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俄罗斯青少年儿童的人格发展_群体行为论文

社会转型期俄罗斯青少年儿童的人格发展_群体行为论文

俄罗斯少年期儿童在社会转型期的个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俄罗斯论文,少年论文,儿童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中,由于为儿童提供保障的环境的急剧改变引起了少年儿童社会知觉的变化和“动机——需要圈”的变形,使少年期儿童个性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专横意识、挑衅行为、冷漠孤独感在增强;群体联络意识倾向,参与社会生活,获取成人社会承认的愿望非常强烈。表现出一种既亲社会又反社会的矛盾心态。

关键词 社会转型;群体;动机——需要圈;自我肯定

俄罗期现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内部秩序与前苏联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急剧地改变了儿童成长的环境,导致儿童个性发展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在10~15岁少年儿童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在急剧变化的俄罗斯,原有的价值观已被推翻,而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因而在社会中出现了精神真空。于是民族主义、极端主义、宗教意识、崇洋媚外、纯粹的只图实惠的实用主义思想在人们的精神空间泛滥。这种状况在青少年中也是十分严重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学校、家庭、文化机构积极影响严重不足,许多教育组织机构的裁减加重了教育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不仅轻易地、迅速地放弃了少先队、共青团的思想体系,还整个地放弃了许多儿童业余文娱团体。而极端主义的、法西斯的组织和刑事犯趁虚而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社会中成年人对儿童负责任的态度的风气遭受了破坏。从收集的研究资料表明,5 ~7年前成人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费在与孩子的相处上, 而这几年父母对儿童的操心主要表现在穿戴、赡养、进入有威望的学校。这些操心只限于消费水平,精神方面却交给了学校,而实质上学校许多年来没有得到社会的监督。今天成人对儿童的态度表现突出的是感情上冷漠与无能为力。由于父母和教师没有办法,儿童的放纵、任性已日益严重。当然,这并不说明今天在俄罗斯没有多方面关心孩子的家庭,但这种家庭为数不多。在成人群体中缺乏有效的新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成人群体对儿童良好的态度没有建立起来。现在儿童可以看成人的影片,男孩子可以喝许多酒灌醉自己的肉体和神经,姑娘操心自己性的魅力,几乎是从前被禁止的现在已变为许可。同时,成人的世界又在疏远儿童,因为成人不仅变得更少地为儿童工作,而且不愿向儿童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提出要求。随之而来的是成长中的儿童丧失了责任感。现在那些难以控制自己的少年儿童具有的特征是幼稚、妄自尊大、精神空虚。少年儿童中厚颜无耻、粗鲁、残酷、挑衅行为在增加。从这些外部现象中折射出成长中的儿童内心世界的担忧、恐惧、自卑和孤独。《共青团真理报》“鲜红的帆”栏目在1987~1991年中,对1.7万名14~16 岁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使少年苦恼的主要是孤独感,而今天这种孤独感更趋强烈。这些新的消极因素导致少年个人“动机——需要圈”变形,引起今天人们的不安。

正在成长的少年,其环境更为困难,处于个体发育的少年阶段是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童年向成人急性过渡的时期。矛盾发展——少年这个时期所固有的特性在大大加强。我们知道,少年的需要受制于自身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制度,他们渴望自我肯定,自我节制,自我完善。这些需要促进了少年的发展;但这种需要又与下面的情况发生冲突:少年的需要不被理解和尊重;没有为少年提供对社会严肃事情发表自己实际看法的环境。这些都限制了少年独立性和社会价值观的显露。这个矛盾导致了少年强烈的内在冲突,人为地阻碍少年个性的发展,当他们占据积极的社会地位的可能性被剥夺后,既压抑了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渴望,又强化了由于社会不明情况导致的偏激情绪,这种偏激情绪不仅是对周围人和事的态度,而且也包括对自己本人。据报导在最近7年中, 25%~27%的少年占优势的是否定的自我评价〔1〕。

必须指出,前面所说的情况并不说明每个儿童都经历深刻的心理危机,经受严重的震动。也完全没有把俄罗斯少年在当前环境中的心理发展病态化,仅是强调指出其出现的倾向。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期,少年期儿童个性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怎样,需进一步分析其个性发展的过程和水平的改变,特别是要分析少年自主性和自我肯定意识的改变。

俄罗斯心理学家费力德许杰(D.U.Φeμgшmerǔ)根据最近的研究把10~15岁的少年划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把少年的个性发展过程分为三种水平:第一水平(10~11岁)称之为“局部的变化无常”。在这一水平中儿童出现了对独立性的渴望,并且这种渴望成为主导性的需要,但儿童的这种独立性需要,其可能性和意义必需得到成人方面的承认,要受到成人的影响和制约,所以称之为“局部”或“部分”;“变化无常”指的是儿童对独立性的需求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这种由于情景引起的情绪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且不同的儿童对独立性自主性的倾向表现也不一样,他们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在动机结构中表现出来。第二阶段水平(12~13岁)称为“权力资格认可”。这一阶段水平的儿童已经不满足于参与某种事情、决策的全过程,他已把需要扩展到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他意识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职责,而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权力和资格。(“我也有权力……”)第三阶段水平(14~15岁)称为“用行动证明”。这时少年作好了参与成人世界的职能准备,即产生了要求运用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归属,对自我觉悟、自我实现的需要更敏感。费力德许杰的研究结论是有代表性的。其界定和描述的三个阶段水平少年个性心理发展的表现中可以确定少年期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对独立性和自我肯定的需要。其中自我肯定是基本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这是所有10~15岁少年普遍存在的,也是少年个性发展中动机——需要圈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今社会转型期中少年个性的发展过程出现了复杂化,但这种趋势的稳定性仍然没有改变。为了揭示在社会转型期间少年儿童对独立性和自我肯定需要的发展新特点,我们着重研究了少年群体间相互关系和少年对成人群体的态度。

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群体是紧密联系的。对于个人来说,群体是决定个人行为的具体环境;对于社会来说,群体则是社会关系的类似物,是社会关系的特殊模式,个人通过归属各类群体而意识到他归属于社会,他通过参与群体的活动而参与整个社会生活。同时,群体又是个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的领域。因此,可以说个体个性的发展是由其参与群体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1995 年我们有针对性地研究了52 个有联系的班级、 团体, 大约2000多名少年,以心理气候、班级的自我评价、凝聚力、行为影响等为参变量研究了这些班级团体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及其对群体成员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水平发展的班级中新来的同学很快能理解班级对行为准则和态度的评价,能维护班级的共同利益的组织的稳定性。这表明优秀班集体对集体中的个人影响力是显著的。

非正式的少年群体、反文化倾向的少年群体的研究表明,各种非正式的少年群体无论是最适应社会的,还是引起犯罪的群体,都表现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例如,当小团体从失利的地位、从没有信心的境地中走出来时,其中大部分少年都竭力奔向小群体。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缺乏自信而寻求保护的需要,也有希望在群体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与别人相抗衡的需要。因为在群体中更容易表现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申述自己、满足扩展社会联系的深层次的需要。在这种群体中,一方面他们聚集起来的意愿得到维护,另一方面达到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的目的,同时通过在群体中完成任务以获得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好评。 少年的非正式群体有亲社会与反文化倾向之分, 在小群体中有22.3%的少年取得成绩,表现为亲社会倾向;同时却有38.7%的少年在这些群体中具有违背社会利益、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特点。

少年与同龄人的关系不是无缘无故的,没有儿童不渴求自己受到社会尊重和承认,他们都不愿意停留在被社会忽视的位置上。不论是在正式的组织还是在非正式的联合群体中,少年儿童不仅渴望得到自己群体组织的承认,还渴望得到成人的承认,渴望社会注意自己,渴望参加到社会生活中去。当然,少年儿童在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和特点是有差异性的,既有对集体活动冷淡无兴趣的,也有对集体关系特别敏感和紧张的,这取决于其具体成长的环境。少年儿童联络意识的倾向性和获取社会的承认的倾向性说明少年期个体发育的年龄特征是定向于参与社会生活的。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成人的态度对少年个性发展影响很大。我们抽取了395名少年,要求他们在同龄人、教师、 父母及社会意见对自己的意义的评价中作出选择,结果表明有59.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成人社会的评价,20.24%的儿童选择了志同道合的同龄人的意见。可见, 对于处于个性发展独立性水平的少年重要的是与社会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成为少年的正常的、经常的、不变的外部联系,这才能保证他们隶属于成人世界。然而如前所述,现在成人对少年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打破了原有的行为规范,而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大量的少年对今天成人圈中实际存在和运转的现象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虽然也有少数少年能从好的一面去领会成人的态度,但从总体上看,不少少年与成人(大部分是父母)的关系正在变形。我们调查了263个12~15岁的儿童,结果发现有218个儿童(约占80%)每个月打工挣钱,这说明少年介入成人生活发生了片面性。在这些儿童中出现了对成年人态度的新观点。大约有22.8%的少年表现出对亲人的尊重态度,利他主义的力求给予亲人以帮助。遗憾的是,有73%的少年对成人的态度表现出不尊重,出现伪装成熟的现象。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种似乎离奇的现象:少年儿童对渴求的东西在掌握上却出现了逆反的心理。他们渴望在社会中表现自己,却表现出与隔离疏远的反社会的态度和行为。现在在俄罗斯的大量的出版刊物中常可看到这样的报导资料:青少年常做出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情,小群体的利己主义在增长等。可见,不少少年为个人主义的喝彩而陶醉,明显表露出他们对具有个人特色、对自己的“我”、对独一无二的“我”的创造和肯定的渴望;表露出他们本身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发展的矛盾。

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白先同教授的指导,在此致以感谢!

注释:

〔1〕D.U.Φeugшmeǔ.《Ocodeнocmu lurнocmhoěo Paзьumuя nogpocmka ъyclobuяx cozsuauнo-akoнouu eckozo kpuзuca》.B. 《μup ncuxoloruu u ncuxolozuя ъ μupe》,μockъa,1994.И.O.

标签:;  

社会转型期俄罗斯青少年儿童的人格发展_群体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