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运行研究_创新型人才论文

知识共享型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运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微观论文,自主创新论文,机制论文,动力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赢得持久竞争优势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无疑,知识在企业自主创新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企业内外的知识共享无论在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中均不可替代。因此,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一套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并通过其有效运行来激励和保障企业内外的知识共享,促进企业内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奠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并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赢得市场竞争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共享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机理

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资源通过传递、共享和运用不断地创造着价值和财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愈加感觉到唯有建立在知识资源和自主创新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有长期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和赢得市场。企业自主创新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无疑,在企业实施这三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和共享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知识共享是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是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的转变过程。知识在传递和共享的过程中,企业内知识型员工间通过知识的交流和碰撞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从而为拓宽思路和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试图封闭地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创新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单个企业无法应对复杂的市场需求,更不必说进行自主创新了,因此,供应链管理成为潮流和首选,企业与企业间不仅有竞争更有合作,从而使企业能够使用的知识资源更加扩大化,企业知识共享的范围也被大幅度地拓展。因此说,企业自主创新并非是独立于外部世界仅凭自身知识资源从事创新活动,而是能够在企业内外知识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企业通过整合自身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获得技术创新的收益。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需要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很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并且能够调动多种技术手段垄断技术,防止模仿。总之,企业建立在知识共享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创建良好的内外知识共享的环境和机制,使得企业内部知识型员工相互间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愿意进行知识共享,同时也能够根据企业创新实际需要与外部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共享,并在共享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新知识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自主创新建立在知识创新基础上,而知识创新又建立在知识共享平台上,因此,企业知识创新也是企业内外知识共享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自组织理论,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足够的负熵流,并且处于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形成新的“活”的有序结构——耗散结构。所以,企业知识创新系统对环境因素有选择、有过滤地保持充分开放,打破系统内部原有的“超稳定”结构,使其远离平衡态,是其向有序演化的前提条件。企业要进行知识创新,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与外部进行广泛的知识交流。因此,企业自主创新所依赖的知识资源、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并非仅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在企业内外互动式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的,从其内在模型中可以看出,企业知识共享有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内的知识共享,包括企业内个体间的知识共享、个体与团队间的知识共享及团队与团队间的知识共享,这种知识共享主要依托于企业自有知识资源,在企业内员工间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知识创新;另一层面是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包括与外部企业、高校、咨询机构等知识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企业内外通过知识共享能够不断创造出新知识形成创新因子,同时,在企业外部知识场中也存在诸如知识产权转移等方式所形成的创新因子,这些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创新因子共同作用并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种企业内外知识共享的循环往复能够使得企业知识创新得以螺旋上升,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是,这种知识共享在企业内外的实现需要解决诸多的问题,主要有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性、知识本身的共享难度和组织间知识共享的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便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羁绊。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这种基于知识共享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并有效地运行之,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地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知识共事型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概述

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满足市场需求和赢得竞争,企业需要进行创新特别是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而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不仅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要求更高,同时,在市场竞争激烈、政府积极倡导自主创新的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企业自主创新成功率也越来越低。我国企业由于缺乏科技创新资金和创新型人才,不能有效化解和规避创新风险,特别是由于产权保护等问题导致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地为企业带来利益。从而出现所谓的“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使得企业缺乏进行自主创新的系统动力。因此,当前我国需要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特别是要充分挖掘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所谓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是指推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各种动力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以及为改善、激励这种作用机理所形成的动力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在企业整个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中,又可以分为宏观动力机制和微观动力机制。宏观动力机制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一系列动力因素组合,包括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等。微观动力机制是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企业内部动力因素组合。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自主创新更多地建立在自身知识创新的基础上,而知识创新依赖于知识共享。Nonka(1994)把知识共享作为知识创新的首要阶段,他认为一个组织或社区本身并不能创造知识,只有组织或社区成员所拥有的知识财富在集体中经过共享、讨论、分析之后,才能激发组织或社区的知识创新能力,在创新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知识共享。这种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中,知识的流动大幅度增加,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纷繁复杂,因此,仅有企业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特别是企业集群和供应链的发展,企业需要打破自身边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知识共享,创造更多的企业知识,为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内成员、团队间知识共享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传播,多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是错综复杂地同时进行的,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多向循环回路。知识共享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多向循环回路中得以实现的。但是知识共享存在诸多障碍,包括知识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因此,企业基于知识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有相应的动力机制来促进企业内外的知识共享。研究发现,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包括:基于市场需求和顾客满意的创新机制、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和自主创新动态管理机制。这种微观动力机制作用的发挥可以使企业内部及其与外部通过知识共享、使用和创造来实现知识创新,并最终引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在企业内部,基于知识共享的微观动力机制如何有效运行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确实是需要管理者密切关注并研究实施的。

三、知识共享型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运行内在机理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而这又是以企业内外知识共享为前提的,因此,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主要在于促进企业内外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活动,并最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上文所述,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创新机制、人才引进和开发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动态管理机制,这四种机制所包括的内容也异常丰富,并形成一套系统的组合运作机制,其内在机理如图所示,发挥着促进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源动力机制。这些微观动力机制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在关系分述如下:

1.企业利益驱动力是先导,企业家创新精神是“触发开关”

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中,企业利益驱动力起着重要的核心和枢纽作用。这不仅由于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还因为企业外部的各种动力要素最终都将转化成企业利益驱动力而发挥作用。这种核心和枢纽作用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来说则是拉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先导力量,即企业利益驱动力是刺激企业从事自主创新活动的导火索。如果说,企业从事自主创新活动却不能带来任何利益,则企业不可能进行资源的投入来进行什么自主创新活动,同时,这条导火索的点燃需要有企业家创新精神来实施。在一个企业家创新精神缺乏的企业中,其面对外界各种环境所凝聚成的企业利益驱动力时反应迟钝,甚至没有完全没有反应,那么将会导致企业裹足不前并最终为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家创新精神犹如点燃企业自主创新导火索的“触发开关”,由于这种“触发开关”的灵敏性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利益驱动力及时反应,从而推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

2.创新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

企业自主创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主要依赖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性强、能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其工作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同时,他们在感知自我社会角色和价值等方面也更加敏感。因此,如何为知识型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乃至于投身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环境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机制能够通过积极推进人本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进行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不仅为企业创造自主创新的氛围,让企业内所有员工积极参与进来,同时,也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方式选择自主创新类型,为企业知识创新、自主创新资源的拓展和丰富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3.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

建立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企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资源是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型人才的企业无法奢谈自主创新。因此,企业需要以自主创新战略为导向,建立一套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帮助企业吸引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并有效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潜力,具体在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开发方面,企业需要坚持“吸引和引进人才,扩大人才队伍;培养和开发人才,提高人才效用”理念。创新型人才更加注重企业环境,因此,企业需要为吸引和引进人才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工作和生活环境,打破限制人才引进的条条框框,多渠道、大范围地吸引和引进人才,从而能够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创新型人才。引进的人才还需要通过合理手段进行创新潜能的开发,特别在学习型社会中,创新型人才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才能适应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社会需求,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提升,如企业内的传帮带、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培训以及更大范围的项目合作等。

4.人才激励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催化剂

企业拥有创新型人才并不能保证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在利益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适当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催化剂,它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来。研究表明,在同样外部条件和初始规模相当的企业中,具有强激励机制的企业比弱激励机制的企业自主创新速度快;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创新动机强,其自主创新的速度也快。由此可见,人才激励机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催化效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承认智力资本的价值,保护智力资本,并赋予其合法获取收益的地位,使知识资本和技术要素应拥有经济权力和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公开竞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要从物质报酬、精神报酬、企业文化等多方面来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员工、团队等不同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与创新,并最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意愿和动力的大幅提升。

5.自主创新动态管理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保证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内外会不断地有新知识的涌现、交流与共享,同时,外部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企业自主创新活动需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实时地进行调整。在自主创新动态管理过程中,企业要适时监控利益驱动力、团队创新过程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状况,并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适当调整,这也是企业在复杂外部环境变化过程中的自我调适行为,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适应市场的重要保证。自主创新动态管理机制包括目标优化机制、质量保证机制、进度跟踪机制以及创新保障机制等,企业需要通过这种自主机制动态管理机制来适时调整自主创新过程和质量。在当前市场环境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下,企业创新活动也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因此,企业需要对自主创新活动进行动态管理,一方面,通过动态管理适时地监控和调整创新方向、质量和进度,从而相应地提供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保障性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动态管理适时地引入市场信息和创新知识,避免企业自主创新活动落后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并最终为企业赢得市场提供保障。

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型员工,特别是依赖于知识型员工间通过知识流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来予以实现。在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形下,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自身的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并有效地运行之,以激发企业内管理者、员工个体和团队等创新型主体不懈地进行知识共享和互动创新,并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持久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最终实现企业长远利益。

标签:;  ;  ;  

知识共享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运行研究_创新型人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