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及策略研究论文_温丽玲

南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及策略研究论文_温丽玲

(南宁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本文是2015年度南宁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一带一路’战略对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XJ05。

摘要:2016年国家出台《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南宁市有60个行政村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村名单。南宁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扶贫政策不完善、所需资金投入不足和旅游扶贫工作力量薄弱等困境。为摆脱困境,文章提出坚持旅游全域化、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坚持旅游扶贫协作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策略,以促进南宁早日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南宁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考察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效果好、返贫率低等优势,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南宁市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乡村旅游进展扶贫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及时解决,以实现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互提升。

一、研究背景

2016年国家出台《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8月,广西区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2016年,广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68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3245户,贫困人口数量325363人。其中,南宁市有60个行政村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村名单。南宁作为广西首府,贫困村及贫困人数的数量并不少,如何帮助这些贫困村脱贫,成为当下十分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南宁将乡村旅游发展与“互联网+”、精准扶贫有机结合,通过整合资源开发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挖掘旅游产品等手段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南宁农民旅游从业者年人均收入达上万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约1.3万人,3000多户,"以旅兴农"让数十万村民受益匪浅。2016-2020年,广西将扶持550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80万人脱贫,南宁也将借此契机大力推进脱贫旅游,实现“以旅兴农”,让村民获益。

二、南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

首先,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能够有效地富裕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真脱贫,脱真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收入的连续性。其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能够有效地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民致富经营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有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再次可以有效地美化农村,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丰富村民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三、南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

近年来,南宁开了“南宁月月旅游节”,特别是在乡村旅游方面,进行高起点规划,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推动精准扶贫。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西乡塘区“美丽南方”乡村旅游区动员村民流转8000多亩土地,引进20多家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企业,发展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及休闲产业,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马山县小都百、隆安县定典屯、上林县云里湖休闲农业(核心)区等一批示范区和美丽村屯,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新胜地。

南宁市根据城镇游客对差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需求,着力开发自然生态、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产品。重视品牌效应,积极创建一批精品乡村旅游品牌项目,突出重点、建设精品、扶持龙头,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旅游全面发展。并通过特色打造、类别开发等方式,打造“一村一景”的个性化发展格局,做好不同类型、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形成全市有重点、乡镇有特点、村村有亮点的乡村旅游特色项目。2017年年底南宁市共有19个休闲农业点获得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南宁市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2016年,南宁市实现了101个贫困村摘帽,8366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6.64%降至5.02%。虽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通过稳步推进乡村旅游推进精准扶贫,将乡村旅游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成为那只“点石成金”的“金手指”,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四、南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

(一)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乡村旅游发展。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交通不够便利,这就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上林县很多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镇,因为基础配套的不到位,迟迟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空有资源却难以发挥最大效应。西乡塘坛洛镇的香蕉节已经取得一定影响力,但因为交通状况不好,难以形成扩大效应,限制游客大规模进入。江南区同江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与扬美古镇连接路不完善,不利于旅游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的开展,也不利于同江村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旅游扶贫政策不完善。从国家到南宁市各级政府层面,都认可旅游业在产业扶贫中应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相关项目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扶持政策缺乏足够有力的支撑。近两年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出台后,有针对性的、可落实的政策较少,如关于旅游扶贫项目的审批和监管还没有专门的政策规定,项目配套跟进不及时,旅游项目投资大、收益期长,旅游扶贫村的旅游招商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影响意向投资企业投资的决心。横向比较来看,旅游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如在农家乐、导游培训方面,没有专门培训资金项目。

(三)所需资金投入不足。南宁市的贫困村因受自然条件限制,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极不完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修路、建停车场等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乡村旅游建设资金筹集困难,筹资渠道狭窄,导致贫困村镇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资金运转效率低,各级政府的旅游扶贫项目资金有限,现有的旅游发展环境及设施得不到改善,项目启动困难。2017年南宁市深度贫困村扶贫产业补助资金6300万元,补助上林、马山、隆安三个县共56个深度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项目。其中,隆安县28个项目,补助金额3150万元;上林县14个项目,补助金额1700万元;马山县14个项目,补助金额1450万元。平均每个项目的补助金额是100多万元。能够用在乡村旅游项目上的资金少之又少了。

(四)旅游扶贫工作力量薄弱。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精准扶贫新背景下,缺乏经验借鉴和旅游脱贫认定方法及标准。贫困村“两委”带富能力有限,而镇级干部身兼多职,对扶贫工作投入精力不足,旅游脱贫作用发挥不明显。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虽然在学历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他们在旅游规范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薄弱,对如何发展贫困村乡村旅游来实现脱贫,甚至致富,知识储备及能力都有限。加上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群众多是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不足、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思想观念僵硬,有部分贫困户无法理解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前景和市场。

五、南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策略

(一)坚持旅游全域化

2015年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这是从国家层面提出旅游发展要全域化。通过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内各项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1。对南宁市贫困村进行调查,筛选出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结合旅游全域化发展理念,坚持产业联动。以“旅游+健康”、“旅游+农业”等“旅游+”、“+旅游”业态融合,吸纳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推广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收入。通过发展农家乐,游客在当地进行餐饮消费、住宿,并参加农业耕作、畜牧养殖等活动,多渠道多角度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顺利进展。

(二)培育乡村旅游品牌

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形成差异化旅游效应,旅游扶贫各项措施才能落到实处。南宁市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凝练各地民俗文化,整合各项乡村旅游资源,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如宾阳县和吉镇葡萄种植是该镇的特色产业,通过举办葡萄节,现场拍卖葡萄,拍卖出数千元的高价,拍卖所得全部用于资助当地贫困户;邕宁区那楼镇淮山是该地的特色农产品,培育与淮山有关的旅游品牌;积极培育绿城南宁“马上大”养生休闲线路,带动上林、马山贫困农民促进就业实现增收,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调查,在具备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培育乡村旅游产品,创建南宁特色旅游名镇、名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开展乡村旅游嘉年华,助力精准扶贫。

(三)坚持旅游扶贫协作

坚持旅游扶贫协作,促进贫困户摘掉贫困帽。粤桂两省(区)签订了《广东广西旅游扶贫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并已经采取了行动。召开深圳对接会、南宁座谈会,粤桂旅游主管部门举办旅游专题推介和旅游项目招商活动、“对口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培训班;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等一批项目落户广西,这对广西及南宁精准扶贫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各地企业特别是广东企业到广西的贫困县投资旅游产业给予优惠政策;对广东居民到广西的贫困县观光旅游给予门票减免优惠,通过区域旅游扶贫协作,带动南宁贫困村镇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让更多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脱贫。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贫困村民学历低,知识储备少,服务意识跟不上要求,其他的旅游从业者的素质也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各级旅游及相关部门、乡村旅游业主和旅游扶贫村村干、致富带头人,到各地参加乡村旅游培训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培训,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Z).2017.01.16

[2]唐艳琼.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标准化建设浅析[J].标准科学.2017.10.

作者简介:温丽玲(1984年11月—),女,壮族,广西桂平人,南宁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生态经济。

论文作者:温丽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南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及策略研究论文_温丽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