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论文_朱必强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论文_朱必强

(南开大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机构职能逐步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简要回顾了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梳理了今后改革的重点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政府管理;行政体制;改革;任务进展;研究

引言:

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基础性、支撑性、服务性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成为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回顾总结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明确重点任务,为更好地推进改革凝聚共识,显得尤为迫切。

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

改革开放后,从1982年开始,围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先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改革。1982年的改革,主要是大幅精简机构,破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1988年的改革,主要是精简机构、人员,推动政企分开,提出政府要转变职能;1993年的改革,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重新明确党政机构的职责关系,开始建立公务员制度;1998年的改革,大刀阔斧削减国务院的部门和编制,地方政府也相应削减,不再允许党政机构办企业;2003年的改革,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设立国资委,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体系建设,在食药监和流通领域进行体制改革,在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改革上有所突破;2008年的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部门权责关系,着眼于宏观调控和改善民生,推行大部制改革,在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领域进行了高度整合;2013年的改革,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撤销铁道部,分割为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建立了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务,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加强了国家安全事务工作。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服务于、服从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018年的改革,与党的机构改革协同推进,为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对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职能进行了优化和加强,一些职能相近的政府机构与党务机构进行了有机整合。新组建了自然资源部、文化旅游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进一步推进了简政放权,有利于优化机构职能,理顺权责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越来越向深水区挺近,机构职能不断优化、机构权责更加明确、机构数量和人员持续缩减,行政效能大幅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成就。

(一)政府职能持续转变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关键环节[1]。自1998年的改革以来,政府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政企分开全面推进,政府的职能逐渐从微观管理转到宏观调控上,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服务市场经济主体、优化市场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生态治理成效上,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也逐渐从偏重于行政手段转变到更多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上,在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上逐渐从只管事后转变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部门间权责关系混乱纠缠的现象逐渐得到解决,政府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二)机构改革持续发力

历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以机构改革为突破口,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也成了改革的重中之重。虽然在多次的机构改革中存在精简后再度膨胀的问题,但从总体来看,国家层面的政府机构由最多时候的上百个减少到如今的26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也在持续扁平化、轻量化。一些服务于计划经济的职能部门基本都被撤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机构逐步增多。

(三)行政管理理念持续改进

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理念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通过历届政府持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级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理念实现大幅度转变,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理念被广泛认同,建设责任政府、法治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得到良好贯彻。在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行政管理方面影响深远,为化解社会矛盾、建设服务型政府打下坚实基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行政管理体制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持续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实质上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各级公职人员的行政理念迅速转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推进。

(四)人员队伍持续规范优化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和强力推行,都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队伍持续规范化和结构优化提供了保障。“凡进必考”成为全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的根本原则,通过严格的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基本杜绝了违规进人和暗箱操作,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有思想、有能力的有为青年通过公开招考渠道进入国家机构,为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打下了坚持的人才基础。与此同时,各级人事主管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规则程序进行了持续完善,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离任审计等方式,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人员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一)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习近平总书明确要求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调整优化,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不转变,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以推动[2]。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政府效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机构改革,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政府职能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改革、撤并,而应该是为解决服务不到位、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因此,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放在转职能、提效能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与我国整个国情相适应[3]。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了科学论断,各级政府就要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来进行体制改革,着眼于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科学配置机构和职能,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破除阻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行政体制障碍,对破坏市场公平环境的行政职能要坚决取消,大幅降低行政环节的市场交易成本,从而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在社会管理上,应加强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民忧、应急管理、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发展医疗卫生和教科文事业上的职能,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证社会公平的底线,提高社会公共福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应注重打造高效廉洁高素质的公职人员队伍,坚决反对“四风”,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三)政府机构职能之间要权责明确

要持续理顺政府职能体系,细化各类机构、部门间的权责关系,把涉及到应急管理、民生大事等方面的职能进行归类整合,坚决防止出现“九龙治水”的现象,简化群众办事程序,让“最多跑一次”成为基本的行政服务理念和原则。对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的事务,应建立权责体系,建立高层次的协作机制,明确牵头负责部门的权力和职责,明确配合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形成合力,分清主次责任,防止出现权责不对等、管理群龙无首、出现问题无人负责的局面。

结语:

总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后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统筹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着眼于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高效服务型政府,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王浦劬.论转变政府职能的若干理论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 (1):31-39.

[2]李克强.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J].求是,2014 (9):3-10.

[3]周济南.浅析“新常态”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经济期刊,2015(3):267-267.

论文作者:朱必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论文_朱必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