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施科教兴国四大工程_知识经济论文

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四大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视论文,科教兴国战略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与研究科教兴国战略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既要立足现在,又要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是全面的、系统的。在研讨科教兴国战略的未来发展时,我们认为,必须尽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四大工程结合起来,即把科教兴国战略同教育工程、创新工程、网络工程、可持续发展工程结合起来。

一、要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教育工程

知识经济的曙光正在地平线上升起,未来的经济竞争主要是高技术的竞争、高技术产业的竞争、知识经济的竞争和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竞争。而经济的竞争和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同教育的竞争、科技创新体系的竞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当前高科技条件下和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必须把科教兴国战略同知识工程、知识经济、知识创新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知识经济”中所谓的知识,是广泛意义上的知识,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它不仅包括各种理论形态的知识,而且包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因此,我们为培育人才而发展高等教育时,要有全面认识,培育的人才是全面的,发展的高等教育也应是全面的。

(一)清醒认识人才资源的现状

当前制约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最大难题,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最大制约因素,主要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我们国家从纵向比,每年培养的人才都有增加。从横向比,每年培养的人才却不算多。虽然,人才培养不算多,但分配起来很困难,发挥作用也很困难。这是一个矛盾,是中国人才现状的写照,又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从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看,我国人才的数量不算多。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比例达到50%,而我国只有6~8%。究其原因,一是科技同经济脱节;二是转化经费不足;三是科技转化人才太少。我国的大学在校生已有300多万人,比1990年增加100多万人。1995年万人中平均有大学生24人,1998年万人中平均只有27.5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太少,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预计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体规模将比现在扩大15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不算小,但增量主要靠发展职业教育。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将接近15%,更多的适龄青年有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需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即使实现了,我国的人才的培养,不是多了,应该说是少了,到那时,人才资源问题,仍会成为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仍会成为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科教兴国的战略来看,我国的人才资源的质量亟待提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人才短缺,从事高科技产业开发和管理的人才更加短缺。二是人才层次较低,绝大多数人受的教育是初等教育,受中等教育的人不到一半,受高等教育的人则不到10%。根据我国教育部的推测,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才达到15%。三是男女成人文盲比例较高,据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公布的资料,1995年我国的男文盲高达10%,女文盲比例高达27%。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到2010年,全国95%以上人口所在地区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城镇和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这是个可喜的消息。但我们不要忘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是个动态概念,现在看来是先进水平,未来就不一定是先进水平。

从科教兴国的战略来看,我们亟需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大量优秀人才流失海外,对我们开发人才资源是不利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突破20万人,回国服务的仅占1/3,只有7万多人。我们应尽快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特别要吸引成才的人,回国参加建设、报效祖国。我国吸引人才的政策不断在完善,对吸引人才有利,但也不够有力,因而其效果不够理想。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应是重要国策,潜力很大,应全力争取扩大人才资源。

(二)认真学习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

在知识经济竞争中,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所以当前各国都在为争夺人才进行空前的较量。在当今社会,谁有人才,谁有创新,谁有高技术,谁就能生产新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谁就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人才资源问题,是关系经济兴衰、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育人才资源,必须学习国内外的经验,开发人才资源。国外开发人才资源成功的经验是很多的,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重视培育人才资源。美国的经济为什么长期雄踞世界第一,关键就是美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培育人才资源,吸引人才资源。近半个世纪,美国政府制定了种种有力措施和优惠条件,在全世界广引人才,使美国的人才优势日益显著,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位,从而不断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经济雄踞世界第一位。美国总统不少被誉为“教育总统”,克林顿更是如此,这也许是近10年来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德国、日本的政府,也都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育人才资源,这也是这些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多方集资兴办教育,广开培育人才资源的门路。美、英、法、德等国都有不少私立大学,即使是公立大学,也注意广泛吸收民间捐款,多方集资,大办教育。美国现有高等学校3500多所,在校大学生高达1200多万人。美国的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有41万个,拥有200多万高级人才。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有不少世界一流科学家。美国还用高工资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吸引人才。据有关统计资料,在美国“硅谷”工作的高级科技人员,有1/3是从外国引进的。战后,美国从世界各国接纳的高科技人才已达50多万人。近20年来,仅我国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就高达20多万人。美国这个经验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必须下决心,改善成才条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广开人才资源门路,为现代化建设奠定雄厚的人才资源基础。

(3)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保证人才质量。名师出高徒,这是办教育的一条规律,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美国、日本等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日本等国都非常重视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教师的工资一般高于同资历的公司雇员的。政府官员都非常敬重教师。不少优秀人才不愿从政,而愿从教。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也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新加坡政府不但加大教育投入,大办教育,培育人才,而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吸引和利用海外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因而新加坡的人才资源很丰富,为新加坡经济腾飞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转变企业经营观念,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大都认为人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所以都愿意拿出巨资培养人才。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吉认为,人才比资金和技术更重要。三星集团拥有20万员工,办校14所,投入教育培训费高达1亿多美元。这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外许多企业家认为教育和培训人才是最好的投资。要想使企业成功,就必须拥有人才,人才越优秀,成功率越高,而要拥有优秀人才,一靠培养,二靠吸引。青岛海尔集团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海尔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三)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教育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战略,作为国策。重视教育,就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教育投资占GNP的比例,目前发达国家为6%,世界平均水平为5.5%,我国不到3%,还赶不上一些发展中国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刚果为5.4%,埃及为4.9%,坦桑尼亚为4%,约旦为7.8%。

新加坡的教育投入是很大的。从196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的教育投资保持持续增加的势头。从1960年的1640万新加坡元增加到1970年的1.96亿新元、1980年的5.56亿新元、1990年的22.55亿新元,1993年进一步增加到32.06亿新元,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人均达到1080新元。这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重要重原因,是新加坡1997年人均GNP达26730美元的重要原因。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滞后。近几年加大投资力度,尽快促进教育发展。根据巴西教育部的统计,1993年巴西教育经费占GNP的3.5%,1997年已增加到4.6%。1997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一项“全国教育十年发展规划”,力争使教育经费到2007年增加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使在校大学生人数翻一番,并基本扫除文盲。巴西近10年高等教育发展很快,1997年大学生激增到200万,新招大学生64万人。巴西重视教育,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巴西人均GNP达到4501美元的重要原因。

我们国家教育总投入,年年有所增加,但从占GNP的比例看,不尽人意。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不小。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否则贻误时机,将会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们应明确认识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教育方面的一些指标,排名却很靠后,这里的根本问题是投入不足,制约教育发展,因而成为“劣势指标”。我们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首要的问题,要解决教育滞后的问题。

加快教育发展问题,主要是要组织实施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保全国95%以上人口所在的地区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城镇和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将接近15%,更多的适龄青年有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机会,还要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努力实现4%的目标。还应加大措施,加大投入,促使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二、要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创新工程

科教兴国战略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未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启动教育工程,而且要启动创新工程。

(一)必须重视创新体系的建构

创新概念早已有之。熊彼特发展了创新概念,并赋予新的涵义。按照熊彼特的理论,“创新”可以认为是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已有知识要素或新的知识要素的重新组合。其中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的涵义是比较广泛的,创新的内容包括多方面,具体谈之,约为五个方面,一是引入新产品或提高产品的质量;二是采用新的生产力法;三是开辟新的市场;四是获得新的供给来源,包括原料或半成品;五是实行新的组织形式。

后来,彼得·德鲁克进一步发展创新理论,提出“社会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欧盟1995年度提出的《创新绿皮书》又进一步发展了德鲁克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可能”。“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机制或技术过程,此外还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发表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文件,强调指出:“国家创新系统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创新与扩散新技术,创新是这个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德、英、法、荷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国家创新系统和体系,都非常强调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创新环境的作用。

最近两年,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并逐渐影响中国,创新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不少人在研究创新,不少地方在制定创新体系,对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认识又深化一步。《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以中国科学院名义撰写的论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调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国家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并具体分析了建设面向21世纪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和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对国家创新体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他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客观的、综合层面的体系,它是个网络体系,是区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单元组成,分若干个系统。”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创新问题,他把创新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又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断,对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推动科技、经济、社会的创新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必须加强对国家创新问题的研究

国家创新体系是弗里曼和纳尔逊首先提出的。弗里曼于1987年出版了《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济》一书,探讨了日本的“技术立国”政策及其创新机制,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美国学者纳尔逊出版《作为演化过程的技术改革》一书也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弗里曼1992年还将创新系统区分为广义系统和狭义系统,广义系统指国家创新系统包括国民经济中所涉及的引入和扩散新产品以及与此有关的过程和有关系统的所有结构。狭义系统指国家创新系统仅包括与科学技术活动直接相关的机构。1993年,纳尔逊主编的《国家创新系统:比较分析》,则进一步从广义上理解国家创新系统,把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看作是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主要成分。1992年丹麦学者伦德华尔主编出版《国家创新系统:一种创新和交互学习的理论》,强调指出:国家创新系统是由一些要素及其相互联系作用构成的复合体,这些要素在生产、扩散和使用新的、经济上有用的知识的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系统。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专题报告,认为国家创新系统中必须重视个人、企业和机构之间的技术与信息流动,必须重视知识的生产、储存、转移和应用,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召开前夕,中国科学院也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研究问题,一方面参阅伦德华尔的《国家创新系统:建构创新和相互学习的理论》和纳尔逊的《国家创新系统:比较分析》等著作,另一方面,比较分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5个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总结了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编写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长篇报告。江泽民同志批部阅了报告,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出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验,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接着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从此,我国开始研究国家创新体系。

(三)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

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具有全面的结构、功能。国家创新体系应包括:创新机构、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政策、创新基础设施。还应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

在建设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时,还要解决好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任务和人才培养等问题。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有多种,有具体目标和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使我国的创新综合能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促使我国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有较大提高,造就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技术创新企业、国家科研机构和重点高等院校。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任务也有多种,有基本任务和一般任务。其基本任务是:提高国家科研机构、企业和高等院校等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且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先进的高等教育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的制度。创新涉及人类的一切活动领域,包括制度创新、体制创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

在建设创新体系时,我们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意识问题。一个好环境,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有利于创新体系应运而生。良好的环境是指有一个有利于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优化投入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创造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合理分配的奖励环境;有利于保持创新的法规环境。

根据以上分析,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大体如下:

三、要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网络工程

知识经济是构筑在网络上的经济,也可说,没有计算机网络,就没有知识经济。因此,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必须努力建设网络工程。

(一)必须重视网络化浪潮

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人类进入数字化阶段。在发达国家,人们争先恐后地“上网”,在我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上网”。据《美国周刊》统计,1996年,全世界网络用户约5000万。网络用户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有关专家预测,2000年的网络用户将达到2亿。

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到1997年10月底,我国因特网用户为62万,占人口总数的0.05%。我国的因特网用户虽然很少,但上网速度很快。国际上因特网从对公众开放到拥有5000万用户,只花了4年时间。在当前互联网大发展的时期,我国互联网也将有一个大发展。

因特网迅速发展,举世瞩目。199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主题就是“建立网络社会”。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也要重视网络化革命,重视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并注意及时制定有关法规,保证网络革命健康发展,加速建设各种网络系统,促进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二)必须重视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发展很快,作用日多,简述如下:

(1)传播知识。一旦上了信息网,可以周游世界,获得新知。可以坐在电脑前,广晓天下事。调来丰富的资料,从事研究,从事创作,著书立说。也可通过网上教育,接受培训,获取知识,武装头脑,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2)传送文件和邮件等。文件传送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共享的基本手段。文件从源地址计算机的文件系统发出,送到目标地址计算机,并写入它的文件系统。这样传递文件,不仅快,而且准,且节约。

(3)交换信息,网络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可交换各种商品,既有物质商品,又有精神商品,还可进行各种服务、思想、知识的交易,包括网络生产,网络商务、网络银行、网络消息、网上交易、网上医疗等形式。

(4)获取效益。网络系统是高技术系统,是高投入和高收益的系统。建设网络系统花钱很多,但其回报率、收入也很高。1998年6月24日,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国际数据公司发表的调查报告认为,美国商业和私人因特网用户的网上开支1998年达到1240亿美元。到2002年,该项开支则将增加三倍以上,总额可望超过5000亿美元。预计到2002年商业用户在因特网技术开发方面的开支将从1998年的620亿美元增至2000亿美元,约占所有技术开发项目开支的20%。因而在此期间,美国用户在与因特网相关商品及服务方面的开支将达到2500亿美元。网络服务公司的股票大幅攀升,也说明投资因特网建设的经济效益很高。

(5)休闲娱乐。通过工作站,按编制的菜单和规定进入通道,可周游天下。可以上网购书,可以看电影、听音乐、做游戏、画画、聊天,使人们的休闲娱乐上一个新水平,呈现一种新境界。

总之,网上世界,将对我们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的建设。但网络作用还有负面影响,如网络犯罪、电脑犯罪、电脑黑客、网上赌博、网上色情等。因而也要尽快建设网络道德,保证网络健康运行。

(三)必须尽快建设我国的网络系统

发达国家都在加快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网络系统。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追赶发达国家,也必须重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网络系统。这是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也是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许多先进省市和地区,都对建设高速公路,建设网络系统表示浓厚的兴趣。北京、上海、广东、江苏,都采取许多有力措施,山东省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急起直追。

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网络系统,在技术上没有多少难题,主要是经费问题。一是要加大建设经费,二是要增加研究经费。1997年美国R&D总投入(包括公共和私人投资)达2070亿美元,相当于法国1999年的财政预算。而我国1997年政府R&D的投入为394亿元人民币,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0.6%。我们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国力承受能力,适当增加R&D的投入,适当增加网络建设资金,使网络系统有一个较快发展,使网络建设上一个新水平,这对未来中国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要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工程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同为当代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可持续发展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科教兴国,就必须研究可持续发展。

(一)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早就有之,但作为一个新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才提出来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指出:在过去,我们应当关心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现在,则应迫切感到生态压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在未来,我们应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希望人民有能力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更加正义和更加安全的未来。这个希望得以实现,“取决于现在就 开始管理环境资源,以保证可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这个报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大会是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新战略的大会。有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有11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国总理李鹏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接着,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主题就是“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会议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和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都强调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从此,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在我国,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1995年和1996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四次人大会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在中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战略”。这样一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成为不可分割的两大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又将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经济和可持续社会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成为有关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①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亟需把积极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特别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在经济增长中,不要滥用资源,而要节约资源,以便使资源成为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并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增长。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社会要公平发展,社会的各方面要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①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道德原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没有公平发展就很难有可持续发展。谈到公平,主要有人与自然的公平、现代人之间的公平和现代人与未来人的公平。人与自然要公平,要求人应尊重自然,成为自然的朋友,与自然携手并进,协调发展,绝不要横眉冷对自然、滥用自然、破坏自然。现代人之间要公平,世界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就很难公平,也很难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权和公平的发展权,要努力消除贫困,消除愚昧,消除不公,大家都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和消费的权力,这样社会就比较稳定,比较健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人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既要考虑现代人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人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而要在保护后代人的利益前提下满足现代人的利益。②持续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时,一定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各种资源都是有限度的,开采要有度,消费要节约,通过资源合理消耗和资源的合理取代,使资源源源不断为我所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之不竭的源泉。③共同性原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必须共同行动,共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使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三)尽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要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发展科技和教育为重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要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两个战略各有特殊内容,又有其共同要求。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实现可持续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教育。靠科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靠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可持续发展;靠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有密切联系。通过教育广泛宣传,使可持续发展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人人遵守,人人尽力,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实施可持续发展,关键在高素质人才。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必须改革。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又必须加强教育投入,调整教育结构,推动教育革命。利用科技和教育这两个车轮,推动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必须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地联系起来,以科教兴国带动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促进科教兴国。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标签:;  ;  ;  ;  ;  ;  ;  ;  ;  ;  ;  ;  

重视实施科教兴国四大工程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