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的社区中医治未病模式研究*论文_陆萍,朱晓倩,王云霞,沈琳(通讯作者)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01

摘要:目的:将中医治未病服务纳入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中,并研究其成效。方法:通过梳理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及流程,对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培训,搭建中医治未病宣传平台,形成基于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中医治未病模式,纳入考核并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实施前后家医团队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治未病能力均较前有显著差异,居民知晓度、服务满意度也明显提升。结论:本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中医治未病能力及服务覆盖面,有助于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值得在基层推广。

关键词:家庭医生团队,中医治未病,模式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he community based on family doctor team

SHEN Lin,ZHU Xiao-qian,WANG Yun-xia,LU Ping

(Malu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Jiading District,Shanghai 2018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Methods:After combing the content and progres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training the family doctor team. Then set up the platform and establish the mode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based on family doctor service,also bring into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Results:After the mode,the ability of family doctor team on TCM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improved,also the residents awareness and service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 improved. Conclusion:the mode helps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bility and service coverage,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level of community residents,worthy of promotion in the primary.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tea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mode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及医学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卫生管理部门推出了以“家庭医生服务责任制”为主的社区卫生医疗改革方案。同时,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更是与21世纪医学变革的主流相契合――即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提高健康人群的防病意识。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1年开展了以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主并与居民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于2014年起积极探索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的社区中医治未病模式的研究,旨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能力,更好的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医”,从而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取法,选取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家庭医生团队全40名医务人员。

满意度问卷调查研究对象选取采用随机抽样法,按照以下标准选取,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周岁;②能够交流;③愿意接受调查。排除标准:①不愿接受调查;②填写调查问卷不认真;③答题时间超过1h。[1]每个家医团队抽取签约居民60名进行入户问卷调查,2015年6-7月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后有效问卷1073份,回收率为89.4%,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保留问卷。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内容纳入家庭医生工作内容后,2016年6-7月向1073位已调查居民发放相同问卷,回收984份,回收率为91.7%。

1.2 研究方法

1.2.1 梳理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及流程

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为范本,基于嘉定及马陆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社区实施的技术规范,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加入中医药专项,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要求,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1.2.2 培训提升家庭医生团队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

在实施前先开展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多方面提升中医治未病能力,安排临床、公卫、乡医参加西学中培训,共82人次;院内每年对家医团队开展2次以上培训,中医医师对家医团队进行适宜技术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对口指导:介绍中医治未病理念,解释中医学整体思路、体质辨识、体质调养,讲授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4名中医医师驻扎站点,6名中医医师定期至站点进行中医药技术指导;在儿保、妇保各安排一名中医医师,作为中医治未病的技术支持。

1.2.3 宣传社区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

通过义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对社区中医治未病进行宣传,中心定期组织治未病讲座,2015-2016年共开展12次,课题组制定了春夏秋冬四季养生的课件,分发至各服务站点,各服务站点每季度组织治未病讲座1次,累计开展讲座80余次。对于家医签约对象做到活动通知到户。通过每月更新治未病宣传版面,同时制定了《社区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及宣传折页50多种,分发到居民家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知识的知晓度。

1.2.4 制定基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中医治未病模式

制定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团队对签约并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居民,于诊治后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进行慢病、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同时,开展相应的中医健康干预或中医养生保健指导,使居民了解慢病中医药防治、药膳食疗、养生保健。将中医治未病开展的情况纳入家医团队考核,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积极性,出台《促进中医药能力提升奖惩办法》,规定岗位职责及奖惩原则、质量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家医团队在中医治未病中的岗位职责具体落实情况及服务效率。

1.2.5 评估社区中医治未病成果

从家医团队能力提升、站点适宜技术数量、公卫服务人次、居民满意度知晓度四方面的对比进行成果评价。

1.2.5.1评估工具

家医团队中医治未病能力提升情况评估,对20个家医团队40名医务人员进行实施前后考核测评,结合培训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治未病概念及运用、中医体质及调养,咨询有关专家意见,确保问卷可对家医能力进行评估,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考核。发出问卷40份,回收40份。

站点适宜技术数量、公卫服务人次提升情况评估,对比本中心本服务模式实施前后11个站点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数量与比例,中医公共卫生服务人次得出。

居民“治未病”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的评估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社区居民“治未病”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在2015年实施前对20个家医团队管理的1073名签约居民问卷调查,2016年对984例随访,对比居民前后知晓度、服务满意度。调查内容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包括满意度、知晓率、就诊意愿等,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试验,对调查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咨询有关专家意见,确保了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及稳定性,可用于社区调查,能准确反映居民满意度、知晓率现状。进行入户调查的调查员均通过培训并对本研究有所了解,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录入,并进行核对与逻辑检错,汇总数据资料,分析结果。严格审核回收的调查问卷,判断数据的有效性,剔除无效问卷。调查问卷的填写及收回受时间、问卷是否记姓名等因素影响较大,尽量排除干扰因素。如:参加调查的居民独立完成;排除互相抄袭、不负责任的填写等干扰因素[2]。

1.2.5.2评估方法

调查问卷每项内容分为:满意/知晓、一般、不满意/不知晓。为方便统计,本研究将满意/知晓、一般归为满意,在此基础上,给满意度和知晓率评价赋予一定的分值,满意/知晓、一般1 分,不满意/不知晓0分,对居民基本情况进行分析[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应用χ2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符合嘉定实际的社区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成功建立

制定了符合马陆特色的社区实施技术规范,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考核指标等,项目涉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开展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干预服务。

2.2 基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中医治未病模式基本形成

将中医治未病的工作内容与家庭医生制服务相融合,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制定了《马陆镇社区中医治未病技术规范手册》,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开展时间、开展形式、服务提供对象、人员培训、中医健康宣传、信息完善、考核指标、达标要求、具体服务记录表等十二个方面对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中医治未病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2.3 家庭医生团队中医治未病知识知晓度明显提升

家医团队40名医务人员通过培训和实践,中医治未病知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家医团队40名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知识及能力培训前后比较

2.5 社区居民满意度知晓率明显提升

通过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的中医治未病模式实施,居民对于中医治未病服务知晓率提升很大,各项服务满意度均有提高,见表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脱落率为8.3%。

表3 “治未病”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分(%)]

 

3 讨论

中医治未病,是以整体恒动观为基础,辨证论治为指导的中医状态调整方式与健康干预方式有机结合的产物。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一种契约式服务,通过签约明确责任,建立与患者的关系。而家庭医生制模式下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是以社区服务机构为载体,以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以家庭医生为核心,全科服务团队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模式[4]。

我中心通过建立符合嘉定实际的社区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形成基于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中医治未病模式,提升家庭医生团队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搭建社区中医治未病宣传平台,建立社区中医治未病评价体系,将中医治未病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定的老年人、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管理内容进行整合,不仅拓展了服务内容,更提高了服务效率,是社区中医治未病的可行模式。

通过制定中医治未病服务手册,每年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的中医治未病系列培训,纳入考核,提升家庭医生团队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各项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前提升,成为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未病的领头羊,其他社区多次至我中心学习中医治未病模式,并参照开展。

将中医治未病服务纳入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后,成功搭建社区中医治未病宣传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全力推行,有力促进了中医治未病的普及,实施一年后,通过同样的调查问卷,对居民满意度、知晓率数据再次调查分析,两次存在显著性差异。故本模式是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满意度、知晓率的重要举措。随着医务人员能力水平提升,居民对技术、服务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间接提升了社区居民对中心的信任感,调动居民主动性,增加就诊意愿,同时对中医理论的肯定提高了居民对国医学的认可度。虽然以前我中心也开展中医养生讲座及中医适宜技术,但因未形成完整模式,故实施前满意度较低。

对家医团队的培训应得到重视,实施前,家医团队对于中医治未病及各方面的认识均较薄弱,通过培训、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家医团队对于治未病、体质的概念,体质的认识及调养原则,治未病的方法及具体运用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现可用中医辩证的思路,合理使用中成药,给予患者中医健康宣教并采取合适的中医适宜技术。

本模式基于嘉定马陆实际制定,但也有助于各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治未病服务流程,提高治未病能力,提升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更好的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医”,从而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由此可见,本模式对社区各方面均有推动作用,值得在各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易长胜,廖坤,易俊媛,王晓凤. 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09:41-43.

[2]王玉霞,张海燕. 中医理论融入健康管理满意度、知晓率调查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6,02:113-115.

[3]徐文蓉,鲍勇.上海某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和信任度[J].职业与健康,2014,30(15):2131-2133.

[4]沈志萍,夏伟明.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179-180.

作者简介:陆萍,女,1974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学术成就:主要研究方向家庭医生制度实践、社区老年护理、全科医师职后教育、社区中医药管理,长期奋斗在全科临床岗位及社区管理岗位,有丰富的全科执业及社区卫生管理经验。主持上海市卫计委科研课题1项,嘉定区卫计委科研课题3项,在《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卫生资源》等杂志发表论文十多篇,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基金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科研项目(2014-KY-ZWB-04)《嘉定区社区中医治未病模式研究》

论文作者:陆萍,朱晓倩,王云霞,沈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的社区中医治未病模式研究*论文_陆萍,朱晓倩,王云霞,沈琳(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