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_老挝人民革命党论文

冷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_老挝人民革命党论文

冷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挝论文,革命党论文,战后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老挝党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苏东剧变后,国际反共思潮的渗透曾使老挝党在思想上一度混乱。党内的一些干部和党员,特别是一些年轻党员和干部对社会主义理想和信仰产生了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了怀疑。在党内,有些人主张搞多党制,并酝酿成立反对党,甚至有些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也参与了这些活动。一些流亡海外的旧王室成员也趁机行动,企图恢复旧王朝。还有一些极右分子组织反政府武装,举行武装暴动。不仅如此,一些在苏东地区代替共产党上台执政的右翼政党,还对老挝党施加压力,让老挝党支持和响应他们的“民主运动”。

一、老挝人民革命党的自身建设

老挝人民革命党(以下简称老挝党)的前身是1930年建立的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支部(1934年以后改称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地区委员会)。在1951年2月召开的印度支那共产党“二大”会议决定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分别建党。1955年3月22日,“老挝人民党”正式建立。在1972年2月党的“二大”会议上,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现名——“老挝人民革命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东剧变,对老挝人民革命党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外形势,老挝党迅速采取措施,稳定党的思想,加强党的组织,统一了全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认识。老挝党的领导人曾在敏感时期反复强调“无论在前进的路上还会遇到多少困难,世界局势还会发生多么严重复杂的变化,老挝党将绝不放弃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无论如何老挝党仍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①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老挝党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强化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稳定了国内的局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面对各种资产阶级思潮泛滥的局面,迅速采取各种措施统一党的思想,清除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潮,加强党在思想上的团结和统一。苏东剧变以后,老挝党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意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抵制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维护社会稳定。在党出现思想混乱的时候,老挝党果断采取措施,取缔了首都万象出现的一些宣传资产阶级思潮的“民主社团”和“自由化组织”,对党内出现的“自由化”势力迅速作出了组织处理,依法逮捕了少数闹事的敌对分子,同时加强了对国内舆论工具的控制和管理,

第二,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自身素质,打造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老挝党进一步认识到,党员干部队伍是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决定性力量。正是因为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所以老挝党非常重视对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第三,狠抓廉政建设,从严治党。随着“有原则的革新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情况对老挝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在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腐败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老挝党采取了坚决的措施,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对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污点的干部,要坚决给予纪律处分或依照法律处置。

第四,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老挝党认为,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就是群众的事业,是党生存发展的规律,要把“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群关系”作为党的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为此老挝党要求:中央领导要执行定期下基层的制度,使党群关系得到加强;各级党员干部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树立以民为本的意识,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使各级政府真正成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人民权力机构;在充分依靠群众的基础上,社会各领域要重视发扬民主,使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二、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建设

为了应对苏东剧变后的困难局势,老挝党提出了社会主义革新路线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和“五个观点”。老挝党认为,苏东剧变的原因,就在于“一是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放弃了民主集中制,搞‘民主化’;二是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造成思想混乱;三是没有及时、有效地改变过去僵化的经济体制,经济没有搞好;四是受国际上意识形态淡化思潮影响,放松了警惕”。②为此,老挝党在党的四届八中全会上提出了“六项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目标,紧紧掌握新时期老挝革命的性质;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指导老挝人民革命事业胜利的决定条件;提倡和发扬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民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和效力;把爱国主义和无产者的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相结合。”③在“六项基本原则”之外,老挝党还提出了“五个观点”,即“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本质没有改变;改革是客观需要;坚定社会主义目标,牢牢掌握六项原则;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革命品质,加强内部团结和思想统一”。④这“六项原则”和“五个观点”的提出,成为老挝党领导老挝社会主义革新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老挝党对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也进行重新界定并进一步明确。在新党章中,老挝党被明确定性为老挝工人阶级、各族劳动人民和全体老挝人民利益的代表,老挝人民民主制度政治体系的领导核心。老挝党由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革命志士分子中经过实际工作考验、有觉悟、勇于革命、愿为国际和人民做出牺牲的最受信赖的人组成。⑤老挝党强调,为了保证老挝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老挝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其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指导方针。

老挝党全面加强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党召开的许多重要会议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都是会议的主题。如在1991年3月召开的党的五大,1996年3月党的六大,2001年3月党的七大,2006年3月党的八大和2011年3月党的九大等重要会议上,都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摆在重要位置。这些会议都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全党,自强自立,深刻理解革新路线,总结经验教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老挝党强调,要把加强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要对党建工作进行革新。老挝党要求,必须抓好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思想,识破敌对势力的阴谋诡计,把党的基层组织建成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同时,还必须从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成一个强大的党。在党的建设中,老挝党也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反对教条主义和歪曲、诬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社会思潮。

老挝党认为,开展思想理论学习必须从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建设开始。老挝党要求,中央委员和部级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对党的全面革新路线的认识,建设一支具有坚定的革命立场、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得到人民群众信赖的队伍,提高党的战斗力。老挝党也强调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开展各类干部的培训,举办各种学习班,宣传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近年来,为提高干部理论素质,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改革经验,老挝党陆续选派各级各类干部到越南和中国培训和学习,同时也邀请中国派专家到老挝介绍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的经验、做法,并且派出干部到国外进修英语。老挝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掌握好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努力学习外语,提高自身水平和工作效率,培养、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老挝党还要求党员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党内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这些做法的目的,都在于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和纪律观念,消除党内不良风气,保持党的纯洁性。

三、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理论教育

在老挝党的领导下,老挝于1989年12月成立了社会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正确领导,全面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为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该委员会下设马列主义理论研究院,历史、地理、古典文学研究院,民族研究院,文学艺术研究院和经济问题研究院5个单位。马列主义理论研究院,负责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阐述老挝党的路线、政策,研究编撰老挝人民革命党史,党的领导人革命活动史,党的文件和领导人的著作,追踪国际共运和工运的发展情况。委员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对党的路线和领导以及政府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并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委员会也非常重视研究、学习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理论成果。委员会成立后,已经出版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史》、《开山·丰威汉传》、《革命领导人苏发努翁》、《马哈西拉维拉冯——生平和成果》等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了老挝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⑥

在老挝革新开放的事业中,老挝党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理论教育。老挝党的“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因此,老挝党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新认识都是其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学校,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政策。老挝党在四大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结合”,是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五个结合”,即“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结合,统一国家和民族意识教育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马列主义教育与党的路线、政策的宣传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政治、法制观念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教育相结合”。⑦与此同时,也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配备先进的技术设施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老挝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中还十分注意处理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宗教的关系,充分发挥宗教的作用,利用宗教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老挝有着悠久的佛教传统,佛教的理念和信条长期以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老挝党认为,宗教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守旧性,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但宗教的变化是缓慢的,不会因社会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消失。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也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当前生产力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的条件下,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将长期存在。由于老挝大多数国民对于佛教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党在执政实践中,应该创造性地发展或延伸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紧密结合老挝的实际国情,把佛教中有益的教义融入党的方针政策中去,避免党与宗教的对立。老挝党前任主席坎代,西潘敦在六大的政治报告中谈到宗教问题时指出:宗教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精神寄托,党和国家尊重人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权利。发展宗教事业是全体教徒的愿望。要让全体教徒在建设国家的事业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要保护宗教的平等权利,加强各宗教和教徒之间的睦邻友好,反对利用宗教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和利用宗教破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反对妨碍公民履行义务和破坏人民民主制度的宗教活动。在老挝,党不把宗教与社会主义制度对立看待,尽量寻找其结合点,强调把佛教教义融合到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中去,正义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受到政府的认可和尊重,并得到合法的活动空间。政府尊重信仰自由,保证各宗教之间的公正和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自主权利。佛教也积极配合老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佛教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优势。近年来,老挝的佛教联合会针对社会上青少年中不良风气扩展的现象,会同该会所属的道德委员会于1998年制定了道德教育宣讲计划,主要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树立青年人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讲互助、讲纪律、爱祖国、爱学习的精神。⑧佛教的教育推动了老挝经济建设,保证了社会稳定,推进了社会精神文明与和谐发展。

正是通过对老挝基本国情的认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理论教育,正确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老挝全党全社会的认识才得到了统一,也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智慧,推动了老挝社会主义“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的探索与实践。

注释:

①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第482页。

②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扫描》,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第461页。

③[老挝]潘龙吉·冯萨:《在党的光辉下》,沙潘通印刷厂2008年版,第44页。

④肖枫:《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462页。

⑤[老挝]《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汇编》1996年,第66页。

⑥文丛:《老挝社会科学委员会》,《东南亚》1991年第4期,第61页。

⑦张传鹤、梁大宗:《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教育文化政策和教育文化事业》,《东南亚》2007年第2期,第63页。

⑧李培文:《老挝执政党对宗教的认识和处理》(下),《共产党员》2006年第8期。

标签:;  ;  ;  ;  ;  ;  

冷战后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_老挝人民革命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