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叛逆有道理吗?_中国职业经理人论文

职业经理:叛逆有道理吗?_中国职业经理人论文

职业经理人:造反有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经理人论文,有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不仅中国的一些企业人这样想,美国硅 谷的精英们也如此考量。

《经济参考报》驻洛杉矶记者发回的报道说,今年硅谷精英们就在忙“跳槽”。甲骨文公司的雷·莱恩辞掉了任职8年的执行副总裁,到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当一把手;惠普公司副总裁尼克·厄尔告别了为之奋斗18年的公司,到阿里巴巴公司当总裁兼总经理;思科公司二把手唐·利斯温特如法炮制,到电话网络公司当总裁……这些原本的“高级打工仔”跳槽,既不是为了谋取显赫的头衔,也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财,而是为了实践自己创业成功的梦想和欲望。他们走了,没带走一兵一卒,也没有以“揭秘”和辱骂相威胁,因为在发达国家,“激烈的斗争”将强烈地冲击道德伦理的底线,因为他们知道不利人同样会反过来损害自己。

然而,我们看到了不尽相同的例子。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如今出了一个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经理陆强华跳槽高就的事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原来一个可能是很严肃、很精彩的故事,不想,却被演绎成了经理人和老板的恩恩怨怨。陆强华“指控”老板玩弄权术,要求兑现巨额奖金,然后拉上队伍,扬长而去,投奔了高路华。而高路华表现是竭诚欢迎,委以重任,然后再宣布一个宏大的市场赶超计划,暗示着市场对经理人的强烈预期。一幕当代经理人才出走与“挖角”的活剧就演得有声有色。但有趣的是创维的黄宏生到现在的表现仍然是两个字:“沉默”。这多少让那些看热闹的人、希望“拨开云雾见天日”的人有所失望。因为我们看不清到底是黄宏生逼走了大将,还是陆强华早就心怀异志。

专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越来越无法回避要聘请专业人士来打理自己的公司。可是,老板和经理人之间因游戏规则的缺失,却使授权人与代理人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关系变得波谲云诡。“相互戒备,同床异梦,不断‘博弈’,信用脆弱”十六个字,或是这种不正常关系的恰当描述。职业经理人抱怨企业主过多干预,出尔反尔;而授权方则更多地担心经理人拥兵自重、党同伐异。于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就是合作的双方从相见恨晚开始,以反目成仇告终。国企私企形式不同,概莫能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认为,当今中国不缺少企业家,不缺少想当老板的人,只是缺少诚心为老板服务、有道德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干什么的?理论上讲是现代企业经过百年运行,专业分工产生的职业代理人,形象地说,就是一个专门打理企业的“保姆”,有时也在企业生产中居中心地位,工薪自然非常可观。比如,迪斯尼的总经理年收入是5.7亿美元。当然这个收入是资方与代理方双方行为素质到位、制度健全、真诚依赖、精诚合作的结果。

然而在创维陆强华事件现有的资讯中,我们看到的只是“控方”的一面之词和“反方”的沉默。是非究竟如何?恐怕还有个下回分解。但是一条,规范企业的授权方与代理方的关系,使之制度化并走向成熟,则成了一个当务之急。授权的老板亏待了经理人不行,反过来经理人(包括一些技术持有人、销售渠道掌门人)随便“揭竿而起”恐怕也不是办法,舆论更不应煽情鼓励“造反有理”。当代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正在上演的是大规模的企业购并,而很少有代理人拉队伍上“梁山”。这说明,要想赚钱,老板与代理人双方的行为都要规范。老板无诚信,不足与之稻梁谋;如果职业经理人缺乏足够的、可让人信赖的职业操守,不仅对自己对企业没有好处,对国家也有危害,对他的未来老板而言,更是可看到的风险。可见,对任何一方而言,“伦理底线”都不好随便冲击。

标签:;  

职业经理:叛逆有道理吗?_中国职业经理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