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效果_葡萄论文

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效果_葡萄论文

两种教法 不同效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教法论文,效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公开课上,笔者先后听了两位教师教学《葡萄沟》一文中“蒸发”一词。由于两人的教法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

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当出现“蒸发”这一词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蒸发就是液体表面缓缓地化为气体。这时,该教师怕学生听不懂,紧接着又赶忙补充说,小朋友把洗湿的衣服晾出去,晒干了,这就叫蒸发。学生听后似懂非懂。

另一位教师则以学生的感性知识作依据,想方设法启迪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他是这样教学的:

师:你们吃过葡萄吗?它是什么滋味呢?

生:吃过,葡萄酸而甜。

师:你们吃过葡萄干吗?它又是什么滋味呢?

生:也吃过,葡萄干甜蜜蜜的。

师:葡萄干和葡萄一样吗?

生:葡萄有汁,葡萄干比葡萄小多了,干瘪了。

师:新疆葡萄沟的葡萄是怎样变成葡萄干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一句话。

生: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师:你们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蒸发的现象?

生:馒头,过了几天会变成馒头干,这是馒头里的水分蒸发掉了。

生:我的湿手帕晒干了,这也是蒸发。

生:花盆里的水分蒸发了,土干了,花就会枯萎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多角度、多渠道地发散开去。

这位教师由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利用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帮助学生进行感知,使学生初步了解“蒸发”的含义,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横向沟通到日常生活小的所见所闻,认识“蒸发”现象的本质。

教师由近及远,从文内到文外,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了清晰而正确的概念,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运用,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借鉴,触类旁通,将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  

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效果_葡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