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技巧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价值与表现论文_冯明曦

花腔技巧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价值与表现论文_冯明曦

五邑大学 广东 江门 529020

摘 要:花腔来源于西方,是西洋美声唱法重要的歌唱技巧之一。而中国民族声乐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充分有效地结合西方的花腔技巧,既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的表现力,又增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染力。本文主要从花腔的内涵、起源与发展入手,重点介绍花腔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技巧,结合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与前景,阐述花腔技巧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价值与表现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花腔技巧;中国民族;声乐;价值;表现

前言

花腔作为一种重要的声乐演唱技巧,起源于17-18世纪的意大利,其不仅要求声音和情感的良好结合,同时要求演唱者具备高度的技巧,演唱具有华丽性。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花腔技巧,提升其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表现力,将能够促进中国民族声乐的更好发展。

1.花腔的起源与发展及其运用技巧

1.1花腔的起源与发展

花腔一词源于德文,属于美声唱法,是旋律精致灵巧的装饰唱法,其最为重要的表现特点在于采用分解和弦式、快速音阶级进、同音反复式、颤音式的音调,通过顿挫跳进的宽阔音程等方式。采用花腔唱法,旋律演唱过程中将会具有器乐化、装饰性、华彩性的特征,是一种高难度的声乐表现技巧,丰富了声乐的表现效果。

在西洋古典音乐发展过程中,花腔作为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的意大利,那是阉人歌手盛行的时期,阉人歌手以其娴熟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将花腔技巧推向兴盛的顶峰。

而我国对于花腔方面的记载,最早出现于传统的民间歌曲和戏曲之中。花腔演唱技巧在中国的逐渐发展,主要是源于19世纪清王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被迫打开,由此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逐渐深入,花腔技巧和中国民族声乐开始慢慢交融。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作曲家尚德义所创作的《飞翔吧,祖国的雄鹰》由于条件不够成熟,最终没有形成完整的作品。其后,他于1971年再次创作《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这首花腔声乐作品发表之后,才真正奠定了花腔表演艺术在中国声乐之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反响。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前提基础,为之后的花腔表演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的花腔作品数量逐渐增多,越来越多优秀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涌现出来,这些作品也越来越吸引到更多观众的喜爱[1]。

1.2花腔的运用技巧

花腔表演艺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演唱技巧,最为主要的是以下几种:第一,捷音(Agitily),这是快速音阶的表演技巧,通常也被称为是花腔快速走句,其对于每一个音节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当各个音节都具被快速、均匀的特征,演唱清晰,音节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才能够真正表现出花腔的总体优势和价值。第二,倚音(Appoggiatura),这种演唱技巧在主音之前,设置一个短小的音符,而按照这个音符的位置不同,将能够被划分为上倚音(Upper Mordent)和下倚音(Lower Mordent)。第三,震音(Trill),这是花腔唱法中较为基础的,很多女高音都十分擅长,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

2.花腔技巧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表现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花腔技巧逐渐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能有效结合中国民族声乐的实际特征和表演技巧,丰富中国民族声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2.1花腔技巧的价值

花腔这一腔系之中拥有十分丰富的调式,是一种较为华丽的演唱艺术技巧。针对花腔表演艺术的总体特征将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能够发现,其通常采用一些口语化的旋律线条,较为明朗的调式色彩,在唱词结构方面采用一些衬词化的形式,充分表达质朴的情感和思想。中国民族声乐之中,有效融合花腔技巧,使得花腔表演艺术之中,更好的表现出较多中华民族方面的艺术特点,带有传统的中国特色,同时,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的表现内容,优化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总体表演形式,促进中国元素能够和西方文化保持着良好的融合度。花腔表演艺术之中,充分发挥了表演者的个人优势,将表演者自身优美婉转的嗓音完美呈现,同时由于表演者能够在最为宽广的音域之中,针对花腔声音华丽、妩媚的特色进行全面展现,在情感表达方面更为淋漓尽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促进观众更好的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思想和情感[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说,在《夫妻观灯》这一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之中,唱词具有较为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幽默性和诙谐性都较高,这是花腔在中国民族声乐中显著艺术特色的重要表现。作品中充分结合了人们实际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具有丰富的时候生活特征,这样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良好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引起更大的情感共鸣。

2.2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内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作为重要的基础,采用合理的创作技巧,结合自身的音乐优势,才能够创作出更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出,积极发挥花腔技巧的优势和价值,将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大幅度应用花腔技巧,能够表达出演唱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能够让观众体会到作品的主题内容,领悟作品本身想要传达的一些思想和情感[4]。

以尚德义先生《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这部作品为例,其通过应用大段的花腔技巧,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默默奉献的精神和道德意志,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这部作品在实际应用创作技巧的过程中,因为作品本身具有较为宽广的音域,采用了大段落的华彩表现手段,具有较为深刻的表现效果,同时对于演唱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品主要是讲述一个聋哑孩子在解放军白衣战士帮助下,重新说话的故事,因而全篇的重点应该是围绕着“说话”这一线索,在花腔技巧方面,借助于“啊”这一单字音节的不同旋律,将能够推进音乐的表演情绪不断充沛,其主要是采用了一些绚丽华彩的旋律,充分糅合了花腔创作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调式,更好的展现出花腔表演艺术和中国民族声乐的总体优势[5]。

2.3发挥少数民族风格元素的价值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充分采用花腔创作和表演技巧,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少数民族风格元素的作用。中国少数民族众多,且不同的民族之间都具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风土人情,以少数民族自身特征为重要前提,创作更多的声乐作品,将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民族的特色,在发展现代音乐的同时,更好的表现出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想要挖掘少数民族风格元素,需要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充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少数民族的实际生活情况,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音乐特征,合理结合花腔技巧[6]。

现阶段,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以少数民族风格元素为重要题材的花腔方面艺术歌曲数量和类型都在不断增多。较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火把节的欢乐》,这一作品以彝族“火把节”为重要的主题,展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气质。对于彝族来说,火把节是其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在三天的时间内,火把昼夜不歇的照耀着彝族村庄,表达彝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在《火把节的欢乐》这一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了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的热闹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了彝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现状。这首作品之中同样在虚词“啊”上采用了较多的花腔技巧,更好的表现主题内容。婉转华丽的花腔,能够将彝族人民的实际过节盛景进行充分有效的展现,推进了作品情感逐渐达到高潮,给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从花腔演唱之中,想象出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盛况[7]。

3.结束语

花腔技巧在中国民族声乐中具有着明显的表现价值,充分有效的结合了中国民族声乐的特征和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情况,更好的展现出了花腔技巧的优势,凸显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多样性和创新性。将花腔技术积极应用在现阶段中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需要利用花腔技巧的总体优势和价值,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内容,并不断发挥少数民族风格元素的价值,这样将能够更好的贴合中国民族声乐的实际发展情况,起到良好的表现效果,提升音乐作品的个性化和民族化。

参考文献:

[1]吴蓓蓓. 浅谈花腔技法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和发展[J]. 艺术评鉴, 2017(17):18-19.

[2]蒋晓萌, 华伟康. 花腔技巧在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玛依拉变奏曲》为例[J]. 当代音乐, 2016(13):16-19.

[3]吕冬梅. 民族声乐作品中花腔演唱技巧的运用——以《玛依拉变奏曲》为例[J]. 北方音乐, 2015, 35(15):27-27.

[4]蒋晓萌. 中国民族声乐花腔形态的教学点滴——以作品《春江花月夜》和《今年梅花开》为例[J]. 四川戏剧, 2016(11):117-119.

[5]张连葵. 花腔女高音演唱技巧及其与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2):126-131.

[6]胡新林. 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以《胡廷江声乐作品》为例[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9):246-246.

[7]李卓. 浅析我国民族声乐中的花腔演唱艺术——以《火把节的欢乐》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4(6):89-89.

论文作者:冯明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  ;  ;  ;  ;  ;  ;  ;  

花腔技巧在中国民族声乐中的价值与表现论文_冯明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