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办学理念_学校文化论文

论办学理念_学校文化论文

论学校的办学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念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强烈的规划意识和较强的教育设计能力,是品牌学校的基本标志。

——题记

2001年春,我曾经考察过德国的一所具有八十年校龄的老学校。这所学校每隔三到五年就研制一本《学校发展白皮书》,明确或完善学校的办学纲领、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初步设计学校教育的活动体系。二十多本《学校发展白皮书》以及可持续的学校发展战略, 积淀下来的是深厚的学校文化和丰富的学校哲学。2002年11月,我考察了日本广岛县和町学区的一所农村初中。该校只有19位教师(包括校长和员工在内)和63名学生,正是这所微型的农村初中,能够在每个学期开学前一周,将所有课程的教师教案、学校一学期的重大教育活动预案印刷成册,分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部门。这些学校的共性就是,特别注重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活动设计,表现出强烈的规划意识和设计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中小学不注重对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和办学思路的研究与反思,缺少对教育活动细节的设计。各类教育活动年复一年,重复着学校过去的“故事”。其原因是什么?就是学校缺乏强烈的规划意识和教育设计能力,学校发展呈现出“按经验办学”和“靠行政指令办学”的局限性。归结为一点,就是缺乏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即清晰鲜明的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及其内核

“办学理念”一词日益成为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局领导们经常使用的术语。究竟什么是办学理念?如何提炼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体系有何关系?这是每一所品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需要审慎思考并追寻的基本问题。

概括地说,理念,idea,即理想和信念。办学理念,即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具体而言,理念,即概念、观点、观念或思想及其价值追求的集合体,理念就是一整套概念体系或观念体系。办学理念,即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

办学理念不是学校的教育模式或教学模式。20世纪80~90年代,许多中小学在进行教育改革与研究的时候,都试图提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育模式,并用这种教学模式或教育模式来表征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希望教育”、“挫折教育”、“赏识教育”等,尽管这些教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对改进教学工作和学校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把某种教学模式或教育模式作为办学理念,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它难以承载“办学理念”的丰富内涵。办学理念不是由一个“概念”来承载的,而应是一组教育命题或教育观念构成的。

办学理念不是校训。校训一般涉及教风、学风、班风,校训往往是以词组的形式来表达的。词组不能表述命题或观点,故校训不能取代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不能完全等同于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得以彰显的,但学校特色不能代表办学理念。有的学校把创办“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体育特色学校”、“艺术特色学校”、“科技发明学校”等作为办学理念,也有局限性。因为这些特色不是基础教育的全部内容。

办学理念的内核是学生观、教育观、学校观。从一个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清晰的办学理念中,我们能够解读出学校所具有并达到的学生观、教育观、学校观、价值观以及教师观的先进程度。从此意义上说,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能够隐含地回答下列基本问题。

(一)学生是什么

学生观问题是办学理念的原点问题,因为任何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无论其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的理解不同,即所持有的学生观不同,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学校生活的创设就有差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在学生观问题上,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即学生是主体。这一观念无疑是正确的,但它只是回答了学生观的一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教育活动或过程中的地位问题,而没有进一步回答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主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依然是一种“知识的容器”、“品德袋”。我觉得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清晰地回答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

其实,早在古罗马时期,普罗塔克就明确指出,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一个生命的火种、精神的火种、心灵的火种!在当今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对学生的理解,一定要超越机器时代、进化论时代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文化中的人”、“生活世界中的人”、“关系中的人”、“未完成的人”和“世界背景中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天性、兴趣和需要,如杜威所揭示的制作的兴趣、探究的兴趣、语言社交的兴趣和艺术的兴趣等;充分认识到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如小学阶段要把握学生的童趣、童心和童真(即“三童”特征),初中阶段要把握初中生可塑性强的特征,高中阶段要把握高中生生理发育成熟、思维成熟、人生道路选择等特征。学生观还内在地包含着学生的发展观,办学理念应符合人的发展的内在规律。

有的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但它不是一个有效的办学理念,因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指导思想,它不能清晰地明确学生观,没有揭示教育的独特性,也仅仅表达对学生地位的尊重,如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理念提法一样,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的特殊性的把握,而且从中难以解读出对教育的理解。对办学理念而言,最具有概括性的和最正确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

(二)教育是什么

教育观问题是办学理念的思想基础问题。没有教育观的办学理念是伪理念、假理念。人们经常说,要转变办学方向,转变教育思想,指的就是教育观的转变。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应清晰地回答教育观问题,只有正确的教育观,才会有正确的教学观、课程观、德育观、知识观、美育观、体育观、教育过程观、教育手段观、教育方法论以及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而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本质观、教育价值观和学生发展观。

教育究竟是什么?这是有品位的学校必须明确并坚定实践的基本问题。从本质上说,学校的办学理念应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即:教育是使人文化和人化,确立人的独立地位和主体地位的活动;不断觉醒人的自我意识,反思自我的存在以及他所生存的社会,从而批判地建构自我、建构他理想的生活图式的活动;使人能动地处理他所生存的生活世界的活动;直接参加学生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建构,融入学生的生长和生活过程的活动;把学生引向可能生活,并对学生的生活具有魅力和生命感的活动。

学校通过教育究竟要获得什么?这是办学理念需要明确的教育价值观问题。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言,办学理念中的教育价值观要超越单一的“知识功利主义”倾向,实现教育的丰富价值。从办学理念中能够透视出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即切实促进学生素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提供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发展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占有人类共享的普遍价值观,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具备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切实奠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共同工作、学会生存”四大价值支柱。

有的中小学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觉得这种提法没有清晰地回答办学者对教育本质观和教育价值观的理解,因而作为办学理念难以成立。有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或“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应该说这种办学理念蕴含着比较合理的教育价值观。但这类办学理念,一方面提法一般,缺乏新意;另一方面,还需要内在地蕴含着一定的学校观。

(三)学校是什么

我曾经在一个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上给校长们出过一个思考题,要求校长们用一句话或一段话(50个字以内)来回答“学校是什么”这个问题。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校长们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描述学校的中心词语主要有:场所、地方、空间、阵地、文化机构、文化组织、事业部门、发展平台、火种、成长摇篮、第二个家、乐园、学园等。应该说,这些术语揭示了学校性质和功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校是一种文化组织、教育组织、社会机构,也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场所。办学理念反映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因而,办学理念不能回避对学校的理解。

我们如何理解学校,就会如何决定学校行为、学校思维乃至整个学校生活方式。作为办学理念,我觉得应渗透如下对学校的基本理解。第一,学校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一种社会组织,是将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统整的组织。学校组织具有强烈的生活意义,学校中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的学校行为不仅仅是教育行为,也是一种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其中展现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二,学校是一种充满着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与发展型的文化组织。精神感染力是文化组织的基本标志。第三,学校是具有文化品位的场所。有品位的学校应具有合作与交往的文化、研究与创新的文化、人本文化。第四,学校是物质环境与心理、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环境的人文情调和人文关怀的彰显;环境和资源进入学校中人的生活,学校应具有“家”的亲和力。

有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把学校办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示范性小学(或初中或高中)”。很显然,这仅仅是学校发展的具体的形象目标(而且还多少带有点功利的色彩),而不是办学理念。有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把学校办成学生的家园、学园、乐园”(即所谓的“三园”学校),这种理念凸显了学校的功能和价值,但又缺乏了核心的教育本质观。

当然,合理的办学理念还应凝聚着学校的教师观、学生发展观、教育质量观等丰富的内容,因为合理的办学理念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教育政策,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沉淀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反映了学校的社区背景,以及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共同愿景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的结晶。

二、办学理念的出炉

中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纲领、思想体系和学校哲学。办学理念承载着学校的教育观念文化,是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思想的观念基础。没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和优质的学校。究竟怎样提炼学校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提出一个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一)怎样提炼办学理念

2005年4月,应北大附中的邀请,我出席了“基础教育改革南方论坛”, 并作了《学校的品位》的学术报告。会后,许多校长向我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发展状况,其中不少校长希望我为他们的学校提出一个办学理念,这的确使我为难不少。不是因为我脑海里没有办学理念,而是因为我觉得合理的办学理念不是凭灵感爆发,甚至靠拍脑袋而能提出的。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提炼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第一,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观念文化之根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学校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应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筛选学校发展的经验,反思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办学理念。只有对学校历史与现状作充分的分析,才能增强办学理念对学校自身的适应性。

第二,对学校作SWOT分析,即分析与其他学校相比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办学理念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不能脱离学校所处的社区背景,不能与学校自身已有的观念基础、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的基础。尽管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办学理念所确立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价值追求应是学校经过一定的努力可实践的、可实现的。

第三,研讨与论证。校长在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反映了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事业追求、办学思想、教育良知甚至教育信念。尽管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由校长首先提出的,但校长个人的教育理解不应直接确定为学校办学理念。校长提出的办学理念必须在校内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开展教育思想的讨论与争鸣,达成共识,并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专家、社区代表和学生家长等人员参与的论证会。

(二)办学理念的表述

办学理念的内涵是丰富的。理念的具体表述是多样的,但表述方式是相似的。办学理念的提炼与表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整合的思维方式。由于办学理念涉及教育本质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学校观、教育质量观、学生发展观和学校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办学理念的表述应尽可能统整其内核的基本要素,使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可解读性。

单一的办学理念往往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表述的,缺乏整合的思路,如某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就仅仅突出了学校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缺少核心的教育观、价值观、学生观和学校观,没有体现“实验”学校的本质,理念的可解读性和包容性不强。山东省青岛市平安路第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生都值得回忆的优质小学教育”,我觉得这一办学理念具有较强的可解读性和包容性,人们从中至少可以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的价值观、学校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组织的学校观、追求优质和卓越超越平庸的教育质量观等丰富内涵,它没有标签式的“示范”或“特色”或“名校”等功利追求,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校发展观。

整合的思维方式并不是要求办学理念概括性越强、越广泛越好。整合要以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清晰为前提,办学理念拒斥正确的废话,如某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如某中学的办学理念“传承文明、播种希望、与时俱进、开创未来”等,表面上正确,其实没有核心理念。

第二,语句简洁,情理交融。办理理念的表述不仅应该用简洁的文字,精要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而且应该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具有思想的冲击力和情感的冲击力。

语句简洁,观点明确,内涵丰富,是合理的办学理念的共性特点。有的学校办学理念冗长而偏颇,不仅不便于记忆,也不便于理解和把握。如某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

人类的竞争,生存的竞争,实质是大脑的竞争。全脑开发就是人类竞争必胜的法宝。潜能开发是全脑开发的必由之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给他塑造一个强大的大脑。本校立足于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根据全脑发育建构的规律,应用全脑发展的原则,采用全脑建构教育方案,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作为刺激,打通精神通道,建立强大丰富的神经网络,达到潜能开发、全脑开发的目的。传统的教育,是用大脑去学习;全程超越的教育是用学习来开发大脑。

该校的办学理念仅仅以脑科学、脑开发为理论基础来表述,显然是过于单一,表述冗长累赘,而且其中不乏偏颇的观点。其实,办学理念的表述不需要多少论证性的语句,论证属于解读的任务,理念的表述应清晰、准确、简洁,防止偏颇、偏激的观点,并尽量做到具有思想的冲击力和情感的冲击力。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积淀的结果,既是教育实践的产物,更是思想的结晶。因此,办学理念的提炼,需要以研究型的学校文化为基础。

注释:

① 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标签:;  ;  ;  

论办学理念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