实际情况。采血方法的不同也将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临床研究表明,末梢血采血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紧张状态,或是采血针深度不够的话,都将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相对于末梢血来说,静脉血并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静脉血采集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现阶段,医院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投入了大量的检验仪器,而由于血常规检验仪器需要的血液量较大,末梢血很难满足检验仪器对血量的要求,静脉血则不同,可以采集足够的血液,而且,静脉血管具有较强的恢复性,能够反复穿刺,这些优势是末梢血管所不具备的,再加上末梢血血量采集相对较少,如果将这少量的血液标本采用血常规检验仪器势必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该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该院收集的80例患者血液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主要采集静脉血,而对照组4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主要采集末梢血,在两种采血方法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WBC、RBC、HCT、HGB、MCHC、PLT等数值进行采集。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平均的WBC为(5.8±1.9)、RBC为(3.5±0.2)、HCT为(0.2±0.1)、HGB为(101.2±1.1)、MCHC为(320.1±2.4)、PLT为(216.3±1.4),对照组40例患者平均的WBC为(5.2±1.2)、RBC为(3.6±0.4)、HCT为(0.3±0.2)、HGB为(109.5±1.2)、MCHC为(314.4±2.1)、PLT为(229.4±1.5)等,观察组的各项检验数据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次研究也充分证实了,静脉血要比末梢血采血方法便捷,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性。

实际上,相对于静脉血采血方法,末梢血采血虽然方便、快捷和痛苦感少,但在以下方面却不如静脉血采血。①采集。末梢血是手指血,其成分是动静脉血、毛细血管血,再加上采集血液的位置较为特殊,在相同温度下,末梢血的温度是相对较低的,末梢血比静脉血容易发生溶血或是其他不利现象。除此之外,末梢血由于采血部位的特殊,不仅会出现采集时速度慢、血量少,影响采血进程,还会造成组织液混入血液中或是血小板附在皮肤上出血处而形成血块的现象,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②处理。由上文已知,在实际采血过程中,末梢血采集所用时间相对于静脉血采集是较长的,则若是末梢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太长,也会出现溶血现象,降低了GLU而出现血液中钾升高,凝血因子失去活性的问题。则为应对末梢血血液采集时间长的问题,一般会通过挤压的方式获取足够的血液,但也因此,一方面会造成组织液成分进入血液之中,血液标本被稀释;另一方面会造成白细胞破裂,数量下降,则在末梢血检验结果中的平均变异数据大于静脉血。③自身因素。静脉血血液采集多半是在人们身体的肘前位置,其成分受环境的影响很小,则静脉血血液更能反映全身循环血液的实际情况。在采集血液时,需要针管等去收取血液。而末梢血检验一旦遭遇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或是紧张,进针度不够,末梢血的检验结果就会受到影响,相比较之下,静脉血的采血便会避免这些情况。再者,在血液检验时,所需血液量多,静脉血采血可以重复穿刺,则可以将检测误差减低[4]。

此外,同为静脉采血但也分为不同采血方式。从以上的临床研究中了解到,静脉血要比末梢血检验准确度高很多,而且,静脉血受到的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少,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各项疾病上都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现阶段医院经常会出现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主要是因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而导致,现在血常规检验中更重视该采用何种方法才能延长血标本的放置时间。以往静脉采血主要采用注射器抽取静脉血放置普通的试管中,如果在放置时间稍长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血液标本中血小板逐渐降低,到检验时血小板的测定经过也将低于实际值,从而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5]。另外一种血常规采血方法主要采用真空采血的方法,将普通试管换成硅化试管,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粘附聚集的现象,另一方面防止因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程而导致血小板数发生变化,而且,由于试管为真空试管,相比于以往的普通试管,避免了血液标本与外界空气接触,延长血液标本的放置保存时间。传统普通试管采血中,由于血液标本会与外界空气接触,将会造成二氧化碳分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血液标本的pH值下降,这也是导致血液标本中血小板粘附聚集的主要原因。从临床研究中不难发现,采用硅化真空试管采血要比传统普通试管采血的保存时间长,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较高。另外,从临床感染的角度上分析采血方式,相对于末梢血来说,静脉采血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等,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健康。血常规检验中通常需要采集静脉血0.6~1.0 mL,如果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受到干扰导致检验结果有疑的情况下,可以再次抽血进行反复检验,而末梢血由于血量较少,缺乏静脉血反复采血检验的优势[6]。

反复采血检验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很大的支撑作用,例如,在一些重大疾病白细胞、肿瘤等疾病化疗中,经常会涉及到反复抽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再加上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等,增加了患者反复抽血检验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如果单方面从反复抽血检验上分析,末梢血是不具备支持多次反复抽血检验的血量,因此,为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建议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作为主要检验对象。同时,在采血方法上也应充分应用先进的真空采集技术,延长患者血液标本保存时间,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7]。

综上所述,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不同影响,该文主要研究末梢血、静脉血两种血液标本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准确性,同时分析这两个部位的采血方法,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研究表明,末梢血采集难度较大,血量较少,不利于反复采集,血常规检验准确性不高,与患者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8]。而静脉采血方式能够降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采用真空试管采血,避免血液标本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影响到血小板量,进而达到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因此,在临床上,则应该用静脉血代替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参考文献

[1]陈岩.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5(18):190-191.

[2]张颖,刘静.血常规检验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价值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16,3(7):180-181.

[3]强鑫华.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策略[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3(13):121-122.

[4]徐惠.研究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11-12.

[5]田英霞.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3):14-15.

[6]李春娜.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45):119-120.

[7]温海勋.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53):189-190.

[8]喻惠雯.血常规检验中两种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研究[J]. 现代养生,2015,16(14):125-126.

论文作者:杨海晶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论文_杨海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