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巨头的“走出去”_李东生论文

论三巨头的“走出去”_李东生论文

三巨头论“走出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出去论文,三巨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出去。

这已成共识。但何时走出去?怎么走?

4月22日,宏碁、联想、TCL,三大华人品牌的领军人物施振荣、柳传志、李东生共聚北京,表达了各自的见解。

这次“论道”的主办方之一是台湾自创品牌协会。施振荣领着该协会的内地贸易投资参访团,刚刚在北京和上海参访了一周。

施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一起打造华人的国际品牌,而且“现在就开始准备”。“一个Acer很孤单。”他说。

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看法。“联想10年后能成为一个国际品牌,”柳传志说,“但当前时机不到,我们先按兵不动。”

主持人:可能每一个人都对品牌有不同的理解,对品牌在本企业当中的定位有不同的评判。请问三位,你们的企业在这方面有哪些理解?怎么看待品牌国际化?

施振荣:宏碁在走国际化道路时资源比较有限,我们就从小的国家开始,比如说从北欧、东南亚、南美开始打入各地主流市场。

但当我们进入美国市场时,遇到很多挑战。一方面进入美国需要的资源很大,另外一方面,全世界最强的电脑公司就在美国。所以虽然我们的业务不断成长,但并不是经营得很有效益。

后来我们就重新检讨,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全球知名度,寻求一些可以获利的地区继续发展。

个人电脑到今天,创新的机会已不多,因为个人电脑主要的技术是Intel和Micorsoft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认为销售管道、服务管道变成最重要,但是要把销售和服务做好,一定要当地化。

当个人电脑已经没有差异化的时候,竞争已经变成纯行销的竞争,而行销有当地化的特质,本土的公司一定会占比较大的便宜。也就是说,一个外国公司进入一个市场,它也要像本土公司一样长期地耕耘,长期地投入。

柳传志:品牌是极其重要的,联想一开始做的时候就冲着一个品牌公司做的,但是先要放在一个本土品牌的位置上。我们有一个非常高的目标,是希望在2010年前后,大概还有10年左右的时间能成为一个国际品牌公司。但是当前,我们先按兵不动。

台湾的本土市场小,但内地有丰厚的本土市场,联想应该把基础打得更扎实,然后再去做其他方面的考虑。

因为品牌的建立,一定是在实力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什么是有实力呢?比如说降价,因为公司小,你降价谁知道啊?于是一定要有很强的市场能力,你能一年在300个城市做市场宣传, 你能够有几千个销售渠道,把你的成果的结晶扩散出去。在这些方面,就像施先生刚才说的,本土的企业确实占着本土的优势。

但是我们到国外打的时候为什么不行了?如果出国,特别是到美国去的话,在人家已经很有势能的这个行业领域里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金子当银子卖。你拿的是金子,你硬要当银子卖,而且你的资金实力要雄厚到一直卖得不心疼,一直卖到能够被人接受。这个资金实力,我们现在还是欠缺的。

有人说,我们老在国内混,没有出息。其实不是,其实我们还是要出去,只不过时机不到,我绝对按兵不动。至于用什么通路能够出去,我们自己内部还在积极研究。

李东生:去年我们出口了7亿多美元,其中代工大概占了60%多, 自己品牌接近40%。

在1998年以前,全部都是外包代工,但是东亚金融风暴使我们的出口跌得很厉害,于是,1998年开始在国际市场推自己品牌。怎么推呢?就是避实就虚。在欧美、日本这样比较成熟的市场,自己打品牌风险很大,胜算不大,我们就以外包、OEM、ODM为主,而在东南亚、中东、俄罗斯、东欧,就以推广我们自己品牌为主。

从1999年、2000年到2001年,我们出口的增长高于国内市场的增长。今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出口增长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而国内市场是40%左右。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中心。如果我们不能在海外市场, 通过OEM的方式或者推广自己品牌的方式,来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我们下一步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在国外的市场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我觉得是应该长远要走的方向。

主持人:1987年,施先生是凭着一个什么样的判断,觉得自己应该到美国市场去打?

施振荣:开始Acer的国际化是“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宏碁是把美国放到最后来打的。由于在各个地区还打得很顺,不断地在成长,而且有获利。因此,最后当然说不进入美国不算好汉。所以就进去,进去了当然就吃了很大的亏。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卖电脑最重要的就是售后服务。售后服务一般来讲美国企业可能花3%、4%的营业额,就能够应付;在亚洲,我们可能花2%。但是我投入超过10%以上, 最后算总账售后服务就很贵。这个就是因为当地化的一个营运不够。

本地化营运,包括销售、库存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比如说,你在当地请到的人才不是第一流的。美国企业或者欧洲企业,它们在美国或是欧洲已经有很大规模。外商打入这些市场的过程,实质是建立、培养人才的过程,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管理,也就是法治。在管理上,人治和法治要同时进行。我们要国际化,在法治方面,我们对这些国外的市场已建立的制度还不是那么熟悉,同时我们的管理机制又只相当于美国小规模企业的管理机制。我们的法治没有办法适应国外市场,再加上人治,再加上又是二流的人来治,困难就很多。

主持人:请问TCL的李总裁,什么是避实就虚呢?

李东生:在世界市场,中国企业实际上是跟一些跨国巨头在竞争,从实力来讲差距非常大,可以说是一个重量级的拳手和轻量级的拳手在比赛。所以一定要扬长避短。如何把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何去避开自己薄弱的地方,这一点做好了,可能在第一步、第二步的时候,就不会吃太大的亏。

中国企业有什么优势?我觉得目前虽然我们规模不大,但我们的组织效率比较高,响应速度比较快,我们的生产成本比较低。对一些局部市场,我们的当地化开发能力,可能不会比国外企业差。

另外一个,要选择对手比较薄弱的地区去切入。为什么我们的国际化自有品牌推广,首先选东南亚?东南亚有一个很大的华人经济圈,在这个地区基本上华人掌握了当地主要的流通企业,中国企业和它沟通有天然的优势。通过这种华人经济圈的合作关系的帮助,我们在这个地区切入的时候比较快,效果也比较好。在东南亚,像越南、菲律宾,以及现在的印尼,都是日本企业做不下去了,很多企业要撤出的时候,我们进去了。我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过盈亏平衡点,我觉得这和市场的选择是很有关系的。

主持人:在国外做产品,是不是最好找一个合作伙伴来打渠道?

施振荣:如果以Acer过去的例子。在80年代,因为个人电脑的利润空间很大。行销要当地化,因此都找当地的代理商,所有的风险他承担,但是他要打Acer这个品牌。

但1991年,康柏把价钱降了三成,一下子欧洲所有进口商都死得光光了。因为他的利润没有空间来让当地的人替你再做这个服务。因此,变成我们不得不自己进入那个市场,要建立自己的团队,自己再承担所有库存的风险、所有行销成本等等。这个就是为什么DELL到后来,用直接到消费者的行销模式,并被公认为整个个人电脑行业最有效的方式。

主持人:请问李总,面对你的国际化的Made in China的产品, 与竞争对手相比,你拿什么策略创造你的差异性?

李东生:在很长的时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家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往往会同一些比较低价的、低质的产品等同起来。中国产品使用价格差异性策略是比较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他们购买力比较差,价格是一个很有力的竞争因素。但是价格可以低,但是质量、性能一定不能差,否则的话,你就没有未来。

原来有人给我们出主意,因为我们家电这块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能不能说香港制造,我没同意。因为TCL是中国的品牌, 你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你回避是回避不了的。

主持人:今天谈了这么多,总体上感觉,是不是华人自创国际性的大品牌还是比较困难的?

李东生:我同意这种说法。中国企业要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确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中国企业到目前为止,在我们这个领域,还没有一个真正世界级的企业,这是现实。但是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虽然很困难,但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由于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内需市场做支撑,我觉得中国人的勤奋、整个中国的经济条件,使未来10年、20年,中国企业中会成长出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到那个时候,可能才能支撑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施振荣:我非常同意这个企图心。不止是这样,应该现在开始准备,因为要争取,要培养很多的人力、人才、条件。 实际上, 现在不管acer、TCL或者海尔,都已经突破了地域, 已经具备国际品牌的基本要求,能够在国际上立起来。昨天我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acer在台湾还是登记宏碁,但是在中国,TCL登记公司的名字叫“TCL”,这很好。

(本报记者 郭开森 整理)

标签:;  ;  

论三巨头的“走出去”_李东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