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产党人的生命价值取向_人生价值论文

坚持共产党人的生命价值取向_人生价值论文

坚持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取向论文,人生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应当更好地坚持这一人生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推进党的事业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呼唤、时代的呼唤。

共产党人选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价值取向的科学依据

人生价值是指人在生命历程中其言行对他人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功用。人生价值取向是指在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人生价值中选择其一作为自己人生指南的行为。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同,其人生价值取向也就不同。对他人和社会是只讲索取还是重在奉献,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人生价值取向。共产党人认为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而服务就是奉献。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将其经典式地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人选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不是盲目的,而是以其所信仰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党的性质和宗旨作为科学依据的。

从世界观来说。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所指,而一切推动历史前进的人们都属于人民的范围。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人的自觉参与的历史过程,其推动力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所以,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全心全意为历史的创造者服务,也就是在推动历史前进。

从人生观来说。生活于社会之中的每个人都有着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双重身份。在价值关系中,作为服务者,他是价值主体;作为被服务者,他又是价值客体。为谁而生,为谁而死,或者说为谁服务,是人生价值取向的核心和实质。判断某一人生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服务的对象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还是阻碍历史前进的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所以,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从党的性质和宗旨来说。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为人民谋福利,是党生存和活动的唯一宗旨。这一宗旨体现在共产党人的实践中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一个人当他选择了做共产党员,那就等于选择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

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83页)自此,为绝大多数人即为人民谋利益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1094—1095、1096 页)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被规定在党的七大党章的总纲和党员义务之中。以后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坚持了这一规定,这就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价值取向的本质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的本质要求是:第一,要为人民服务;第二,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前者讲的是为谁服务即服务对象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出发点问题。我们只能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为人民的敌人、人民的罪人效劳;只能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能为少数人谋私利。后者讲的是怎样服务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态度问题、责任心问题。所谓全心全意,就是一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更不是虚情假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衡量标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共同的人生价值取向,而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于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勤政为民、廉政为民。

勤政为民,就是要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心里惦记着大多数老百姓,特别是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户,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坚持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和向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真正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绝不能为了创造个人的所谓“政绩”而不惜劳民伤财,损害群众的利益。

廉政为民,就是不以手中之权,谋取私利。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这种权力从本质上说姓公不姓私。掌握它的人,只有为公的义务,没有为私的权利。就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能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而不能铺张浪费,更不能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肆意挥霍人民的血汗;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而不能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更不能贪赃枉法,充当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乃至黑社会势力在党和政府中的代理人、保护伞。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贵在理性自觉

同是共产党员,同是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其中还涌现出雷锋、焦裕禄、张鸣歧、孔繁森、李润五、李国安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而极少数人却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堕落成刘青山、张子善、王宝森那样的腐败分子呢?深层原因,在于思想认识是否达到理性自觉。

有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共产党员也是人嘛!”言外之意,共产党员自私自利,本在“情理之中”,所以,“心安理得”。还有人说,自己违法乱纪是“社会环境所迫”。言外之意,自己不廉,主要是外因所致,“不得已而为之”。看来,要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必须从思想认识上弄清自私是不是人的本性,弄清个人廉洁与否同社会环境到底是什么关系。

自私是指一个人在处理自己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时,将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和社会利益之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自私行为是由自私思想支配的。自私与否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的经济制度和人们在这种制度中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地位,就有什么样的公私观。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人类社会已存在数百万年之久,但有阶级的所谓文明社会只不过数千年。人从脱离动物界成为人开始,就组成集体,进行劳动和生活。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人们的劳动果实没有剩余,所有的财产都是公有的,因此,根本无“私”可言。直到近代,在有些原始部落的语言中,“我”和“我们”还是一个词,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感到有把“我”和“我们”区分开的必要。只是在劳动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以占有他人剩余劳动为生的剥削阶级,才产生了私有观念。无产阶级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以出卖自身劳动为生的阶级。无产阶级深知,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它以解放全人类为其历史使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公无私的阶级。作为这个阶级先进分子的共产党人则是最大公无私的人。由此可见,自私不是一切人共有的本性,它只是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本性。至于某些劳动者乃至共产党员的自私行为,并非本身所固有,而是受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自私思想腐蚀、自私行为影响的结果。

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本性,体现在人生观上,就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具体说,就是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反对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极端个人主义;坚持合理的个人利益原则,反对不择手段攫取他人和社会财富的拜金主义;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反对肆意挥霍浪费人民财富的享乐主义。总之一句话,只求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不求个人“活得潇洒”,“过得滋润”。这便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能够抵挡住功名利禄、金钱美色的诱惑,身处“清水衙门”而不悔,日子过得“寒酸”而无怨的秘密所在。需要指出的是,大公无私的“无私”,指的是不自私,它是共产党人在处理个人同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的一种崇高的人生道德境界,而非一般地排斥、否定正当的个人利益。这是因为,正当的个人利益的获取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共产党人也不例外。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是与红尘无缘的苦行僧,更不是连情爱也不懂的“冷血动物”,而是象常人一样,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就是说,在人生目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共产党人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意义上,共产党人在政策和法律规定范围内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则同样应该得到满足,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社会环境,是指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在诸社会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所谓大环境,主要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状。所谓小环境,即个人直接接触的生活圈,主要指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等。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无论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其好坏优劣,都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乃至整个人生观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常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这个道理。但一个人变与不变,向什么方向变,关键在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由此决定的对外界环境中积极健康和消极腐败这两种对立因素所持的态度。虽生活在良好优越的环境之中,却羡慕追求消极腐败的东西,也会变坏;相反,虽生活在不良甚至恶劣的环境中,但能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的东西,也不会变坏。这就是“近墨者未必黑,近朱者未必赤”的道理。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有人成长为人民英雄,有人却堕落为可耻的叛徒;在今天和平建设时期,有人成长为好党员好干部,有人却蜕化为腐败分子,就是明证。就拿李润五和王宝森来说吧!两人同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同处在北京市人民政府这一小环境中,而一个成为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另一个却成为典型的腐败分子。所以形成天壤之别,归根结底就在于是否自觉坚持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

当今中国的社会环境,积极健康因素和消极腐败因素并存,积极健康因素虽占主流、处于主导地位,但消极腐败因素也相当突出。就人生价值取向而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冲突和较量,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激烈;是“人民本位”还是“个人本位”的分野,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鲜明。毋庸讳言,当前社会环境的污染确实比较严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及人际交往的许多领域和方面,有的已到了正不压邪的地步。认为“纪不治众”“法不责众”;面对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总觉自己“吃亏”,心理不平衡,因而对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既憎恶又仿效,确已成为不少人的矛盾心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清清白白为“官”,确实不易。但如果连不贪污、不受贿、不赌博、不好色都做不到,那就不能一概归罪在社会风气不好上,而应着重从主观上,从自己的灵魂深处找病根。须知,保持这样的大节,就连普通公民都应该做到,更何况共产党人!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自私并非是人的普遍本性,更不是共产党人的本性,共产党人的本性是大公无私;个人廉洁与否并非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关键在自身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否正确。今天,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我们更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取向。心有长城,能挡住狂澜万丈。身为共产党的“官”,又一门心思想发财,自以为“看破红尘”,想“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手中有大权,潇洒用一回”,抱着“你捞我也捞,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的态度,那就没有不栽跟头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坚持党性原则,任凭他人说什么“犯傻”“窝囊”“正统”“古板”去吧,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念,这样的胸怀!

优秀信访干部吴天祥说:“人生在世,奉献二字。”“如果说我还有什么奢求的话,就是见马克思以后,人们在我的墓碑上写下‘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想,这无疑是千百万共产党人的心声!

标签:;  ;  ;  ;  

坚持共产党人的生命价值取向_人生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